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适宜的金融生态环境是金融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随着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和金融开放的逐步扩大,金融生态环境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当前,我国金融业正处于重要转折期和重要发展期,进一步加强和改善金融生态环境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必须充分认识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重大意义,积极采取得力措施,不断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一、从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金融生态建设的重要意义
金融生态概念的提出,为我们观察金融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已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并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对于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来说,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积极构建和谐的金融生态,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加强金融生态建设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和谐的金融生态,一方面有助于全社会特别是各级地方政府形成金融与经济发展共生共进的正确认识,从而立足长远,改变过去片面强调金融支持经济发展,而忽视金融自身可持续发展,甚至行政干预金融活动的现象,为金融业的成长与壮大创造有利条件;另一方面,也只有在和谐的金融生态中,金融机构才能够真正扎根地方、服务地方,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休戚与共,兼顾自身效益与社会利益,努力为所在地区提供更多、更好的金融服务,走上金融支持经济、经济促进金融的良性互动的科学发展轨道。
其次,加强金融生态建设是做大、做强、做优西部欠发达地区金融产业的前提条件。经过多年努力,西部欠发达地区的金融组织体系、市场体系和产品体系均有了长足发展,但与东部地区相比,金融作为一个产业的成熟程度仍然偏低,社会金融意识不足、市场总体规模偏小、金融创新能力有限、高端增值产品缺乏等问题比较突出。加强金融生态建设,将有助于逐步消除影响金融发展的体制和机制弊端,拓宽金融资源整合和集聚发展的空间,提高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和生产效率,促进西部金融产业尽快做大、做强、做优,更好地发挥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核心作用。
第三,加强金融生态建设是提升西部地区经济竞争力的基础环节。国际国内实践充分证明,凡是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必然具有完善高效的金融服务体系。金融已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在资源分配和生产要素流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基础性配置作用。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离不开资金的有效投入。然而,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资本约束仍然是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金流动取决于金融生态,改善金融生态则是解决经济发展资金制约瓶颈最现实最有效的重要途径。实现西部经济社会战略目标,必须高度重视金融生态建设,将其作为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切实抓紧抓好。
二、多方配合,积极参与,努力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创造更加优良的金融生态 近年来,由于各级政府逐步重视,人民银行大力推动和监管机构、金融企业、司法部门、相关职能部门的普遍参与,各地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从理论研讨到具体实践,均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目前欠发达地区金融生态环境与发达地区相比存在仍然很大差距,并且由于金融生态环境的差距,进一步拉大了与发达地区的金融经济发展的差距。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加强欠发达地区金融生态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通过不懈努力,逐步达到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市场竞争公平有序、地方产业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信用体系比较健全、司法环境显著改善、银企关系和谐融洽,形成内外环境和谐有序、经济金融协调互动的良好局面。为此,笔者认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在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中,要着力推动“四大创新,实现四个突破”,从而,不断优化金融生态环境。
(一)推动金融生态理论创新,力争在构建科学的金融生态评估分析体系上实现新突破
着力构建符合辖区经济金融发展实际的金融生态评估分析体系,是今后一个时期金融生态理论研究的重要任务,也是金融生态建设方面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通过定量评估,一方面可以准确把握金融生态建设中的薄弱环节,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另一方面,可以对金融生态创建主体的工作进行考核,通过正向激励和反向约束,不断创造新的工作亮点。
参照已有的研究成果,结合区域金融生态建设的实际,我认为金融生态评价体系应至少包括以下六方面内容:一是市场总体规模及结构,包括金融总量及其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金融机构种类和数量、金融工具种类和规模、金融创新情况等;二是金融运行质量,包括资产收益率、利息回收率、不良贷款率等;三是社会信用建设状况,包括信用中介机构发展状况、信用记录基础数据库建设情况等;四是金融安全状况,包括金融机构资本充足率、流动性比率、是否出现过兑付危机、金融机构退出及其影响等;五是司法环境状况,包括金融债权维护中的起诉率、结案率、胜诉率、实际执行率、资产收回率、企业关闭破产中债务落实率等;六是地方政府支持金融发展和信用建设情况,包括地方政府区域经济金融发展战略、改善投融资环境、支持金融发展的措施、地方政府有无干预金融业务情况等。
(二)推动征信管理方式创新,力争在建立有利于改善金融生态的社会信用环境上实现新突破
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全面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人民银行各级行要进一步加强与相关单位的沟通合作,推动征信管理方式、管理理念的创新,努力建设符合市场规律和地区实际的信贷征信管理体系,促进整个社会信用水平的提高。
一是加快完善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以对每一个有经济活动的企业和个人建立一套信用档案为基本目标,逐步整合全省信用信息资源;二是采取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静态与动态分析相结合、宏观和微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逐步建立信用评价制度;三是加快培育征信产品市场,通过政府制度性安排、行业组织制定行规等途径,引导全社会对征信产品的需求;四是按照特许经营、商业运作、专业服务的原则,积极引进和培育各类全国性、地方性征信机构;五是加快完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对信用记录良好的企业和个人在政府采购、项目审批、工程招投标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对失信者予以应有的制约和处罚;六是根据征信行业业务特点和经营模式,逐步建立各类征信机构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强化日常监管,规范执业行为,防范征信机构违规行为和道德风险;七是加快完善市场主体信用管理制度,引导企业加强自律,规范自身行为,不断改善企业的社会信用形象。
(三)推动金融组织体系创新,力争在提升金融生态主体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上实现新突破
一是要努力打造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各类金融机构。积极推进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按照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内控机制;继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努力实现“花钱买机制”的改革目标,更好地发挥其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总结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经验,探索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新型金融组织,拓展农村资金供给渠道;整合现有金融资源,稳步发展多种所有制的地方中小金融企业,采取措施吸引国内外金融机构来陕西设立分支机构,进一步完善我省金融组织体系;积极扶持证券、保险等非银行类金融机构的发展,积极推动企业有效利用新型工具直接融资;完善金融调控和金融监管手段,在规范金融机构经营行为的同时,鼓励其开展金融创新,创造更多符合市场需要的金融产品。
二是要进一步推动工商企业的改革与发展。通过改革促进企业明晰产权、加强管理、拓展市场、提高效益,同样是建设和谐金融生态的重要内容。有关部门应在着力培育发展对全省经济具有较强辐射带动力的大型骨干企业的同时,认真实施中小企业成长计划,选择一批具有成长性的中小企业(包括民营企业),作为金融、财政、中介服务机构的重点扶持对象,用5~10年的时间,促使这些成长型企业做精、做专、做大、做强,在增强地方经济实力的同时,实现金融机构利润增长空间的拓展。
三是规范中介服务体系的发展。健全的中介服务体系,具有为金融活动供求双方提供专业化服务、降低信息收集成本、提高交易效率的功能。要通过政策扶持,大力培育和发展规范的担保、会计、评估、评级等中介服务机构,同时积极引进国内外权威性强、公信力高的中介机构在我省设立分支机构,加强对中介服务机构的市场监管和行业自律,为改善全省金融生态发挥重要作用。
(四)推动协调联动机制创新,力争在形成社会各界深度参与金融生态建设合力上实现新突破
金融生态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头绪繁多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部门、司法部门、监管部门、金融机构、企业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只有形成多方联动、密切协作的工作机制,才能发挥社会各界的优势和作用,形成建设良好金融生态环境的合力,共同努力,共建、共有、共保、共享一个诚实守信、人人有责的健康的金融生态环境。
金融生态建设首先离不开各级地方政府主导作用的发挥。金融生态建设具有很强系统性和社会性,是否具有全面系统的金融生态建设规划,能否有效发挥市场及其主体的积极作用,能否构建运转高效的部门联动机制,能否提高社会诚信意识,能否建立强有力的激励约束机制,对于金融生态建设至关重要,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何更加充分地发挥各级地方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强领导,科学规划,明确目标,落实任务,强化措施,强力推动,是推进金融生态建设的前提和保障。
司法部门在金融生态建设中担负着克难攻坚的重任。金融资产能否得到有效的保全,金融债权能否得到最大限度的维护,恶意逃废银行债务行为能否得到有力的打击,在金融生态建设工程中,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更是人们观察、治理金融生态的着眼点。如何进一步提高金融案件的执法力度,为金融稳定与发展创造公正公平的司法环境,已成为金融生态建设的关键。
社会传媒在金融生态建设中同样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金融法规能否得到有效宣传,金融知识能否得到全面普及,社会信用观念和风险意识能否切实增强,居民投资行为能否得到正确引导,对于改善金融生态尤为重要。因此,要更加有效地发挥社会传媒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各界对金融生态环境建设重要性的认知度,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责任编辑:悲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