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由于预期到账的一笔收入发生延误,我不得不在几家商业银行的自助银行间奔波,赶在最后还款期前清偿上月发生的信用卡债务。虽然逃过罚息,未经告知的ATM机故障和自助服务点装修带来了意外的交通成本。在中国内地享受信用卡服务,必须有这样的心理准备。
咨询公司麦肯锡(McKin鄄sey)近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过去一年,中国的信用卡发行量增长了逾一倍。报告估计,过去4年,中国内地真正意义上信用卡的数量每年都实现了翻番,截至今年年中达到4300万张左右。到2013年,该行业利润预计将达130亿元人民币(按当前汇率,约合17亿美元)。报告没有涉及因使用信用卡不便利而促进的其他行业(如城市出租车和夏季冰镇饮料零售)的增长数据。
在之前政府积极推动的扩大内需政策背景下,信用卡行业促进私人消费的作用得到充分重视。现在,世界形势的变化可能令该行业得到更快发展,令外资银行在该市场得到更多机会。
上周公布的美国月度就业率4年来首次下滑,这无疑会彻底打断美联储之前的利率政策路线,降息似成必然。就连坚持央行对特定市场金融危机应持“自由放任”态度的1992年诺奖得主加里·贝克尔也承认,美联储的干预系担心金融市场的动荡将会蔓延到实体经济,进而影响就业、投资和社会福利,且“同样的担心也适用于欧洲和亚洲”。
即使向市场注入流动性,需求紧缩仍步步紧逼。耶鲁大学的知名“乌鸦嘴”罗伯特·希勒大弹旧调,指美国房价最终会跌去一半之多,侵蚀美国家庭财富超过10万亿美元,哈佛大学的马丁·费尔德斯坦也预言,美国房价未来的跌幅至少会超过目前比上年同期下降3.4%的水平。
如果美国房价下跌预期不改,仅靠降息显然不能使美国人重拾消费与借贷的信心。如果美国人开始勒紧裤腰带,哪个“大胃王”能替代呢?
外部紧缩造成的全球经济格局调整中,有经济学家呼吁中国多买一点,多消化一点。然而,中国早已过剩的胃酸正急待中和。
在美国经济阴雨连绵的同一时间,中国的经济数据描绘了一幅截然不同的图象:8月CPI达到6.5%,增幅创近11年来新高;8月消费增长17.1%,创三年来新高;外部需求的减弱以及国家削减多种商品出口的退税致使8月出口同比增长率从7月的34.2%骤降至22.7%,但8月贸易顺差仍达到249.74亿美元,为今年月度次高;M2(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继续保持在16%(央行全年目标增幅)之上;信贷增速不减。上周五,央行副行长吴晓灵即批评内地商业银行并未遵守央行限制贷款规模的指导,导致国内信贷增长过快。
以上数据显示,央行不断收缩控制的流动性正在从虚拟经济流动至实体经济,继而不断推高资产价格泡沫和通货膨胀,进一步的紧缩政策不可避免。乐观者以为,外部紧缩正可以缓解内部需求升温产生的压力,帮助中国经济结构调整。我是悲观论者,怕内外紧缩碰头,那些在低利率环境中养尊处优惯了的企业,被过剩生产力压塌了脊梁,不幸死在沙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