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实施的以经济适用房(以下简称“经适房”)和廉租房为主的城市住房保障体系,其保障的主体是拥有城市户口的低收入市民阶层。然而,随着城市化的迅速推进,大量的“城中村”村民在城市中沉淀下来,常年工作、生活在城市里,这些“城市农民”中,许多人既无力购买商品房,也享受不到购买经适房或使用廉租房的政策,从而形成了现有城市住房保障体系的一个“真空地带”。
能否借鉴为城市市民建经济适用房的思路来填补这个真空地带呢?山东省胶南市自2004年开始,分步骤地实施农民经适房建设计划,截至2007年上半年,已经有1541户“城市农民”买到了农民经适房,预计到今年底将达到2834户——在城市化进程中凸显出来的住房保障体系“空隙”,正在这个滨海小城逐渐弥合。
图为2007年福州市首批社会保障房——福州鹤林新城社会保障房。
从2006年开始,福州市加快以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和限价房为主的社会保障房建设,2007年可交付使用的社会保障房将达133万平方米。
新华社记者 张国俊 摄
宅基地十年未批凸显“城市农民”住房难题
自1994年以来,根据胶南市城市控制性规划,对城市规划核心区内的村庄不再审批新的宅基地,这一政策一直持续到2004年。整整10年未审批新的宅基地,一些城中村村民家庭里几个孩子先后结婚生子,住房拥挤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