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纠纷僵持不下四川宏华香港聆讯未过关
原本打算最迟12月就在香港启动上市程序的四川宏华石油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川宏华)不得不暂缓脚步。《华夏时报》记者获悉,由于与部分职工的股权纠纷仍僵持不下,四川宏华11月15日在香港联交所的聆讯并未通过,若要继续上市,须再次聆讯。
而据知情人士透露,四川宏华正在加速准备,力图第二次聆讯过关。四川宏华副总任杰向本报记者表示,股权纠纷阻挡不了四川宏华香港上市。
而11月21日,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一纸“不予立案”的通知书,又将57名四川宏华的职工股东推向了无奈和愤慨的边缘:谁有权动我的原始股权?如何才能通过正常的司法程序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中国高速发展的经济成果,到底谁是分享的主体?
“我们就要长期投资公司”
本报已经报道了四川宏华公司强行回购职工股东股权的来龙去脉(详见本报《凯雷力推宏华H股上市56名原始股东联名抵制》),据悉,目前又有1名原始股东加入进来。
57名职工的代表阳清告诉本报记者,在和宏华公司正当交涉未果后,他们于2007年年初就将诉状交到德阳中级人民法院,但到今天,无论是德阳中级人民法院、成都中级人民法院,还是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都并没有立案,试图从司法程序保障权利的努力并不能继续。
记者从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的通知书上看到,不予立案的原因是“根据本院《关于第一审民事、经济纠纷案件级别管辖的规定》及《关于调整我省法院一审涉外民商案件地域管辖的通知》的规定,本案应由四川省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处理”。而据阳清介绍,他们早在2007年10月10日就去成都中院递交过起诉状,成都中院以“案情复杂,需研究”为由久拖未决,一直没有立案。
在上告无门的时候,微妙的转机出现了。阳清告诉记者,11月21日下午,经过德阳市有关部门的协调,四川宏华董事长兼总经理张弭辗转地表示,职工们如果因为不满原本每股5.3616元的回购价格,公司愿意将回购的价格提高“一点”。
记者试图向张弭求证,但张弭的手机一直处于无人接听的状态。
阳清说:“并非因为价格,而是我们不愿意卖股份,公司发展的前景很好,我们要长期投资,要捍卫股东身份及股东的权益。”
任杰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这部分职工是在胡搅蛮缠,这么做是没有意义的。”对于股权纠纷是否会阻碍四川宏华的上市路,任杰表示:“上市不上市不是由他们说了算的。”
而据知情人士透露,四川宏华正在加速准备,争取在联交所的第二次聆讯过关。
律师建议期权激励
牛市盛宴中,公司一上市就能缔造出一个个千万富翁的财富故事,引得各方纷纷为股权竞折腰。四川宏华良好的前景显然具备续写这种财富故事的资质,其公司网站上的信息显示:四川宏华是中国第二大钻井平台生产商,现时年生产能力为100台套石油钻机和500台泥浆泵,更有高达三分二的石油钻机出口国际市场,如美国、加拿大和俄罗斯,截至2006年,其产值为20亿元,应缴税款为6000多万元,出口创汇为2.2亿美元。今年2月,凯雷亚洲增长基金联合凯雷旗下Riverstone基金投资入股了四川宏华。
记者从这些职工保存的《川油广汉宏华有限责任公司钻采厂职工股认购卡(凭证)》看到了这么一行字:“本人拥护公司章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永不退股,并为公司共谋发展。”
于今年9月上市的北京银行的全员持股计划让这57名职工看到了希望。阳清说,他们希望四川宏华能借鉴北京银行的模式。公司完全可以将有限责任公司变为股份有限公司,所有出资人都可以成为上市公司的股东。
“职工股一直在减,而四川宏华管理层个人股权却在增加。如股东田弟勇的72660股转让给了一个高层,并没有按照5.816元/股(5.3616元的转让价格加上2003年的分红)的回购价格转让,而是按照1:1的比例转让了,这涉嫌侵占了股东利益。并且,经过此次股改,这位高层的股权从5%变成了36%。”知情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说。
股权的变动并不局限于个人。四川宏华拟在香港上市的公司为香港宏海国际公司,2006年8月24日,四川宏华全部股权以2.08亿元转让给了宏海国际。上述知情人士还向记者透露,今年7月,四川宏华钻机因销子质量的问题,在美国出现了重大事故,美国Nabors公司与宏华达成赔偿协议:美国Nabors公司占宏海国际18%的股权,四川宏华还需向其提供海上钻机生产技术。
事实上,让职工分享公司的成绩还是有多种方式,北京市铭达律师事务所一位不愿具名的律师建议说:“很多公司这样设计,在上市之前清退职工股,在上市时,公司在公告中表明含有一部分期权。这部分期权就可以给予职工,行权之日可以再定。公司上市以后,经过审计后再将这部分期权分出来。如此一来,职工股东会倾向于同意回购,公司满足了上市条件,双赢结果何乐不为?交易所并不反对对于职工的奖励期权,公司也可以灵活安排。” (来源:华夏时报)
(责任编辑:王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