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规环境和如何留住优秀员工被认为是中国基金业面临的最大挑战 网络版专稿/《财经》杂志记者 于达维 合资基金所具备的丰富的投资经验,风险控制和多样化的产品策略,在中国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优势——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部合伙人汪棣如是说。
他是在8月29日,普华永道在上海发布《外资基金管理公司在中国》研究报告时做上述表示的。
目前中国基金管理公司总共57家,其中25家属于外资参股的合资基金公司,包括泰达荷银、友邦华泰、交银施罗德、光大保德信、申万巴黎在内的19家外资基金管理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和高级行政主管参与了访谈。
业内认为,合资基金经营策略上的长期性倾向和对速度的控制,是合资基金并未超越本土基金的原因。
汪棣介绍,报告显示多数公司对中国投资市场未来变化持乐观态度,但制度缺陷是制约中国基金发展的最大瓶颈。
法规环境和如何留住优秀员工被认为是中国基金业面临的最大挑战 。合资基金公司普遍对一些监管政策感到困惑,如新发基金规模必须在人民币100亿元等限制。50%的回复者所处公司的员工流动率为15%至30%;来自竞争对手的招聘被认为是发展中最主要的威胁之一。
而建立、识别客户在国外被认为是很困难的事,在中国则变得很容易。中国的会计和税务框架相对简单,也被合资基金公司认为是发展中的有利因素。
尽管被调查者普遍对业绩增长满怀信心,但是部分受访者对目前的监管环境存在挫折感,认为在目前条件下难以达到产品和收入的多样化,而新进入者和新合作安排将使基金业竞争不断加剧,本土基金和外资基金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普华永道此次调查的19家基金公司中,17家认为2007年将实现20%到99%的收入增长,两家认为收入增加将超过100%。
多数被调查者认为,在不久以后外资持股49%的限制将会被取消,外资可以实现对基金管理公司的完全控制,但是从时间上看,认为2年、5年、10年的都有。汪棣透露,实际上,一些比较乐观的外资基金管理公司已经开始对51%的控股权同中方展开谈判,为未来放开控股限制早做准备。
根据2002年7月1日中国证监会颁布的《外资参股基金管理公司设立规则》,境外股东只要具备在所在国是依法设立,合法存续的金融机构,近三年未受到重大处罚、所在国具有完善的证券法律和监管制度,其监管机构已与中国签订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并保持着有效的合作关系、实收资本不少于3亿元人民币的等值自由兑换货币,以及其他审慎性条件等四项标准,即可参股中国基金管理公司。
但该规则规定,外资持股比例或者在参股的基金管理公司中拥有的权益比例,累计(包括直接持有和间接持有)不超过33%,在中国加入WTO后三年内,该比例不超过49%。
接受普华永道调查的合资基金管理人员普遍认为,中国税制上的不明确,对个人养老金投资上缺乏税务上的优惠,是困扰中国基金业发展的一大瓶颈。
汪棣表示,多数受访者对于上海社保基金所暴露的问题表示担忧,呼吁监管层对于养老金市场进行更强力的控制,并在税收上对长期投资和短线炒作区别待遇,才有利于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汪棣称,在他所接触的外资管理公司高管中,多数人认为目前基金管理行业中超过50家基金管理公司并不算多,预期更多的外资参与者将进入这一市场,外资基金同中国本土基金管理公司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责任编辑:雍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