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8月31日,除深市的S*ST兰宝以外,两市有1503家上市公司如期披露了2007年半年报,上市公司2007年半年报披露也因此而落幕。根据统计,两市上市公司共创造净利润3262亿元,可比公司完成3232亿元,同比增长69.87%;1503家上市公司今年上半年平均每股收益0.1926元,较去年同期的0.134元增加0.059元,增长了44%。
今年半年报上市公司能够取得如此靓丽的业绩,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这其中,投资收益无疑是一个十分关键的因素。根据有关统计,截至8月27日,除去金融类上市公司,两市上市公司投资净收益合计731亿元,占上半年上市公司净利润的22.41%,即在每股收益0.1926元中,仅投资收益达到了0.043元。而今年上半年的每股收益只较去年同期增加了0.059元,也就是说,除去每股收益之后,今年上半年上市公司的每股收益较去年同期只增加0.016元。
可见,今年上半年上市公司每股收益的增长,上市公司的投资收益确实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成为今年牛市行情的推动剂。可以说,如果没有了上市公司的投资收益,那么,今年上市公司的半年报肯定就没有现在这么好看了。当前牛市行情的基础甚至也会发生动摇。所以,投资收益对于今年上半年上市公司业绩的提高,以及对当前牛市行情的发展,都是起到非常重要作用的。
但投资收益显然是一把双刃剑。投资收益在美化上市公司业绩、推动当前牛市行情发展的同时,也为上市公司的发展、为股市行情的发展留下了隐患。
从上市公司发展的角度来看,投资收益在上市公司业绩中所占的比重越大,对上市公司发展的负面影响也就越大。虽然在当前上市公司的整体业绩中,投资收益只占到两成的比例。但对于不同的上市公司来说,投资收益所占的比例是不同的。特别是一些中小公司、绩平或绩差公司,投资收益在其业绩中的比例甚至超过了半成,某些上市公司甚至因为投资收益的缘故而跻身到绩优公司的行业。例如巴士股份上半年实现利润总额2.05亿元,投资收益则为1.35亿元,占比66%;上海电力上半年实现利润总额3.48亿元,投资收益2.53亿元,投资收益占利润总额比达73%;两面针凭借出售部分中信证券股票推动其净利润同比增长801.36%,使中期收益达到每股1.09元的水平。更有甚者,有近100家公司靠投资收益弥补了主营业务的亏损。
投资收益带来上市公司业绩的增加,当然是一件好事。但问题是,投资收益是一次性的收益,上市公司不可能永远获取。而一旦失去了这些投资收益的来源,上市公司发展的后劲何在?在投资收益的掩盖下,上市公司业绩不佳的问题被淡化了,但一旦投资收益不再,上市公司的问题还是会暴露出来。
而且,处在目前的牛市,上市公司面对投资收益的诱惑,纷纷将巨额资金投向股市。这不仅有可能造成上市公司主业的荒废,更重要的是,一旦行情转势,熊市来临,上市公司不仅难以获得投资收益,相反投资还会出现亏损。那么,呈现负数的投资收益,将会令这样一些“不务正业”的上市公司遭到沉重的打击。所以,面对这样一些投资收益唱主角的上市公司,面对这样一些沦为“投资公司”的上市公司,投资者一定要保持警惕。
而从行情发展的角度来看。由于投资收益的增加,也使得投资者对行情的发展进一步看好,也进一步增加了投资者的投资热情。正是这种投资热情的增加,推动了行情的进一步发展,实际上也促成了当前股市泡沫的增加。毕竟这种投资收益是一种短期收益,而一旦这份投资收益不复存在了,上市公司的业绩就会大幅减少,进而造成行情的急剧下挫。特别是一旦熊市来临,当前投资收益越大的上市公司,也就是熊市行情中下挫最为剧烈的公司。
所以,目前投资收益的增加,给投资者带来赚钱效应固然可喜可贺,但一旦投资收益变成一种负数,就会给投资者带来一种亏钱效应,只怕那时候,投资者要哭爹喊娘了。
因此,投资收益再好,不如上市公司主营利润稳步增加的好,上市公司专心致志地搞好自己的主营,才是投资者真正的福音。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