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私募股权(PE)市场正迅速扩容,可投资于中国大陆的私募股权基金募资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季度投资额大幅上升,基金退出持续活跃。"清科研究中心近日发布的<2007年第三季度中国私募股权投资研究报告>(下称<报告>)说。
随着创业板推出的预期加强,本土及外资PE的投资热情持续高涨。同时,"红筹法规"的效应正在明显显现,PE支持的企业IPO地点出现转移,即由原来以海外为主转向A股为主。
募资额创季度新高
"三季度,共有15只针对亚洲市场(投资范围包括中国大陆地区)的私募股权基金成功募集资金96.69亿美元,创下近年来单季募资金额的最高纪录。"清科研究报告显示,这一数字较上季度募资额增长67%,同比增长88.5%。。
从这些基金的类型可以大致看出PE在中国的投资"路线图"。三季度,有3只并购基金募集52.66亿美元,位居各类基金募资额的首位,他们的退出渠道以并购为主,这些并购基金新募集的充裕资金将推动中国大陆并购市场发展。
位居募资额第二位的是5只成长基金,共募集19.77亿美元。4只房地产基金共募集18.04亿美元。3只投资基金的基金(FOF)募资6.22亿美元。
"充裕资金将继续成为推动中国的私募股权市场发展的动力之一。"清科方面表示。
的确,三季度私募股权基金在中国大陆的投资呈持续增长态势,共有43家企业得到私募股权投资,参与投资的私募股权机构数量达38家,投资额为34.65亿美元,投资额较上季度和去年同期增幅分别达43.8%和36.3%。
巨额投资案例也频频出现,如引人注目的黑石对蓝星集团投资额即为6亿美元。
三季度基金单笔投资规模在1亿美元以上的巨额投资案例有5起,这些案例均出现在传统行业,有数家私募股权基金以股权投资和可转债形式对两家房地产企业注资接近10亿美元,巨额投资拉高了本季度私募股权案例平均投资额。
同时,创投(VC)的投资仍保持相当热度。<报告>显示,共有88家企业得到创业投资机构的资金支持,其中75家已披露的投资额度共计8.97亿美元,投资总额比上季度创纪录的6.94亿美元增长29.2%,表明投资者对中国创投市场热情不减。
统计显示,三季度创投(VC)投资平均投资额1195.35万美元,远超上季度的614.12万美元,为近年来首超1000万美元。
大额投资案例增多是拉高本季度平均投资额的主因。本季度投资规模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大额投资案例共28个,占投资总案例的37.3%,投资金额却达7.04亿美元,占投资总金额的78.5%。而上季度该投资规模所占比例还分别只有20.4%和51.9%。
"传统产业投资额比重增加,服务业投资是新亮点,传统产业和服务行业是第三季度最受私募股权基金青睐的两大行业。"清科报告显示。
数据表明,VC/PE正将越来越多的资金投向传统行业,对于制造、化工和房地产业等大型企业,私募股权基金往往会投下巨额资金。
A股退出成主流
深交所创业板的积极酝酿推出,使境内外投资机构增大了对中小科技企业的投资力度,加之"红筹法规"效应的显现,VC/PE支持企业的IPO地点正在发生转移。
清科报告显示,从退出方式的分布看,今年第三季度依然以IPO为主导,在发生的25笔私募股权基金退出交易中,有21笔是通过企业成功上市的渠道实现退出,占本季度总退出笔数的绝对份额,比例高达84%。
而在VC退出案例中,三季度共29起IPO退出,占退出事件总数的82.9%,比上季度有所上升。
"这反映出IPO退出仍是当前VC/PE在中国投资的主流退出模式,基金的退出情况令人振奋。"清科方面表示。
受到"10号文"调控作用的影响,本季度创投支持的IPO上市地点出现了明显转移。由于"10号文"对"红筹上市"做出种种限制,海外上市越来越困难,越来越多的创投机构则计划在内地资本市场实现退出。
<报告>显示,第三季度创投支持的海外IPO交易笔数已从上季度的25笔缩减到10笔,而在深圳中小板和上证所IPO的交易笔数则以19笔、占总数65.5%的比例首度超过海外市场,成为创投退出的主要渠道。
"在中小板获得的良好回报也增强了创投机构对中小科技企业的投资信心。"深交所上市推广部副总监邹雄此前在第九届高交会表示。
据不完全统计,在中小企业板的138家上市公司中,有25家公司上市前获得来自创投机构的4.1亿元资金支持,这些投资目前的市场价值已达98亿元,初始投资增值近23倍。
在邹雄看来,中国创业投资和中小企业的良性互动机制已初步形成,创投机构是前端一点的投资者,投资于正在发展前期的甚至天使期的、成长早期的企业,与支持企业后期的高成长扩张和上市兼并的资本市场构成了完整的服务体系,对促进中国产业升级、产业换代发挥积极作用。
而近期本土产业基金的持续升温及外资VC/PE的大量涌入,使中国私募股权市场日益受到各方关注。
(责任编辑:雍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