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在二届中国金融市长暨中国金融生态城市发展年会上,中国光大银行董事长唐双宁在会上总结了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的历程,高度赞扬了我国城商行在没靠中央财政一分钱的情况下化解原有风险,不断改革壮大,由一只“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但是在总的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三方面问题亟待解决。
城商行的整体风险状况明显改善 最近几年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城市商业银行不断化解历史上遗留的风险,不断改革发展壮大,整体风险状况有了明显改善。
一是历史遗留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五年来,全国共有59家城市商业银行累计处置不良资产700亿元;31家城市商业银行获得了地方财政注资100亿元。特别是2006年度,城市商业银行置换不良资产106亿元,地方财政注资42亿元。通过有效的风险处置,在没有国家投入的情况下,城市商业银行平均不良贷款率从五年前账面四级分类的30%下降到五级分类的4.8%;资本充足率从五年前的负数上升到8.5%。这是城商行改革发展的巨大历史成就。
二是公司治理机制得到逐步完善。在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同时,城市商业银行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积极学习和借鉴国际优秀银行的先进理念、先进技术和先进经验,通过资本合作和战略合作,努力提升自身的风险管理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公司治理机制不断完善。目前,已有上海、南京、西安、济南、北京、杭州、南充、天津、宁波、重庆等地的城市商业银行引进了境外战略投资者。通过“引资”的“他山之石”,实现了“引智”、“引制”、“引技”、“引才”。与此同时,宁波、南京、北京等城市商业银行还不断探索改革与发展新途径,致力于通过资本市场上市进一步完善内控制度和风险管理,通过优化股权结构,提高信息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以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
三是核心竞争力得到不断提升。在历史遗留问题有效解决、治理机制逐步完善的基础上,城市商业银行在资产规模、资产质量、经营业绩等方面也有了较快的发展。2006年,全国城市商业银行实现利润136亿元,资本充足率达8.48%,不良贷款率降至4.8%。截至2006年末,全国城市商业银行资产总额为2.57万亿元,负债总额为2.45万亿元,较1999年末分别增长364%和362%。在2006年度英国《银行家》杂志公布的全球1000家大银行排名中,有9家城市商业银行成功入围。而今年对于城市商业银行来说更是风光无限,南京银行、宁波银行、北京银行等城市商业银行先后实现了上市,步入了一个良性的发展轨道。
城商行目前总体上仍然存在三个问题 几年来,监管部门对城市商业银行的监管思路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一是“一行一策,分类监管”。二是在风险化解方面,提出了“依靠地方,多策并举,化解风险,乘势治本”的思路。“依靠地方”就是要依靠地方政府。这些年城商行在风险处置方面取得的成绩,实际上是没要中央财政一分钱的情况下,依靠地方政府的支持取得的。“多策并举”,因为城市商业银行患的是“综合症”,靠一个药方不行。所以要多管齐下,多策并举,通过资产置换、重组、政府注资以及相应的配套政策等多种方式来化解风险。“乘势治本”,就是在风险处置的基础上,要乘势实现经营机制转换这个治本的目标。三是在联合重组、跨区域经营等方面,在监管上提出“明确标准,积极引导,扶优限劣”的思路。五是提出来“内控第一,风险为本,依法经营,科学发展”的思路,引导城商行以科学发展塑造企业文化。围绕这些发展思路,监管当局每年都有一些新的政策出台,如陆续出台了关于异地设立机构、省内联合及跨省经营、风险处置等一系列新的制度办法和政策措施,促进了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
城市商业银行目前总体上仍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风险在行际间分布不平衡,差距较大;第二,法人治理还不完善;第三,高素质人才缺乏。因此,城市商业银行还要通过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大力推动以扁平化管理为核心的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完善用人机制,明确自身的市场定位,建立差异化的经营模式,从而及时解决发展不平衡、管理机制不健全、企业文化意识淡薄等问题,进一步优化发展空间,依法经营,科学发展。(记者李雨思) (来源:中国经济网)
(责任编辑:王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