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南极大学”开学了!
下午3点,大家集中在“雪龙”号多功能厅举行了开学典礼。作为校长,科考队领队魏文良作了关于极地文化的首场报告,十分精彩。魏校长其实也是“南极大学”的创始人,他在我国第十八次南极科学考察的时候,将科普讲座和报告整合在一起,形成“南极大学”的形式,至今已经是第五学期了。
没有任何编制的“南极大学”,学生和老师是一个整体,上台讲课就是老师,下台听课就是学生,大家讲述各自的科研课题,普及每一个不同领域的科学知识。
对于我们记者来说,这又是获取新闻信息的一个大课堂。
“南极大学”如今已成为我国极地文化建设的具体体现。魏校长在报告中介绍说,中国传统文化如今已成为南极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南极洲的中国地名更是烙上了“中国印”,自1984年中国队首次命名“长城湾”等第一批南极地名以来,迄今已在南极留下了300多个中国名字,并获得国际承认。“长城”、“中山”、“黄河”、“西湖”、“大唐”等地名,将历史悠久的中华民族文化延伸到了地球的最南端。
报告中,魏校长还谈及了我最为感兴趣的南极旅游。他说,南极旅游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我国开展南极旅游只是时间问题。之所以还没有正式开展,是因为向国际有关组织承诺的义务和条件还达不到,时机还不成熟。
目前,国际上南极旅游方兴未艾,今年预计要有超过4万人次到南极旅游。什么时候我国能够实现南极旅游?南极旅游的成本到底是多少?这些都是我此行想了解的问题。我想,也是普通读者最为关心的问题。
毕竟,通过我们这种科学考察途径到南极去的中国人少之又少。如果有一天,普通的中国人能通过正规的旅游途径到南极去走一趟,那才是实现“南极梦”最可行的途径。(张建松)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田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