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全市城镇280余万低收入人群,60.1%的人没有参加任何保险;66.8%的人对政府工作表示满意和基本满意。9月16日,重庆市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公布了“重庆市城市低收入群体现状调查”分析。市社情民意调查中心表示,调查样本所反映出的户均家庭人口是3.2人,人均住房面积11.93平方米,人均月收入为300元以下的有52.8%,人均月收入为301-500元的有47.2%等问题,值得政府重视、思考。
听到“低收入群体现状调查”的消息,令人感到新鲜和亲切。过去,我们一些部门或机构始终热衷于公布什么富人排行榜、富人收入调查,以及“人均收入”、“人均占有”、“人均储蓄”之类的数字与比例,各部门的工作千方百计为提高“人均”而殚精竭虑,无疑是对的,问题在于,一些地方“人均”的提高与绝对的贫困同时并存,这无疑值得我们关注。
可以想象,在CPI不断上涨的环境下,低收入人群的生活会更加困难。比如,对较富裕的家庭来讲,粮油食品、燃料等基本生活消费品价格上涨幅度即使大一点,对他们的生活影响也不大。但对低收入居民来讲,正好相反,他们对粮油食品、燃料等基本生活消费品价格上涨比较敏感,因为他们的花销大部分都是这些商品。特别是近年来受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和公用事业、公益服务价格改革的影响,我国水、电、气、暖、公共交通等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价格均有所上涨,对低收入群体生活产生了一定影响。
因此,一个总的“人均收入”数据不能反映社会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在这种情况下,重庆市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公布的“重庆城市低收入群体现状调查”分析,意义就非常明显了。政府有关部门可以通过总的“人均收入”与低收入居民“人均收入”的对比,为其调整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标准、健全社会保障和救助政策、制定差别化的收入调控政策提供科学依据,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著有《丰裕社会》的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斯认为:“只有最有利于穷人的,才是最有利于经济良性运行的,而最有利于穷人的却是最不容易被认可的。”从这个意义上看,重庆市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公布的“重庆城市低收入群体现状调查”分析,让我们看到了科学发展观下,“穷人经济学”已经越来越引起政府部门的重视,这是社会发展的一个巨大进步。
民生视点
Life
(责任编辑: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