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股指期货对银行经营的影响和对二级市场银行股的影响两个角度分析股指期货的推出对银行股的影响。
根据美国和全球股指期货市场的经验,2006年股指期货和现货市场成交量的比例分别为0.86:1,和1.05:1,而韩国印度等国家的这一比率更高。
从银行经营面来看,股指期货能够丰富及完善商业银行的金融产品服务链,开辟以期货公司为代表的同业客户关系,吸引投资于金融期货等尖端投资品的高端客户;能够吸纳商品期货、金融期货交易结算过程中的保证金沉淀资金,带来金融期货结算中间收入,为进一步开拓期货仓单质押等延伸业务创造条件。
由于在股指期货推出初期,市场规模较小,预计为银行带来的业务量有限。但根据国际经验,股指期货在推出后,几年内成交量就会有迅速的扩大,如印度期货市场成交量在2001年只占到现货市场的2.38%,但到了
2006
年成交量已经达到了现货市场1.21倍。我们预计,随着市场规模和存量资金的逐步扩大,未来股指期货所带来的业务机会将持续拓宽。
从二级市场来看,我们这里回顾一下香港恒生指数期货推出前后银行股的表现,这里应当强调,我们认为股价的长期表现仍取决于基本面的变化,这里的分析只是基于股指期货推出前后共5个月的期间。恒指期货于1986年5月推出,推出时的成份股中包含汇丰银行、恒生银行、东亚银行三只银行股。
我们发现,恒生指数期货推出前1个月至后4个月期间,这三只银行股的价格走势及交易趋势变化明显。1986年1—3月,恒生指数大幅下调,然而在恒指期货推出的前1个月,即1986年4月,恒指开始大幅上涨,三只成份银行股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
其中汇丰银行和东亚银行上涨较明显,1个月内涨幅和恒指接近,而在恒指推出后下跌也较为明显。从成交量上看,在恒指期货推出前,三只股票交易量均迅速放大,其中汇丰银行交易量最高值出现在指数期货推出前约10天,4月24日,交易量达到了月初的5.13倍,恒生银行和东亚银行则分别于4月30日和29日,达到了月初交易量的11.5倍和28.9倍。
搜狐证券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搜狐证券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