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家辉,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华裔州长。很少有人像他一样与美国最重要的两位“比尔”及他们的家庭保持着亲密而良好的关系。其中一位是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另一位是美国最富裕的人微软公司董事长比尔·盖茨。这两个“比尔”正好和他卸任后从事的事业有关。
自10月8日宣布支持希拉里·克林顿竞选美国总统,并成为华盛顿州竞选总统委员会共同主席之一后,骆家辉把更多的时间花在来往美国与中国大陆之间。在一次上海之行间隙,本报记者对他进行了专访——
为家庭暂离政治
100多年前,骆家辉的祖父从香港移居美国,在距华盛顿州州长官邸不远的地方给一家殷实的白人家庭做佣人。100多年后,作为第二代华裔,骆家辉于1997年1月15日跨进那座官邸,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华裔州长。在他的领导下,华盛顿州失业率跌至历史最低点,工资和公司利润屡创新高。凭着优良的政绩,2000年11月,骆家辉再以大比数击败共和党候选人卡尔森,顺利连任。
骆家辉的从政道路可谓一帆风顺。大学毕业后,他进入政府机关工作,先担任华盛顿州助理检察长,又任金县副检察官,后当选为华盛顿州众议员达12年之久,1993年竞选当上金县县长。
骆家辉走上政坛,让他的家族乃至全体华裔实现了长久以来的梦想,但是,为了自己的家庭和孩子,骆家辉在这条路上停歇下来。“我有三个孩子,他们的年纪都还小,考虑到要留给家庭和孩子更多的时间,我没有选择连任第三任州长。”骆家辉说。
把孩子和家庭放在第一位,是骆家辉一贯的选择。早在两任州长任期内,他已经表现出对家庭的重视。为了保证和家人有相处的时间,骆家辉给自己规定,除非有特别紧要的事,每星期都要有几个晚上回家和家人共进晚餐,周末也一定要和家人团聚。
骆家辉和妻子的爱情故事也曾经一度是华盛顿州的新闻。据说,骆家辉在向妻子求婚时,曾动用直升飞机,从飞机上挂下条幅,上面写着“我爱你”的字样。
不过,对家庭的重视并不排除骆家辉会重回政坛。他待人谦和、头脑清醒、口才极佳,还拥有为美国人所重视、喜爱的“另一半”。他的夫人李蒙在嫁给他之前曾当选过全美1986年“亚裔小姐”,目前是电视节目主持人,其知名度不在骆家辉之下。完美的家庭生活、完美的个人经历、完美的政界关系,骆家辉拥有随时杀回政坛的资本。
加入希拉里助选团队
骆家辉眼下的政治活动主要是为他的老朋友,比尔·克林顿的夫人希拉里·克林顿竞选2008年美国总统出一份力。
早在1996年骆家辉当选州长时,当时的美国总统克林顿在国情咨文中曾经赞扬骆家辉是数百万美国亚裔移民中值得骄傲的人。在听取了克林顿的国情咨文后当晚,骆家辉受邀在总统官邸过夜。从那一天起,骆家辉与这位“比尔”一家建立了良好关系。
10月8日,骆家辉正式宣布支持希拉里·克林顿竞选美国总统,并与华盛顿州国王郡郡长西姆斯、国会众议员英斯利一起成为希拉里在该州竞选总统委员会的共同主席。
当被记者问及为何会为希拉里助选时,骆家辉表示,希拉里“可以为美国带来我们所需的改革”。
作为女性,希拉里可能受到的待遇让身为华裔的骆家辉感同身受,也促成了他利用自己的声望加入助选团队。“我不仅要争取华裔的选票,我还要帮助她争取所有亚裔、非裔乃至墨西哥裔等少数族群的选票。”骆家辉表示。
实际上,这次为希拉里助选,有私人感情的因素,同时,外界也有猜测,骆家辉的选择是为日后在政坛上更进一步铺路。既然已经有了一位女总统,对于大多数美国人来说,再接受一位华裔总统应该不那么困难了吧?
搭建中美高科技桥梁
卸任州长一职后,位于西雅图的美国知名律师事务所成为骆家辉职业转换的新舞台,他主要负责亚洲特别是中国的业务,尤其是帮助美国公司,特别是华裔开办的公司进入中国,并开展合作。
骆家辉目前正在帮助同样从西雅图来到中国的华裔汪丛青,将其明复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与中国的公司展开合作。这家公司是一家专业的通信公司,尤其专注于未来3G时代的手机业务。特别关注通信行业,与骆家辉从政时的经历分不开。
华盛顿州是美国的技术大州,州内有很多知名的大企业,其中不少以高科技见长。早在骆家辉担任州长访华时,就曾经促成该州的通信企业与中国电信、中国铁通和其他通信企业进行接触和合作。
另外,骆家辉对科技创新型企业有特别的偏爱,在谈到中国的通信行业是否应该改变目前垄断的现状时,他说:“实际上,美国的通信企业大多也是垄断的,AT&T就是一家大企业。只要企业有特点、有技术、能创新,而消费者愿意选择他的产品,政府就不应该干涉太多。毕竟政府不能够影响消费者做决策。”
实际上,骆家辉确实是这样做的,华盛顿州是微软总部所在地,2000年司法部决定将微软一分为二的判决出来时,他随即批评司法部这项决定失之“严厉、不必要和不正当”。以州长之尊“攻击”这项分裂微软的决定,与一向予人温和、走中间路线印象的骆家辉的行事风格背道而驰。这除了展现骆家辉积极维护本土企业完整性与获利性的决心外,他与比尔·盖茨的关系也非比寻常。他的妻子李蒙与这个“比尔”的妻子共同组建了一个儿童教育基金会。
“现在有很多华裔回归中国,我希望他们可以把美国的技术优势移植到中国,将来也会有很多中国企业去美国,他们可以选择一些小城市起步,不少美国小城市比大城市机会更好。”骆家辉说。本报记者刘洋 (来源:国际金融报)
(责任编辑:田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