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07年,从股市和房市的极度繁荣到普洱茶与和田玉的暴涨暴跌,一个非理性繁荣的大众投资市场在中国出现了。虽然每一个投资品市场都有其特殊的驱动机制,涨跌动态也不尽相同,但不同投资市场的繁荣为什么会在中国几乎同时发生?
经济发展理论说明,在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经济结构会逐步升级。
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还有一个层面,就是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社会各阶层的分化,也是在人均GDP接近2000美元的阶段,社会各阶层的分化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而浮出水面。在社会阶层分化的背景之下,我们就开始面对不同社会阶层的消费偏好、投资偏好,还有储蓄偏好。由于经济的偏好不同,同一资产的定价和效用在不同阶层也必然不同,市场就产生了使效用最大化的资源配置机制。在市场经济体系中,这种资源配置的机制逐步升级为投资市场,推动着社会生活的金融化。
现代金融学的行为资产定价模型BAPM,常被称为偏好资产定价模型,因为各阶层之间的行为差异和偏好之别几乎是不可分割的。如果说在农业社会,人们的行为偏好趋同,工业社会则把这种趋同推向极端。随着社会的进步,第三产业占比的上升推动了个性化和差异化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这就使人均GDP接近2000美元所代表的发展阶段,除了产业结构的差异之外,还有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的差异化。
差异化的社会在面对同一经济现象之时,自然会出现差异化的选择。这时我们引进一个经济变量:通货膨胀。问一个问题:通货膨胀压力对不同阶层的行为群体是否会引发不同的选择?我想答案应该是肯定的。这就出现了差异化社会的不同选择,新一代经济学者开始研究不确定性条件下的差异化选择,以及差异化群体各自不同的行为偏好。
在经济发展的生存阶段,通货膨胀袭来,人们不约而同的选择是挤兑银行储蓄,抢购消费品,由此导致消费品价格加速上升,进而引发工资上升,于是会形成工资-价格的螺旋上升,使经济的增长出现 “滞涨”。当经济发展超越生存阶段,进入小康社会,通货膨胀加剧之时,一部分人开始选择投资,并通过投资市场的财富效应引导储蓄出笼,驱动投资市场的繁荣。人们由于偏好不同而选择不同的投资品市场,但是这种差异化选择的共性在于:1、都有基于货币幻觉而交易的升值预期;2、流入投资品市场的资金几乎都来源于银行储蓄;3、流出市场的信息都有偏导性的财富效应。
信息的流动和资金的流动在通货膨胀的环境之中,会通过储蓄的负利率和投资的财富效应双重作用,形成多层次的投资市场,制造出资产泡沫。通货膨胀到资产泡沫的经济循环进入宏观经济之后,金融业在货币的流动性之上,又产生了一种新的流动性——资产的流动性。货币的流动性与通货膨胀齐飞,资产的流动性与资产泡沫并驾,金融化的人生走进了千家万户,引导着人们的自由选择。传统的经济周期转化为资产泡沫的生成与破灭,伴随着通货膨胀率的变动。
资产泡沫不仅来源于通货膨胀,并且包容着通货膨胀,人们在货币幻觉的作用下走进各自的梦想,放弃了当前消费,提高了远期供给,因此缓解了可能的恶性通货膨胀。因此,宏观经济循环对“适度通胀”的包容性提高了,金融化的资产配置以高端消费的形态点缀着人们的生活品味,把通货膨胀的压力转变为津津乐道的投资。在一个新的社会阶层里,投资成为时尚,理财代表品位,储蓄的美德变成了守业的痴呆,暴富的神话催生着创业的激情。有了这样一个崇尚投资创业的社会阶层,有了这样一种消化通货膨胀的市场机制,国家在适度通货膨胀的空间游刃有余,各国政府还会在民族利益的驱动下,操控货币政策的杠杆,输出本国的通货膨胀。
许多人还在怀念没有通货膨胀的时代,想往挤干资产泡沫的生活,歌颂远离经济的政府,诅咒离经叛道的社会,却没有意识到,所有这一切都已变成了人们自己选择的生活方式。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