新华网上海8月28日电(记者刘丹)上海高校日前已陆续开学,为了不让一个大学生因为家庭贫困而辍学,各高校积极探索切实有效的帮困措施,做到帮困工作“无缝链接”,让每一个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报得上、来得了、留得住、学得好”。
上海高校助困工作达到“双覆盖”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张民选透露:2007年上海市政府奖学金、助学金由3000多万元增加到2亿元。根据新的资助体系,上海市地方高校今年将有64000多名学生得到奖、助学金,约占在校生人数的17%,达到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
除了公办高校外,上海所有民办高校和成人高校招收的全日制普通高校计划内学生也将全部纳入资助政策体系,达到“学生群体全覆盖”。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将在原有的国家和上海市政府提供的奖、助学金基础上,增设上海市政府奖学金、志愿服务奖励金,并追加了国家励志奖学金,改以往的“助贫”为“助贫奖优”。
帮困工作前移 绿色通道“无缝对接” 为了让贫困大学生第一时间知晓高校助学措施,上海所有高校在发放录取通知书时,同时寄送了各级政府及学校不同类型的资助政策简介,并留下高校帮困助学咨询电话以供咨询,打消经济困难家庭和学生的后顾之忧,让“绿色通道”深入人心、家喻户晓。
上海高校将帮困工作前移。暑假期间,上海大学利用信息化手段对贫困生进行“摸底”,开通了“迎新网站”,新生在家中可通过网站将家庭经济困难信息传到网站上来。
上海大学学工部暑假已经对网上上传的300余名贫困生进行了电话家访,并介绍了学校各项帮困措施。校领导亲自带队走访了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10名学生的家庭,将迎新帮困补助和慰问信送到学生手中,并电话慰问了3名外地家庭经济困难的新生。
上海师范大学在暑假期间开通了“资助热线”,安排工作人员解答新生及家长的疑问,方便新生及家长全方位了解国家和学校的各项资助政策。
华东理工大学领导在获知安徽受灾新生王玉凤因家境贫困为学费发愁时,学校专门为其设计和提供了包括学费、生活费、勤工助学等在内的“个性化”资助计划,最终使王玉凤放弃了辍学的念头,顺利前来报到。
为了方便贫困生顺利入学,上海各高校所有办理“绿色通道”的部门,均统一地点办公,针对贫困生实行“一站式”服务。如:上海理工大学将贷款咨询台、勤工助学咨询台、爱心帮困预备金发放台“三台合一”,提供政策咨询、贷款办理、勤工助学报名登记、爱心帮困预备金发放等“一站式服务”,让贫困生入学需求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
钱送到手中 爱暖到心里 在新生报到当天,上海高校“润物细无声”,将帮困工作落实到细节上。
华东师范大学在新生报到当日,对生活已经出现困难的学生每人给予100-300元的现金补助,并给所有困难学生每人发放一个价值260元左右的大礼包,包括书包、牙膏牙刷、毛巾、雨伞、地图、洗发水、笔记本等生活学习必需品。
为了能让贫困生第一时间给家里报平安,华东师范大学还将给所有通过绿色通道的学生每人发放一张价值30元的201电话卡。
上海交通大学对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新生发放“绿色锦囊”和“学生日记本”,锦囊中除了含有可解决一个月生活费用的饭卡和购物卡、亲情电话卡、勤工助学绿色上网卡外,还包括记载有帮困公益社团等各团体联系方式的信息卡;学生日记本内容包括各种实用信息,如生活指南、周边公交路线、校区平面示意图、学院教师联系表等。
“新生不论是在生活上、学习上还是在心理上有什么不适应的,均可从锦囊和日记本中得到针对性的帮助。”上海交通大学学生处负责人金健美说。
上海高校帮困工作不仅体现在物质上,也将落实到精神上。华东理工大学“新长城自强社”在今年新生报到期间,以“过来人”身份找家庭经济困难的新生谈心,帮助他们适应大学生活。学校还将组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参加“新生看上海”活动,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由于偏远地区学生因硬件设备缺失而导致电脑基本技能有限,华东理工大学还将利用双休日为偏远贫困地区的贫困新生进行免费电脑知识和外语培训,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责任编辑:悲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