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频道 > 国际财经_搜狐财经

化学奖:“表面”文章的奖赏

  化学奖:“表面”文章的奖赏

  【网络版专稿/《财经》杂志 实习记者 李娇】北京时间10月10日17:45分,2007年诺贝尔奖最后一个自然科学奖项——化学奖正式揭晓,德国科学家格哈德·埃特尔(Gerhard Ertl)独享了这一殊荣以及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约合154万美元)。

  对于恰在同一天度过71岁生日的埃特尔来说,也许再也没有比这更美妙的生日礼物了。

  由从事表面化学研究的化学家获得今年的这一奖项,对于业内人士而言,多少有些出乎意料。因为在过去几年中,与研究生命过程相关的化学方法一直受到诺贝尔奖青睐。比如,2006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就授予了在在真核转录的分子基础研究领域作出了突出贡献的美国科学家罗杰·科恩伯格(Roger Kornberg)。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何圣贵在接受《财经》采访时也表示,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们对生命本质的认识仍然很缺乏。

  但埃特尔在看似传统的表面化学领域所做的工作,绝对配得上这一荣誉。他在这一领域取得的突破性进展,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铁为何会生锈、燃料电池如何工作以及汽车内催化剂的原理等,甚至还可以解释地球的臭氧层遭到破坏的原理,更与整个半导体工业的发展休戚相关。

  由于半导体工业的发展,表面化学上世纪60年代开始萌芽——因为只有了解到物质表面化学反应的具体细节,才可以采取措施来有效地控制其过程。

  作为首批意识到该新技术潜力的科学家之一,埃特尔逐步建立一种表面化学的研究方法,可以展示实验过程所产生表面反应的全貌。借助先进的真空设备的帮助,利用这种方法可以观察金属上原子和分子级别的行为,进而测定何种元素能够被放入系统。

  这一研究成果可以说奠定了现代表面化学的科学基础。埃特尔提出的方法后来在学术和工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格哈德·埃特尔1936年出生于德国的巴特坎施塔特,1965年从慕尼黑技术大学获得化学博士学位,是柏林马普学会弗里茨-哈伯研究所(Fritz-Haber-Institut der Max-Planck-Gesellschaft)的名誉教授,并于1986年至2004年间担任该所所长。埃特尔同时兼任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主办的《催化学报》顾问。

  随着今年的诺贝尔奖自然科学奖项的最终尘埃落定,一个老话题似乎又在困扰着中国人:我们距离这项科学界的至高荣誉还有多远?

  以化学领域为例,单纯就硬件而言,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中国的基础科学研究条件和水平,与20年前相比,已经有了很大提高;一些研究单位的科研仪器数量和先进性甚至已经达到和超过了发达国家中高水平研究机构。

  但中国科学院化学所何圣贵研究员指出,我们在科研仪器的研发、制造和管理运作方面的水平与发到国家相比仍差距甚远。

  更值得忧虑的是,为了迎合中国国内特有的科研评价体系,很多仪器都被用来从事一些缺乏难度、深度和探索性的研究。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的另外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研究员在接受《财经》采访时,也对国内的科研环境表示了忧虑。

  在他看来,诺贝尔奖是科学积累和深入研究的自然结果,并不是集中突击的产物。“对诺贝尔奖的过分关注以及片面追求论文影响等,没有使我们离诺贝尔奖更近,而是更远了。”

  一个颇具讽刺意义的现实是,就目前所知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而言,极少有人进行研究工作时,就宣称已经预料到自己会获得诺贝尔奖。而在国内,不断有人宣称自己的研究工作就是冲着诺贝尔奖去的,并以此为幌子来获得资金和其它便利条件。

  “我们还是需要把着眼点放在打好自己的基础、提高中国整体科学技术水平上来,多一些耐心,少一些浮躁;多一分踏实,少一分张扬,多一分执著,少一分盲目‘赶潮’。相信诺贝尔奖的门槛是挡不住中国人的。”这位人士对《财经》表示。■

(责任编辑:悲风)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格哈德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商机在线
医 疗 健 康 保 健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