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桂军 对外经贸大学副校长
第一,为什么人民币不断有升值的压力,或者为什么持续地存在顺差?答案就是中国存在着储蓄大于投资的情况。比如说2004年,储蓄占GDP的比重是48%,投资是44%;2005年储蓄占GDP的比重是47%,投资是41%,6%就成了经常项目的顺差。
第二,到底是哪个部门对这个储蓄大于投资负责?第一个要负责的是外资,就是FDI(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入。我们计算了1995年到2005年来的数据,发现流入的FDI的总量和通过外汇储备经常项目顺差流出的资金总量几乎差不多。也就是说外资FDI的流入使中国能够释放出一些多余的储蓄形成资金的外流。这使得我们能够做一个结论,外资是造成我们储蓄大于投资的一个原因。
第二个要负责任的是个人的储蓄超过投资。个人储蓄占我们个人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大概是30%-38%。中国人存30%的钱,消费并不能说是很低。但是个人的储蓄占GDP的比重是19%,远远低于生产部门,生产部门在2005年是占27%。所以总量来说,个人的储蓄远低于生产部门的储蓄。所以我们说个人的储蓄太高实际上没有足够的根据,但是个人的投资是非常低的,2005年我们的投资占GDP是6%。这样使得个人部门有大量的资金来支持生产部门和政府,形成这两个部门的主要的资金来源。
第三个要负责的部门,是中国统计年鉴里面所说的股份制企业和三资企业,它们的储蓄持续大于投资。投资是9%,2004年储蓄是16%,投资是10%,2005年储蓄17%,投资是10%,而这个部门实际上是吸引外资最多的部门。也就是说有大量的资金在这个部门里,而投资却非常少。
至于政府部门的储蓄只占GDP中的1%,虽然按照世界银行统计是5%。但是政府部门的投资相对比较高,因此政府部门要用盈余、储蓄来抵补它的逆差,否则的话政府是顺差,所以它对我们储蓄大于投资不负太大的责任。
至于国有企业,略有净储蓄,但是不明显。比如2005年,国有企业的储蓄是9%,投资是10%,还是负的。最后是集体企业,集体企业这十多年来基本上都是储蓄低于投资,也就是它的储蓄在不断地下降,但是投资是不断地增加的,所以它也不对我们储蓄大于投资负责。
应该直接负责的是外资、个人部门和生产部门里边的合资和外资企业。在这样的情况下,解决当前的人民币汇率升值问题以及经常项目顺差有什么样的解决方案呢?刚才梁红讲的我基本上同意,无非就这几个方法:升值、通胀、征出口税,或者是三个的组合。但这三个方法怎么组合不是经济学家的事,是政治家来组合。
从这个分析里我觉得特别重要的是,我们国家的金融体系存在重大问题。我们的金融体制没有能力把这么大的储蓄分配出去,因而导致外资来进行充分的活动。另外一个可以证明我们现在的金融体系分配资金能力低的证据,是我们存在很大的非正式的金融市场。按照我们的计算,大概我们国内储蓄中有35%到40%的资金没有通过正式的金融中介,而是在非正式的金融市场上来进行运作的。所以我的一个观点就是,现在出现的外部失衡的问题,和我们国家的金融体制有非常大的关系。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