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国务院近日发出通知,批转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三个方案”和“三个办法”,将节能减排指标的完成情况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作为考核地方政府领导干部政绩和国有企业负责人业绩的重要依据,实行严格的问责制。对省级政府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来说,这应该说是一场“大考”,因为他们有可能被“一票否决”。
科学发展观,呼唤正确的政绩观。“硬约束”指标为节能减排“保驾护航”,传递出一个强烈的信号:中国节能减排行动正在向纵深推进。面对环保新政,面对越来越“强硬”的考核、越来越“较真儿”的问责,作为“第一责任人”的省级政府领导怎么想?各地政府又会拿出哪些新措施?
韩 正(上海市市长):
“即使牺牲速度和经济总量,也要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韩 正
作为特大型城市,资源环境的约束,是上海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努力走出一条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之路,对上海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我们提出,即使牺牲速度和经济总量,也要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的当务之急,就是要有力有序地推进节能减排。近几年来,上海万元GDP综合能耗有所下降,去年万元GDP的能耗约0.87吨标准煤,比5年前降低了约17%,今年的目标是再降4%。
我们将紧紧抓住工业节能、建筑节能、交通节能、市民生活节能等重点领域和重点用能单位,落实节能责任,加强节能监管。同时,将全面实施建设项目能耗审核制度,严防高能耗项目无序发展。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需要全民参与,更需要政府部门和机关工作人员做出表率。我和我的同事们5年前就开始使用再生纸印制的名片;夏季,我们的办公室严格执行空调不低于26摄氏度的规定;很多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都率先在政府机关大楼使用。
推进环境保护,政府应该学会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技术等各种手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杠杆在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建立能够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污染治理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形成对企业的激励机制,要把资源环境工作纳入到法制化轨道中去,对那些不履行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义务,甚至违反法律和环保规定的企业,要加强监督,依法查处,并向社会公布。
搜狐证券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搜狐证券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张雪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