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9月28日电(记者张毅周英峰)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外汇局日前发布《2006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数据表明,2006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达到211.6亿美元,过去5年年均增长速度高达60%。
与此同时,投资方式也发生了重大转变。国家统计局的专家认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从建点、开办“窗口”等简单方式发展到目前的投资建厂、收购兼并、股权置换、境外上市和建立战略合作联盟等方式,标志着中国对外投资迈入国际通行的跨国投资新时期。
目前,中国对外的直接投资,通过收购、兼并方式进行的越来越多。2006年,通过这种方式实现的直接投资已占近四成。正在中国访问的南非副总统姆兰博-努卡25日在北京向中国工商界发出邀请,希望他们积极看待南非的商业机会,继续前往南非投资。目前,中国的紫金矿业、海信集团等中国企业已在南非进行了投资合作。其中,紫金矿业于去年9月通过认购股票的方式,成为南非山岭矿业公司的第一大股东。
在南非的投资只是紫金矿业海外投资的一部分。今年2月,紫金矿业对英国一家矿藏勘探公司——蒙特里科公司实现全面收购,这是中国公司以全面要约方式收购海外上市公司第一例。6月份,紫金矿业又与英国一家黄金采矿企业——埃佛申特矿业达成了收购协议。
联想集团董事会主席杨元庆日前表示,联想并购IBM的PC业务已经有两年多时间,过去两个季度的业绩证明,已经顺利完成并购的整合阶段,“可以把这次并购看成是一次成功的并购”。
联想的成功是中国企业以并购的方式迈向世界的缩影。和过去相比,中国有竞争力的企业越来越多地采用收购、兼并的方式开展对外投资,跨国并购正在成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重要方式。
今年上半年,中国企业主要的海外并购案包括:中信集团收购哈萨克斯坦卡拉赞巴油田94.6%的权益、中国移动收购巴基斯坦第五大移动运营商巴科泰尔有限公司88.86%的股权等。
商务部对外经济贸易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冯赫认为,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方式的变化,有着深刻的背景和原因:一是国内市场已不能满足国内一些企业对发展空间的要求,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开辟海外市场;二是国家的对外政策更加宽松,为企业以多种方式“走出去”提供了政策保障;三是一些大型企业开始进入发展关键期,需要进行国际化经营,而收购兼并、股权置换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捷径。
如今,“走出去”已成为中国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战略举措。在刚刚结束的第十一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上,商务部副部长魏建国表示,中国将积极探索跨国并购等投资方式,并逐步形成自己的跨国公司。
有关专家分析认为,与发达国家成熟的跨国公司相比,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仍带有发展中国家企业国际化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除了在技术、管理、资金等方面的差距外,不适应国际竞争环境、风险防范意识不强、不善于处理企业经济利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是“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所面临的普遍问题。
商务部部长助理陈健指出,当前中国企业“走出去”开展跨国经营,必须注意加强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增强社会责任意识,积极回报当地社会。二是增强和谐共处、互利共赢的观念,积极开展本地化经营,扩大本地就业。三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培养适应国际化要求的复合人才。四是加强安全教育和管理,增强安全意识,建立和完善内部安全防范机制和应急处置机制。
(责任编辑:悲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