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9月27日发布的月度统计资料显示,全国工业实现利润又上新台阶,1至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的企业,下同)实现利润15623亿元,同比增长37.0%。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06.56,比去年同期提高21.57点。
应当说,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增强。统计显示,2006年工业增加值达到90351亿元,比2002年增加4292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57.9%,平均每年增长12.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2006年完成工业增加值79752亿元,比2002年增加4827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85.3%,年均增长16.7%。工业生产保持了高速增长态势。
这几年,我国坚持科学发展观,相继出台了适时适度的宏观调控措施,更多运用经济、法律等手段,严把信贷和土地两个闸门,宏观调控初见成效,工业经济总体规模不断扩大。一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迅速增加,由2002年的18万个发展到2006年的30多万个。二是各项经济指标快速发展。2006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9504亿元,比2002年增加13720亿元,增长2.4倍;税金总额14454亿元,增加8217亿元,增长1.3倍;产品销售收入313592亿元,增加204106亿元,增长1.9倍;资产总额291215亿元,增加144997亿元,增长99.2%。三是出口稳定快速增长。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制造”与世界经济的融合进一步加快,我国制造业出口保持了快速增长态势,2003-2006年各年增速分别为30.7%、26.1%、22.9%和32.5%,2006年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占销售产值的比重已达19.3%。四是产品产量增长迅猛。与2002年相比,一些重要工业产品的产量大幅度增长。其中钢、煤、水泥、电视机和棉布的产量继续保持世界第一,发电量继续位居世界第二,糖产量居世界第三,原油产量居世界第五。这些重要产品生产规模的增长,满足了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需要。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工业结构调整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党的十六大以来,各种所有制经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在关系到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行业,公有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如在石油天然气开采和电力行业现价工业总产值中,国有控股企业产值所占比重分别为98.9%和90.0%,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占75.6%,煤炭和水的生产供应业分别占66%和69.5%;在交通运输设备制造、冶金、有色金属等基础性和支柱性产业领域,产值所占比重分别为50.2%、43.1%和33.4%。
私营经济和港澳台及外商投资经济比重迅速上升,2006年在规模以上现价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分别为21.2%和31.5%,比2002年分别上升9.5和2.2个百分点;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数中,所占比重分别为49.6%和20.2%,比2002年分别上升22.5和1.2个百分点。
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是改善产品结构的关键。随着国家对钢铁等部分产能过剩行业调控政策的逐步落实,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取得成效。
近几年企业兼并重组步伐加快,目前已涌现出了一大批技术水平高、规模效益好的大型骨干企业和企业集团。2006年工业企业集团拥有资产16247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资产的55.8%;实现营业收入128283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40.9%;实现利润总额912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46.8%。大型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对提升我国工业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推动整个工业的持续较快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责任编辑:悲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