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频道 > 公司新闻 > 商业评论

叶莺晚唱 抑或柯达黄昏

  【来源:环球市场】

  我仿佛看到一个时代远去的背影,因为我听到了死神逼近的沉重脚步。

  三年前,笔者曾用“一个时代的远去”为命题,报道过原微软全球副总裁李开复跳槽至Google的新闻。当时笔者认为,这场经理人易帜事件的意义,已经超越了两家公司之间的争斗,堪称PC时代向互联网时代过渡的标志性事件。

'); } } showTurnAD12(intTurnAD12); }catch(e){}

  如今,回头再看当初的判断,可以看到,年过中年的微软已是步履蹒跚。不仅有如山的反垄断诉讼堆积在CEO鲍尔默的案前,就连微软磨刀多年推出的VISTA,也明显出现模仿苹果MAC系统的痕迹。而微软的“眼中钉、肉中刺”——Google却是节节攀高。

  今天,笔者再次想到“一个时代的远去”这一颇带伤感意味的形容,则是因为一位叱咤风云多年的商界名人——柯达全球副总裁兼北亚区总裁叶莺。

  ——题记

  近一年来,柯达数码相机正遭受消费者对其质量问题的投诉,但并未得到妥善处理。据称,叶莺就是因为对该问题处理不佳,以及中国区业绩增长不力,导致与总部发生分歧,已经于2007年8月中旬提出辞职。虽然柯达中国新闻发言人田耕对此予以否认,但“叶莺辞职”的消息还是引发了普遍关注。

  两虎相争

  叶莺为国人知晓,是因其促成柯达并购乐凯公司的大手笔。

  当时,这一新闻之所以为人关注,在于两个兴奋点:其一,叶莺乃记者出身,而且一度被称为“美女记者”。1979年,作为NBC(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的记者,叶莺同时代表了美国三大电视网与CCTV主持人赵忠祥一起采访了首次访美的邓小平,成为一个见证历史特别时刻的女性。随后,她还有过担任外交官的经历。

  其二,乐凯公司曾一度是中国民族企业的代名词。事情的背景是这样的:在提出兼并乐凯受阻的情况下,柯达曾放言:从1997年起,5年内向中国市场投资15亿美元,不求短期回报,只求挤跨乐凯。于是柯达掉转头去,一举兼并了除了乐凯之外的中国感光行业所有企业,这就是1998年签订的“全行业合资计划”(即历史上著名的98协议)。

  “‘98协议’的合作继往开来,是空前的也可能是绝后的——我的心为之燃烧。”叶莺当年说的这句话,现在听来依然豪气干云。

  和柯达的风光相比,富士则是错失良机。1980年代,富士胶卷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一度高达70%。“98协议”将日本富士在中国的大门外关了三年。当2002年富士在中国市场重见天日时,柯达在中国胶卷市场上的占有率已攀至60%。

  屋漏偏逢连夜雨。富士的雄心迅即遭到2003年1月份捅出的富士胶卷走私案的拖累。富士为了扭转形象,必须加快在中国制造胶卷的步伐,而乐凯成了富士的惟一选择。但在富士和乐凯周旋的过程中,矛盾出现。富士意欲控股合资厂、制造富士品牌胶卷,这与乐凯的合资原则发生了根本冲突。

  此时的柯达也一改以往态度,表示愿意在更广泛的领域内和乐凯开展合作。柯达对乐凯的认识也有了实质性的转变,叶莺曾如是评价两者和中国政府的关系:“乐凯是中国的亲儿子,再弱也是亲的,柯达只是干儿子。”

  成也乐凯,败也乐凯

  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

  2003年中,富士和乐凯已经进入实质性的阶段。但是风云突变,用一位业内人士的话说:“富士都准备搞新闻发布会了,此时柯达却突然答应了乐凯的所有条件,并以高出市价近一倍的价格认购了20%的乐凯股份。”

  2003年10月29日,乐凯和柯达的合作签字仪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叶莺向众人传达了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的贺词,国务院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出席了会议。李荣融是当年谈判领导小组的组长,貌似险招但却成功挽救了中国感光工业的“98协议”正是其得意之作。

  长袖善舞的叶莺因为这次合作,成为了全球同行瞩目的焦点。叶莺曾如是评述这次谈判:“一方是谈,另一方是判,‘敌对’永远也达不到一致。”

  面对媒体记者,她拿过纸、笔她画出圆圈的交集,说道:“世界是圆的,这个圆是很美妙的形状,它具有包容性。两个圆圈的交集,那是谈判的目的。”

  收购乐凯,诚然是叶莺稳坐柯达江山的筹码;多年以后,此事却也造成了叶莺的“滑铁卢”。

  由于乐凯是中国的“亲儿子”,再加上柯达不是绝对控股——以上两点,使得乐凯被并购之后的发展根本不受柯达控制。

  2007年8月20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的一则公告颇为耐人寻味:鉴于柯达与乐凯的合作项目仍未完成,双方有关股权转让的合同尚未执行,因此双方无法就股权分置改革的相关事宜进行商讨。

  而在早些时候,国内众多媒体曝出的“乐凯相纸背印与柯达相似,涉嫌不正当竞争”新闻,更是将柯达与乐凯的较劲公开化。

  柯达的绊脚石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叶莺的成功是在与其对胶卷业务的执着。早在1997年时,柯达在整个中国市场的销售排位是17,而到了2005年,中国已成为柯达仅次于美国本土的全球第二大胶卷市场。

  叶莺在接受电视台访问曾表示,中国绝对有可能成为柯达的全球第一大市场,原因是中国人人均使用胶卷的比例,一个人一年只有0.15卷,而在世界上一般的较发达国家当中,它的比例是0.5卷。

  然而,正是这种执着,使得叶莺成为柯达全球战略的绊脚石。当数码相机与笔记本电脑、ipod一起,成为年轻人的“新三大件”之时,也意味着胶卷和传统相机的生命时日无多。从2006年开始,相机制造商尼康、佳能纷纷停产胶卷相机,而在过去的11个季度中,柯达有9个季度亏损。残酷的现实逼迫柯达不得不裁员2.7万人,并宣布2007年停产胶卷。

  2006年中,停产3年的柯达LS443数码相机,因为突然出现大量质量问题,使得中国内地20多个省市的200多位“难友”走到了一起,并在网上成立了“柯达LS443维权联盟”。在“联盟”和柯达公司多次交涉无果后,“联盟”将投诉书上交中消协,引发了一场中消协和柯达的空前对抗。更让叶莺难堪的是,面对同样的问题,柯达在中国台湾却提供了免费升级的解决方案。

  在提起投诉的消费者看来,该事件迅速上升到了“消费歧视”的高度,因为“联盟”和柯达之间,已不再是追究一款相机的缺陷,而是柯达公司的态度。

  由于对危机攻关的漠视,使得叶莺站在了风口浪尖。这也成为叶莺在柯达的辉煌道路走到尽头的重要原因。

  那么,放弃叶莺、全力进军数码领域是不是能重塑柯达的辉煌呢?从表面看来,答案是肯定的:在过去的一年里,柯达已从行业第六冲入前三位,仅次于佳能和索尼———但从利润上来分析,柯达的利润率却远远不及尼康和宾得这两家排名靠后的公司。为什么?原因很简单,柯达擅长的是普通数码相机,而尼康和宾得却擅长单反数码相机。来自IDG的调查数据显示,动辄几千数万元的单反相机正成为市场最大的生力军。

  另一个可怕的消息则是,三星公司正在普通数码相机领域发力。三星显然是一个能化腐朽为神奇的公司,即便其没有更多的核心技术,但凭借出色的工业设计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普通数码相机步入“平民时代”绝不是问题。

  对于把大半身价押在数码相机领域的柯达来说,面临的处境或许正如莎翁名句:“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

(责任编辑:铭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叶莺 | 李荣融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商机在线
医 疗 健 康 保 健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