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关于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古城墙的全面加固维修方案已初步通过国家文物局批准,工程将于不久后开展。
扩建于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的平遥古城墙全长6000多米,有3000个垛口、72座敌楼,是平遥古城的主要象征之一,因多年经受风雨侵蚀,如今已“年老体衰”。
“我们从2005年开始聘请了北京的一个研究院对古城墙进行无损伤检测鉴定,后来又委托中国文物研究所、山西省古建筑研究所等单位,在多次试验的基础上,研究制订了这项维修方案。”平遥县文物局副局长李树盛告诉记者。
不仅仅是保护古城墙,自1997年平遥古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后的十年间,各级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其进行保护。
1998年11月30日,山西省人大常委会颁布实施了《平遥古城保护条例》,这一条例为保护平遥古城提供了法律依据。根据保护条例,平遥县相继编制了《平遥县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平遥县古城保护详细规划》《传统街区和历史街区保护的若干规定》《加强文物单位、古城消防安全管理的规定》《古城内电气线路改造的方案》《平遥古城消防安全问题隐患问题整改和基础设施建设方案》……
除此之外,为应对一些古城保护突发性事件,平遥县还先后制订出台了平遥古城世界文化遗产范围内各级文保单位抢险维修方案十余套。
古城民宅同样是世界遗产的重要内容。为加强民宅保护,当地明确要求每一处民宅若要修建,必须办理申报手续,由有关部门派出专人拍照留影,保证维修的古民宅保留原貌。
截至目前,各级政府及社会力量已对平遥古城投入保护资金1.8亿元。
在平遥古城采访时记者看到,与两年前记者第一次到平遥古城相比,古城已改变了许多:城内路面上不再看到过去随处可见的垃圾,变得干净整洁;古城墙外围也不再是污水、垃圾满地,而是被绿草覆盖……
(责任编辑:李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