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个人合作建房发起人赵智强:合作建房不是倒退,恰恰是市场细分的需求 资料图片
>>>
新华网杭州11月14日专电(记者汪林义)曾被全国各地的购房者寄予厚望的温州个人合作建房,在成功“拿地”一年后无法取得任何突破,最终转为一个房地产开发项目。
温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有关负责人最近表示,作为项目立项的一个前提,温州“个人合作建房”已转入房地产开发轨道,256名会员全部转为项目的投资股东。
观察人士认为,在转为房地产开发项目后,温州个人合作建房已发生质变。
2006年11月15日,温州个人合作建房项目委托的开发商以1亿多元的价格取得了一个30亩地块的开发权。温州的成功“拿地”,被誉为个人合作建房的“破冰”之举。
据当时测算,这一地块均价为每平方米4100元,预计建成后房屋成本价为每平方米5300元,远低于周边楼盘的市场价,将能达到个人合作建房低于市场价30%的目标。
然而,温州个人合作建房人在成功“拿地”后,再也无法取得进一步的突破。“涉嫌欺诈”“开历史倒车”等来自各方面的反对意见,让温州个人合作建房蒙上了阴影。
“个人合作建房缺乏政策支持,只能走房地产开发的路子。”温州个人合作建房发起人赵智强说。
在等待一年无果后,温州合作建房人最终选择将合作建房项目纳入房地产开发程序进行建设。今年10月30日,作为房地产项目,这一地块的建设得到了有关部门的立项批复。
根据商品房开发模式,项目完成后,所有房源将公开销售,房价也将上涨。这不仅意味着256名股东很难如愿买到房子,也偏离了让每个合作建房人买到廉价房的初衷。
相关多媒体音视频内容
“我的房子我做主,我建我房。”面对不断上涨的房价,购房者能否不再听任强势的房地产开发商摆布,取得房屋的定价权,从而在购买住房时得到更多的实惠?在各地合作建房大多“原地踏步”的情况下,哈尔滨一位市民日前又燃起合作建房之火,并获得千余名市民的响应。
在房价持续上涨、住房供求失衡的背景下,当前一些房价较高的大中城市个人集资建房势头发展很快。从实际情况看,个人集资建房确实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中低收入老百姓住房难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住房市场供应压力。但当前政府对个人集资建房还缺乏明确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要让个人集资建房健康发展,政府就应当给个人集资建房一个明确的“说法”,把它纳入政府工作规划,使之在政府严格监督管理之下有序进行。
现在的经济适用房、廉租房、限价房好是好,但杯水车薪,老百姓买不着。与报名踊跃的个人合作建房相比,似乎显得有些苍白。同样都是解决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不需要政府优惠政策、监管成本低廉的个人合作建房自然越看越像经济适用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