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本市首位合作建房发起人刘革学曾向媒体透露,在关键环节“拿地”上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在昨天,刘革学正式向媒体宣布,因为土地规划需要调整,时间和成本出现不可控因素,本市首例步入实施阶段的合作建房项目“家园”项目770万元集资,日前已全部划归原主。
大多数天津人对“合作建房”的关注起源于今年1月中旬媒体的报道,一段时间来,参与的人数急骤增长。作为合作建房的发起人,刘革学表示,“天津房价已高,市民特别是青年工薪阶层很需要中低价位的住房,但市场无法满足这些需求,高房价的原因主要是高地价、高税费、高利润、高广告投入等,如果集资建房,可以省下税费、利润、广告等。集资建房对控制房价、解决群众的住房困难具有很大的积极意义。”
刘革学说,随着参与人数的增加和合作建房者内部机制的完善,今年5月,天津的个人合作建房合作者们成立了天津诚和信投资管理公司,所有的参与者都成为股东,合作建房进行正规化运作。
这时候,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7.1%,一些新楼开盘均价暴涨百分之几十,人们对低价的“个人合作建房”充满希望。当时天津合作建房者看好河东某项目,并着手洽谈。由于地理位置好,预想价格合理,合作建房一度前途光明。在项目洽谈过程中,按照计划,合作建房者于8月底正式集资,每户预交10万元,由公司运作设立专有账户,保证资金安全,截至9月中旬,参与者达到近100户,集资款项达到770万元。
资金不够放弃看中地块 就在集资过程中,刘革学等人得知那个看中的项目出现新变化,有关部门对该地块所在的地域进行了规划调整,地块的面积比原定的增大,意味着现有的资金肯定不够。
由于当初与参与者签订的合同中规定,在2年至2年半的时间内建成房屋,但现在时间、成本都成为不可控制的因素,经天津诚和信投资管理公司董事会研究决定,暂时放弃锁定的目标地块,在新项目确定之前,先行退回合作人集资。目前,解除合作建房专用账户规定条款、建立公司基本账户、提供集资者名单及账户、划款等相应程序已基本完成。
刘革学表示,虽然拿地遇到困难,但家园合作建房组织相对成熟的操作模式、安全的封闭式资金管理办法及运作团队的信誉,受到参加者及观察人士的充分肯定。
多数参与者未失信心 刘革学表示,目前的情况不能称之为成功,但也绝非失败,而是全身而退,明智之举,这是他们对大家负责、对资金安全负责、对合作建房事业负责的做法。而参与者则表示,“我们将坚持下去,随时留意新项目,希望支持的开发公司、合作人、社会人士继续关注和支持。”
刘革学说,并没有多少参与者抱怨耽误了自己买房的时机,更多的是继续关注,对合作建房的形式仍有信心。
链接: 个人合作建房各地“命运” 从全国各地情况看,个人合作建房不同程度出现“雷声大,雨点小”的现象,原因一是实际操作面临政策空白;二是合作者对发起人缺少足够信任,不容易把首笔钱拿出来,造成个人合作建房组织拿地困难。三是面对太多“变数”,准备不足让合作者屡屡“失手”。
失利者 广东:拍房会“拿房”失败 昨日,广东的个人合作建房者首次在广州以参与拍卖会的方式拿项目,最后没有成功。这是广州合作建房第3次以此方式拿房,前两次都是在南海市,一次成功拿下18套,一次失败。
珠海:“合作拍房”项目流产 准备采取联合竞投方式购买现楼的珠海个人“合作拍房”项目,9月8日宣告流产。当时,合作建房者相中位于宝珠新村的一栋7层楼的二手楼,结果,和发起人一起签订意向书的只有9个报名者,最终这次行动没有成功。
沈阳:个人合作建房生变数 沈阳个人合作建房的始作俑者吴卓说,10月10日,离沈阳个人合作建房宣布全面启动尚不足两月就生变数。几个地块因为种种原因暂时拿不到,其中的一个地块因为政府规划的原因已经放弃,其他几个因为涉及拆迁等因素运作起来比较复杂,周期较长,因此短期内很难有较大的进展。
郑州:未筹集到300万保证金 今年初,河南郑州5位普通市民成立了郑州市个人合作建房筹备组,并以个人名义在银行开户,接受市民的购地资金。但由于未在限期内筹集到300万元的土地招标保证金,郑州个人合作建房初战受挫。
成功者 温州:合作建房项目成功拿地 2006年11月,温州市个人合作建房项目的委托开发商15日以1亿多元的价格拿到了温州市政府挂牌出让的地块。这是国内首个拿到土地的个人合作建房项目。1亿多元的土地出让金和建设资金等将全部由参与个人合作建房的260个成员筹集。
深圳:个人合作建房成功交易 2006年12月22日,深圳个人合作建房者林立等人通过竞拍成功买下两栋宿舍楼。这是深圳首次个人合作建房的成功案例,也使深圳成为继温州之后第二个出现个人合作建房成功案例的城市。(整理新报记者任悦)
(责任编辑:李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