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滨农场是我国最南端的一家国营农垦企业,地处海南省三亚市镜内,创建于1952年,现有总人口2.3万人,职工2576人,土地总面积20.57万亩,与著名的天涯海角风景区和南山生态旅游区毗邻。
几年的时间,南滨这样一个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国营“老农场”完成了主体经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换的巨变:全场建起了3万亩的优质芒果示范园、1万亩香蕉高产优质示范园、2千亩南繁科研基地(南繁指每年在海南南部地区进行的农作物培育及科研工作)和6千亩无公害反季节瓜菜生产基地。
农场已成为“国家无公害生产示范基地”、“国家标准农业示范基地”、“国家无公害冬季瓜菜生产基地”、“国家南繁科研基地”、“全国香蕉标准化生产示范农场”、“全国农垦现代农业示范区”。农场出产的香蕉、芒果、冬季瓜菜已被国家认证为“无公害产品”,长豆角、茄子等被评为“省优”农产品,并出口韩国、日本等国家。
去年,职工自营经济总收入达6千多万元,职工自营劳均收入2万多元,形成了家家有产业,户户有果园的新格局。几年来,职工投入建房资金1.1亿元,建起小洋楼1280套,建筑面积13.9万平方米,购买小车及农用车1217辆。
“耕者有其田”
对于一个农场来说,土地无疑是承载一切的基础。近几年来,随着南滨农场经济的好转,许多外出务工的职工和农场子弟纷纷回农场承包土地,随之而来的是土地供求矛盾日益突出。
为调节矛盾,南滨农场制定了土地科学管理措施,协调利益关系,合理分配土地,使职工使用土地趋于合理和平衡。南滨农场首先动员部分干部让出土地。为了照顾原承包者的利益,农场给予一定经济补偿,按照地面作物和设施折价补偿,农场承担70%,土地受让方承担30%。通过做思想工作,农场从47名干部手中调出部分土地用来分给无地或少地职工,仅此一项,农场就支付了补偿金400多万元。
农场还依法收回了部分对外出租的土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台湾地区的农业开发商到南滨承包了几千亩的土地,但由经营不善拖欠了农场大量土地承包款,农场采取积极措施,通过法律途径成功收回2千多亩土地,全部分配给了200多名职工。除此,农场还将3千亩橡胶改种地全部分配给了职工,并调整400亩高效农业储备地,做到家家有产业,户户有果园,职工户均收入5万多元。经过多次土地调整,农场确保了每户职工5至15亩土地,基本上做到“耕者有其田”。
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率也被列入日程。为了尽量少占用耕地、少浪费土地,农场因地制宜,努力寻找经济增长与土地资源综合利用的最佳结合点。通过发展设施农业,把旱地改为水浇地,实现了由粗放型农业向精细农业的转变;依靠科学种田,引进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大力推广南繁育种项目,大幅度提高单位面积土地效益;注重种植结构调整,通过发展立体生态农业,推广了环保型可持续发展农业种植模式。
健全产供销服务体系
有了充足的土地资源保证,南滨农场的工作重心开始转移到作物的种养与农产品的销售问题。几年来,通过强化技术、资金、销售、物资供应等服务,南滨农场实现了农产品与市场的有效对接。
在科技服务方面,农场成立了“农业技术协会”、“芒果协会”、“农业科技110”等团体。除了组织职工学习各种种植技术外,还定期举办各类讲座、现场会和地头会。农场还积极与三亚移动分公司搭建海南省第一个移动信息服务平台,依托文明生态队创建科技“110”,使职工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市场行情。开通以来发送短信70多条,受益职工近6万人次。
在资金服务方面,南滨农场一方面积极向地方争取项目和资金扶持,另一方面,出台农场内部的土地、贷款等扶持措施,依靠行政发动,典型带动,吸纳社会闲散资金,形成了多元化的投资体系。对于部分家庭经济困难户,农场为其无偿提供瓜菜种苗、化肥和农药,鼓励他们发展自营经济;遇到旱涝歉收年份,南滨农场还采取了减免地租等方式,减轻职工的经济负担,使职工切实感到农场党委的关心与扶持。几年来,农场已累计投资金额达到200多万元。
在销售服务方面,农场通过政府引导、社会培养,造就职工经纪人队伍,组织职工成立零担公司、李氏运输队、施顿等3个专业组织和销售大户,引进省内外的销售贸易公司进驻农场收购农产品,形成了集零担、货运、空运为一体的销售联合体。销售联合体积极与客商沟通联系,互通产品和市场信息,农场农产品商品率达到95%以上,销售渠道畅通,职工的经济效益得到明显增加。
在农资供应服务上,农场建立了协会药店,规范进货渠道,对不合格的农资产品坚决给予取缔,保质保量地解决了职工对农资的需求。几年来累计为职工提供种苗1000万株、化肥550吨、农药10余吨。
标准化推进产业化进程
产业化经营是现代农业的核心理念之一。近年来,南滨农场坚持把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抓手,通过三个方面的工作,不断推进农业标准化进程。
第一是统筹规划,因地制宜,按照产业化标准抓好四大基地的规划和建设。根据农场“十五”规划和“十一五”规划,按照产业化规划和布局,农场严格要求职工按产业化的布局种植品种。同时将大田分为4000多亩的白超洋,以及5000多亩的红华洋,并综合考虑土壤肥力和水资源情况,着力推进香蕉、芒果、反季节瓜菜、南繁育种等四大基地建设。
第二是按照无公害生产标准,引导职工严格按照国家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要求,坚决抵制14类56种禁用的高剧毒高残留农药,推广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和微生物农药;鼓励职工大量施用农家肥,有效地改良了土壤,提高农产品的品质;规范职工田间种植的操作规程,严格按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要求,标准化生产产品,使产品达到无公害标准;农场还注册了“南滨”商标,依靠品牌效应,提升了南滨水果、瓜菜的市场竞争力。每到收获季节,经销商都接踵而至,产品畅销北京、上海、广州、新疆等20多个省市。
第三是全面实施农田标准建设。几年来南滨农场多方筹集资金,完善和配套农田排灌水利系统,使农田基础设施达到标准化。近两年,农场争取到三亚市政府支持的600万资金,并自筹100万资金,完成白超队、胜利队、东升队6000亩农田标准化建设,并着手对红华区约1.5万亩农耕用地进行改造论证。同时,农场利用三亚市投资建设大隆水库的契机,合理规划农田水利管网改造,受益的农田面积将近3万亩。此外,农场筹集资金100万元维修了被“达维”台风摧毁的东岭水库,投资50万加固了金鸡水库,基本实现了“田间道路通畅、水利设施配套、基础设施条件良好”的农田标准化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