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3天之内,央行“反流动性武库”中的三种武器悉数亮相。昨天,央行在宣布发行1500亿元定向央行票据之后,当天傍晚又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至12.5%。而9月4日,央行刚刚首次“零售”了100亿元特别国债。
同时,根据定向票据的发行“规律”,央行可能在近期再次加息。
央行在公告中表示,本次上调准备金率旨在“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抑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并于9月25日起生效。新华社昨天评论称,当前在流动性过剩的背景下,国内物价存在不小的上涨压力。
今年以来央行在7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同时,还进行了4次加息。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杨成长认为,目前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已成为央行对冲过剩流动性的常备手段,此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也是当前稳定物价所采取的一个措施。
本次上调是“再正常不过” “中国的准备金率水平至少可以上调至15%~16%。”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宋国青昨天向早报记者表示,本次上调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在本轮调控中,央行动用准备金工具不可谓不频繁,仅今年以来已7次上调,自去年6月以来更是上调了10次,而且是从7.5%一口气上调到了12.5%。
事实上,目前12.5%的水平已逼近1988年创下13%的存款准备金率的历史最高水平,当时的背景是,中国经济正经历着痛苦的硬着陆。
“13%,绝不是一道不可以逾越的红线。”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昨天也表示,中国目前的流动性过剩水平比当年有过之而无不及,完全有必要继续提高,“本次上调除了对宏观经济有影响之外,所有经济要素都可能作出一定的反应。”
花旗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昨天则向早报记者表示,中国的准备金率调到13%~15%都不会有什么问题,而宋国青更是看到15%~16%。
以6月底全国36.9万亿元的人民币存款为基准,每次上调准备金率0.5%,央行大约可回收1800亿元的流动性,如果调至16%则意味着央行还将有7次上调,具备回收1.3万亿元流动性的巨大空间。
央行“三种武器”齐收流动性 “零售”特别国债、发行定向票据、上调准备金率,央行几乎在本周完成了一次完美的“三军反流动性”演习,将目前所拥有的三项调控手段全部使出。
9月4日,在8月29日从财政部手中买入首批6000亿元特别国债之后,央行首次以特别国债为质押,进行了100亿元的正回购操作。而在昨天,央行在上调准备金率之前,也动用了另外一项重磅调控武器———发行“惩罚性”定向票据。据悉,本次发行规模远远超出前几次,预计达1500亿元。发行对象仍为中行、工行、建行等商业银行。
这次定向央票的发行面广,几乎覆盖了大部分的大银行和股份制银行,也涉及了部分城市商业银行,同时发行的规模是之前的1.5倍左右。加上上调准备金率,央行昨天相当于从市场一下抽走了3000亿元的流动性!考虑到下周将迎来新股发行的密集时间,市场的流动性将不无短缺之忧。
“尽管是必要的,但本次上调准备金率多少显得太快了。”沈明高指出,由于央行目前手中刚刚拥有了特别国债这个新武器,在调控手段相对多元的情况下,央行或先应重点观察下动用特别国债调控的效果。
而渣打中国高级经济学家王志浩昨天也表示,渣打此前曾认为年内将把准备金率调高到14%,但考虑到特别国债的“替代”效应,搭配使用调控手段可能会降低频繁动用准备金工具的概率。
中国建设银行总部研究部经理赵庆明表示,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主要的目的还是冻结流动性。当前货币供应量依然高增,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是抽走银行资金,减少放贷最有效的方法。
专家预测年内还会加息两次 更令市场担心的是,在接连动用了多种调控武器之后,央行近期再次加息的几率反而提高了。
债券从业人士昨天向早报记者表示,按照央行今年前几次加息的规律,时点都无一例外地选择于定向票据发行10天之后。考虑到下周即将公布8月CPI等重点经济数据,“10天内”似乎更成为了相当敏感的加息时间之窗,目前市场猜测,8月CPI增速有可能突破6%,再创历史新高。
中国人民大学财经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表示,虽然官方尚未正式公布8月的经济数据,但从央行率先发布的政策反推预计,8月份的贸易数据及投资等依旧偏高,显示中国经济流动性过剩的调控难度越来越大。虽然近期央行发行特别国债,并通过央票对冲等多种方式收缩市场的流动性,但从目前的情况看,效果似乎有限。
高盛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梁红发布最新报告称,在已加息4次的基础上,今年年底之前央行还会有两次加息可能。尽管美国经济面临着增长放缓的前景,但中国CPI的加速上升和资产价格的膨胀将继续给央行带来上调利率和人民币汇率的压力。
(来源:东方早报)
(责任编辑:单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