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心理危机干预志愿援助中心和南京义工网最近对南京9个社区500多名55-80岁的老人进行调查,并于昨日(24日)公布结果。
对老年人不能只是物质上关注,还要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 调查表明,大多数老年人都表示愿意参与社会工作。
55-70岁的老年人中约60﹪的人都参与了社团活动,其中有17﹪的人因身体原因很少或完全不参与,13﹪的人还在继续工作,主要是大学教授和研究人员,只有不到10﹪的人因个性原因或家务不愿外出。大部分人在刚刚离开工作岗位时都有很深的失落感,甚至很长一段时间处于抑郁心态,心情烦躁,男性较女性更为明显。
对于“目前生活中最大的困难”这一问题,处于不同经济状态的人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月收入在1000-1500元的被调查者当中,有近40﹪的人对经济状态不满意,其中一半是由于子女经济状态不佳,进而影响到父母的经济状况;月收入1500元以上有近半数人认为,最大的困难是孤独感,子女都已成家并忙于工作,平时很少有交流,有时逢年过节也难以吃个团圆饭,与以前的老朋友、老同事也渐渐减少了交往。
当问及中秋节是否能与子女团圆,26﹪的老年人回答,因子女在外地工作,不能一起过;35﹪的人回答,虽然子女都在南京及周边,但是由于其它原因依然不能团圆;27﹪的人明确表示肯定要全家团圆过中秋;其余人则回答不确定。
做子女的不要把父母当保姆,要让老人有自己的生活空间 调查表明,53﹪的老年人与子女居住在一起。这其中有40﹪的人对目前的家庭生活状况比较满意,还有21﹪的人出于居住条件而与子女一同生活,10﹪的人表示家庭关系很不好,常与子女发生争吵。老年人与成年子女共同生活,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老年人的孤独感,做家务、照顾小孩,会使老人的生活充实起来,同时也为年轻人的生活带来了很大方便。
但调查中也发现,父母为子女承担家务、照顾小孩的同时,实际是与下一代建立了新的情感世界,必然减少与社会的接触,很少参与老年人社团活动,社会支持系统会越来越弱化。等到几年后,孙子孙女长大后,老人会再次陷入孤独,而且感觉自己已经不被需要了,人老就没有用了。为此该中心的赵耸婷博士提醒所有做子女的,不要把父母当做保姆,不要把全部的家务转移到老人身上,让老人有自己的生活空间,尊重老人自己的爱好。
丧偶独居老人是社会应多加关注的人群 调查发现,独居老人中近80﹪最关心的问题依次是“生活有人照料”、“经济上有人帮助”、“看病就医方便”。
南京心理危机干预中心主任张纯认为,丧偶独居老人承受着更大的孤独感。人到暮年,社会活动也减少了很多,加之健康原因,对于伴侣更为依赖,而丧偶独居老人精神情感需求处于缺乏状态,更容易产生老年人心理问题,是社会应多加关注的人群。
大部分老年人的娱乐活动比较单调 调查发现,大部分老年人的娱乐活动比较单调,只有少数人依然保持着年轻时的娱乐项目。对“空闲时如何度过”这一问题,半数以上的人选择看电视、看报、为子女照顾孩子、做家务;近20﹪的人选择下棋、钓鱼、外出散心;大多数人表示,只要身体允许会选择体育锻炼。
老年人的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相对弱化,这就使得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娱乐活动,而事实上他们的娱乐活动很单调,这就使得他们没有集体归属感。该中心徐清照博士建议,社会应当对此作更多的投入,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活动场所,丰富老年人的生活。
把社区服务引入家庭,才能弥补家庭养老的不足 调查集中显示,养老问题是老年人最为关心的现实问题。而由于现在的家庭结构、规模正在发生变化,家庭的养老功能已趋于弱化,不能完全满足老年人的各种需求,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已不再满足于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另一方面,随着家庭养老功能的减弱,老年人对社区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社区已成为老年人的主要活动场所和生活空间。因而应该把居家养老和规范化的社区服务相结合,把社区服务引入家庭,做到家庭养老和社区养老有机结合,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爱,才能弥补家庭养老的不足,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记者陈晓春) (来源:新华日报)
(责任编辑:王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