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频道 > 左右间财经评论 > 民生杂谈

大西南山村“别墅城”真相调查(图)

  


夏耀周-007c-夏耀周为通南铺


夏耀周-007b-当地农民的住房

  本期策划 左书舟

  图/文 本刊特派记者 剑歌

   通南铺村是云南宣威市一个偏僻的小自然村,这里地处云贵高原的重重大山中,峰高谷深,道路崎岖,松涛漾荡,气候变化万端。有资料显示,当地百姓的生活还相当贫困,几年前人均纯收入还不到千元。然而,不久前昆明一家媒体突然爆料,当地一位名叫夏耀周的煤老板出资2000万元,免费为通南铺村141户乡亲建造120套、每套居住面积265平方米的欧式连排别墅,全村500多名村民洗脚上田,将免费住上别墅。

该媒体在报道中还称,当他们于2007年4月前往通南铺村采访时,120套欧式连排别墅已经开工建设……如果这一消息属实,那么,这片“鹤立鸡群”的“别墅城”将是中国大西南地区唯一的一片穷困山村别墅群,当地村民也因此可能会成为中国唯一能住上欧式连排别墅的山区农民了。

   消息传出,各界关注,尤其引人关注的是,对夏耀周的善举,当地村民似乎并不领情,甚至怀疑他此举的动机。那么,夏耀周到底是怎样一个人?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当地老百姓又为何“不买账”?这片“村中别墅城”目前建成了吗?如果建成了,住进别墅的村民又有着怎样与众不同的体验和感受?

   2007年10月下旬,本刊特派记者前往云南宣威市进行深入采访。随着采访的进行,记者发现,之前的报道有不少失实之处,而一个真实立体的夏耀周,也越来越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并引发了令人深思的经济社会话题……

  好人夏耀周

   从昆明市坐车向东北行驶204公里到达宣威市,再从宣威坐中巴行驶43公里,来到一个名叫倘塘的小镇。这里与贵州省威宁县隔河相望,山川连绵起伏,交通不便,但只要提起夏耀周这个名字,当地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夏耀周是倘塘镇旧堡村秦家地煤矿的矿长,有媒体报道,他身家过亿。

   旧堡一家饭店的老板告诉记者,夏耀周之所以名气大,主要缘于他在当地做的好事多。

   2007年10月24日。阳光灿烂。

   旧堡村通南铺一所小学。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上午9点多钟,一群孩子利用课间休息在操场上玩起了捉迷藏。一位穿着乳白色上衣的女孩儿把眼睛蒙起来,去抓周围其他的孩子,有的孩子在起哄,年龄更小的女孩儿在欢快的喊叫声中四处躲闪,而个别胆大的男孩子则故意跑上前,去“反抓”那位蒙眼的女孩子……这是一个已经在中国农村孩子们中玩了几千年的古老游戏,它给孩子们带来了无穷无尽的快乐,阳光打在他们纯真朴实的脸上,就像田野里一朵朵粲然开放的花朵在移动。

   但在两年前,通南铺小学的孩子们脸上还没有这样明媚灿烂的笑容,那时,他们是在低矮破旧的危房里上课。

   而改变这一切的人,就是夏耀周。

   据当地资料记载,通南铺小学原建于1957年,六间校舍位于当地一个叫青灰脑包的小山包上,是当年村民们投资投劳建起来的,近50年的风风雨雨过去了,因年久失修,校舍简陋破损,都成了危房,夏日暴雨,外面电闪雷鸣,屋内四处漏雨,冬天寒风呼啸,孩子们冻得瑟瑟发抖。因教学环境较差,加上远离村庄,教师难教,学生厌学。而且原来只有一、二年级,学生到了三年级就要到五公里外的旧堡完小上学,花费将近1个小时,碰到刮风下雨天很不方便。夏耀周看到这一切,心里很不是滋味,经过与当地有关部门协商,2004年10月,他毅然投资25万元,在靠近通南铺村南头的公路边另选校址。支持教育事业是每个人的责任与义务,在夏耀周的带动下,秦家地煤矿职工、通南铺村民也纷纷解囊。

   2005年7月,新学校竣工,建有教学楼330平方米,三个教室,两个教师宿舍,一个操场,桌椅板凳全部换成了新的。9月,新学期开始,通南铺和老南山两个村的81名孩子在欢声笑语中走进了他们梦寐已久的新校舍。当时,国家还没有免除农村学生的学杂费,夏耀周决定,由他承担该校学生的全部学费和书费,学生平时用的铅笔和作业本也由他全包,但从小家境贫寒的夏耀周也提出一个“附加条件”:必须以旧换新!也就是说,当学生在领取新的铅笔和作业本时,必须拿着小铅笔头和旧作业本找老师换。他说,孩子们从小就要培养起勤俭节约的习惯。

   依学校规模,上级为通南铺小学配备了两名师范毕业的正式教师。但根据学校的实际需要,两名教师又显得紧张。于是,夏耀周就自己出钱为学校请来了一位老师。这位老师名叫秦本泽,也是旧堡村人,1957年出生,原来是位民办教师,1978年就走上教书育人岗位,后因种种原因没有转正,只好回家种地。教了一辈子书,培养了很多人才,却在精力正充沛、教学实践最丰富时离开自己喜爱的教学岗位,秦老师心有不舍。夏耀周对他很是同情,将其请到学校,每月给其1500元工资。

   秦本泽也因此成了当地唯一不拿国家工资的“教师”。

   旧堡村为表彰夏耀周的义举,把通南铺小学更名为“耀周希望小学”。

   实际上,这已不是夏耀周第一次捐资教育事业,在此之前,他已经几次为倘塘镇的中小学校捐资。夏耀周还曾为他从小生活过的村庄——夏家箐村建了一所小学,连篮球架都安好了,但因为这里离旧堡完小太近,上级没有批准。于是,夏耀周就把“小学”改为本村的“老年人活动中心”,让家乡的老少爷们平时有个娱乐活动场所。

  最喜欢跟穷人打交道

   夏耀周在改善当地民生方面也是不遗余力。

   2004年起,夏耀周投资35万元修通了两条旧堡的村间公路,投资14万余元,解决了当地235户1129人的饮水问题。

   有些人一旦手里有了钱,就显得趾高气扬,很嚣张,从内心深处瞧不起穷人,不愿跟穷人打交道,但夏耀周却很喜欢跟老百姓打成一片,甚至你越穷他越愿意跟你接近。据一位当地群众说,夏耀周的小车无论走到哪里,只要见到本村的人,“哪怕你穷得只穿一只鞋,他都停下来,带你一段”。据宣威市一份资料显示,近几年来,夏耀周每年用于救助贫困户就医、购置生产生活资料等的经费都在4万元以上。每逢春节,他都会带上两三万元钱,给附近几个村60岁以上的老人和贫困户拜年。

   平时,只要是能帮上忙的,夏耀周都力所能及。一位名叫段慧仙的村民告诉记者,她10多岁时就听说过夏耀周的传奇故事,很是敬佩他。2003年,她嫁到通南铺村,想建一个小养猪场,由于看中的地点土地不平整,就找到了夏耀周,请他帮忙用推土机推一下。她也是想借此验证一下夏耀周是不是像别人说的那么好。那时已经是春节了,夏耀周很忙,但令段慧仙没想到的是,在大年初四那天,夏耀周派人用推土机帮她推平了土地。

   夏耀周对煤矿里的工人更是体贴入微。

   宣威市一位官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在当地一些煤矿,有的老板压工人的工资,有的做多给少,有的看你不顺眼就找理由把你赶走,工钱也不付。但在夏耀周的煤矿,不但工人的工资发放很及时,也比其他煤矿稍高。矿上挖出的煤,市场售价是220-280元一吨,如果是矿工自己需要,一吨只收140元。2001年,夏耀周还在矿部创办了倘塘镇第一所全免费小学,解决矿工的孩子上学难问题。

   受过夏耀周恩惠的段慧仙说,在宣威,在倘塘,在旧堡,煤老板太多了,夏耀周并不是钱最多的,但要论为老百姓办好事、办实事,夏耀周是数一数二的。

   今年40岁的马朝金不是通南铺人,一年前来到这里,目前负责料理通南铺唯一的一家饭店,而让他来到这里的人,就是夏耀周。他告诉记者,“夏老板有多少钱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他是一个好人,是个真正的企业家。”每天晚上,当通南铺的人都睡下后,马朝金还不敢合眼,他要在村前村后、公路沿线走一走,转一转,看看附近有没有闲杂可疑人员,比如小偷。马朝金说,这是夏耀周交给他的一项任务,让他为通南铺的治安做一份贡献。

   马朝金对夏耀周有如下总结:恶人不怕,贫民不欺,善待亲友,怜悯贫困,目光超凡,智慧出众,无私帮助,百姓福星。他把自己的这份总结记在一个本子上,让很多人看过。

  发迹前曾下井挖煤

   夏耀周为何如此热衷公益、怜惜百姓?了解他的人都说,这主要是与其人生经历有很大关系。

   夏耀周是倘塘镇旧堡村委会夏家箐村人,这里自然灾害频繁,霜冻、风灾,低温害,滑坡,泥石流,几乎每年都有。因此,自古以来农耕艰难。1963年12月,夏耀周出生在当地一个贫困农民之家,由于经济条件不好,他只读了初中就辍学回家。

   旧堡土地上产生的财富少,地下却埋藏着巨大的煤炭资源。宣威的煤炭资源大多集中在东北部,倘塘镇就在这块土地上,而旧堡村则是倘塘镇煤炭资源最多的村。煤,被很多人称为“黑金”,它能驱散冬天的寒冷,点燃黑夜的希望。年少的夏耀周那时就把希望寄托在了煤上,辍学后,他主动向父亲提出下井挖煤。那一年,他才16岁。

   夏耀周以自己的瘦弱之躯拼命干活,却很快发现,挖煤根本无法改变自己当时的艰难处境,于是,一年之后,他拜一名四川木匠为师,当起了学徒。19岁那年,他开始以一个“小木匠”的身份闯荡天下,走昭通,过六盘水,最远的去过西藏。

   即便如此,夏耀周仍未能使全家过上富足的日子。

   这时候,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已经启动,看到一些当地人靠承包煤矿发财致富,夏耀周动了心,1982年10月,他到信用社贷款2000元,从一个经营不善的小煤窑主那里接过煤矿,开始了自己艰难的创业之路。然而,煤矿还未产生效益,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卷着泥沙淹没了矿井,夏耀周所有的投资也因此被“卷走”,这场博弈宣告失败。

   夏耀周不甘心就此失败,为筹措资金,他又重操旧业,做起了木匠活,辗转于来宾一带做家具。一年之后,雄心不灭的他用做木工挣来的8000元钱购置手推车、电石等生产用具,清理了被淹没的煤井,重新点燃起创业的希望之火。

   这一次,夏耀周成功了,他也因此淘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

   1995年,夏耀周以10余万资金兴办秦家地煤矿,年产原煤6万吨。他奋发图强,通过几年的努力,使秦家地煤矿的生产规模和实力不断增强。

  私营煤矿建立了工会组织

   很多人、尤其是那些长期被贫穷主宰的人一旦挣到了钱,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赶快存进银行,放进保险柜,或者置办房产,购买轿车。而夏耀周却目光深远,在自己的财富有所积累之后,先后投入大量资金,对煤矿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并引进先进的开采技术,配备瓦斯监测系统,实行正规化生产。他还做了很多别人连想都不会想到的事: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在煤矿成立了武装部,组建了民兵营,在全市煤炭行业率先推行准军事化管理。尤其让人感叹的是,他还在矿上成立了党支部,建立了工会组织。

   独树一帜的管理带来的是独一无二的效益增长,到2003年,秦家地产原煤达到了30万吨,职工发展到600人,管理人员46人,年创产值4500万元,上缴国家税费1000万元,一跃成为云南省骨干矿井之一。当中国各地的煤矿时常发生事故、甚至发生导致矿工死亡的矿难时,夏耀周的煤矿却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秦家地也因此被评为全国依法生产先进煤矿。夏耀周本人则被评为国家级骨干煤矿先进工作者、云南省劳动模范。

  把心留在驿道山村

   一个昔日的煤矿工、小木匠一跃成了当地的“有钱人”、“名人”,下一步怎么办?夏耀周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最终,他确立了用自己的财富回报社会、回报当地村民的理念。

   旧堡村一位旅店老板告诉记者:“夏耀周不是别人眼中的暴发户,他是通过无数磨难,历经千辛万苦才一天天富裕起来的,因此,他知道自己的钱应该投在哪个地方。”

   宣威市的一位官员对夏耀周也是称赞有加,他告诉记者,“夏耀周很有钱,但他对吃喝玩乐不感兴趣,洁身自好,对农民有感情,作为一个私企老板,非常难得。”

   而夏耀周帮助最多的,还是通南铺村人。

   通南铺,一听名字就可以猜测到它曾是古驿道上一个重要的隘口。这里曾是京城南下云南的一个关键通道,明代推行军屯制,在这里设立铺堡。时过境迁,虽然铺堡的功能早已荡然无存,但其地理位置依然十分重要。居住在这一带的老人都知道,他们的祖祖辈辈不知道经历过多少兵燹匪患,而且贫困一直是这里的“主旋律”,2003年,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还不足千元。但这一切,随着夏耀周的到来,很快就发生了巨大变化。

   2003年底,出于各种考虑,夏耀周把他的秦家地煤矿的矿部搬到了通南铺村头的公路边,从此,他把自己的心留在了这片土地上,也为这个地方带来了财富。宣威市有关部门向本刊记者提供的一份资料显示,2004年,夏耀周的秦家地煤矿员工增加到700多人,这其中200多就是通南铺村人户均1.5人,在煤矿工作的员工领取工资156万元,以全村516人计,人均收入3000多元。三年前,这里有电视机的人家不到10户,现在全村共有电视机152台、手机186部、摩托车23辆。

   但夏耀周并未就此满足,2005年春,他有了更大的想法。

  煤老板的乌托邦梦想

   2005年,秦家地煤矿原煤产量40万吨,产值5600万元,缴纳税费1200万元,实现利润1200万元。面对煤矿良好的局面,夏耀周有了一个更大的心愿。“为什么人家发达国家可以全民富裕,我们中国,我们通南铺村就不可吗?我想领着大家一起富裕,让每个家庭都过上好日子。”

   王所邦是宣威市委办公室主任,曾专门带人前往通南铺村调查夏耀周的做法,并向市委领导提供了自己所撰写的调查报告。在接受本刊记者的独家采访时,他详细介绍了夏耀周的为人、想法和做法。在王所邦看来,夏耀周虽没有受过正规、系统的教育,却很爱学习,有常人所不具备的悟性。“夏耀周这个人爱看书,经常浏览多种杂志,即使是乘车外出时,也常常是边走边学习,再加上近几年他和外界的接触比较多,因此,对中国的经济情况,对农村农民的现状及未来走向都有所了解。加上他本来就是农村人,对很多问题都有切身体会,因此,看问题更能一步到位。”王所邦对夏耀周的评价是:身份土,思想并不土!

   夏耀周认为,用自己创造的财富回报社会和当地村民虽然很有效,但也是短暂的,而为当地农民寻找一条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路子才是真正的回报。经过深入的思考和研究,他把自己的目光投在了通南铺那一片片虽然贫瘠却充满了希望的土地。

  把村民变成“股民”

   夏耀周的基本思路是:以企带农,发展集约经营。

   他觉得,中国农村的各种改革虽然已经进行了二十多年,但一些地方尤其是贫困地区的群众始终没有富裕起来,原因固然很多,但根本的原因还在于组织化程度低、生产水平低、科技含量低,一家一户的小生产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同时,农村目前还面临着青壮年劳力外出打工挣钱,留下老人、妇女看守家园、承担种田和发展农业生产的局面,“疲于应付”的情况较为普遍,长远打算少……夏耀周决定,以自己在当地的实力和影响力,动员通南铺村的农民把土地集中起来,进行规模化生产。

   2005年秋,夏耀周召集了由通南铺村全体村民参加的会议,向农户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夏耀周的具体步骤是:第一,用企业即秦家地煤矿的资金作保障,租用全村的1160亩土地,按照当地传统种植粮食亩产400元左右的标准,一等地每年每亩承租费480元,二等地每亩450元,租期三年;第二,让村民当上股东。把土地集中起来以后,推行法人治理结构,成立农业园区总公司,通南铺全体村民以土地折价入股形式加入,由全体参与入股的村民组成董事会。设立监事会,专门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各项工作按时、按质落实;第三步,让农民变成工人。建立农业综合开发园区,集中发展林果种植业和生猪养殖业,公司统一组织本村村民生产,支付工资,按月发放。还可根据种植、养殖业不同的工作,分项承包给农民,按月结算发给承包费;第四步,公司产生效益后,农户按照入股土地面积作为公司股东参与分红,风险则由秦家地煤矿承担。

   农民出身的夏耀周甚至连村民的农家肥的“出路”都考虑好了:按每100斤5元的价格收购,用于农业园区底肥。

   那么,夏耀周的这些想法能否得到村民的支持和响应呢?有当地官员向记者表示,夏耀周的这些想法“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在当地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协调下,秦家地煤矿很快完成了对通南铺村1100多亩土地的分类、丈量、集中和租用工作。接下来,夏耀周聘请省里的有关专家对这些土地进行了全面规划。规划设计建优质果园基地1个,种植核桃、苹果、梨树、桃树等果树500亩,200亩蔬菜基地1个,200亩饲草饲料基地1个;建设占地19000平方米、功能齐备的标准化大型养殖场一个,年可出栏肥猪15000头;建出栏肉牛600头和出栏肉羊3000头的养殖场各一个;建具有现代化生产水平、年产4万吨的饲料加工厂和酒厂各一个。规划预计总投资2000万元。

   依夏耀周当时的评估,待这些全部项目建成后,1160亩土地每年产生效益可达800万元到1000万元,与一家一户的生产水平相比,经济效益可提高10倍以上。

  大山深处构建“别墅城”

   农民的地被集中起来,接下来,夏耀周又开始考虑农民住的问题。农村的脏乱差现象一直是困扰中国乡村社会发展的一个主要问题,夏耀周决定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一下农民世世代代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方式。与以前的行事风格相似,他提出了一个大胆而极富刺激性的想法:在通南铺村建设一个“别墅城”,村民每家一套。别墅区内不仅环境整洁,还要有花园、喷泉、会所、健身中心,门口要有保安值勤。他要让那里的乡村变成城市,让当地老百姓摇身一变,成为大山深处的“城市居民”。

   按照夏耀周的设计,在“别墅城”建起来之后,对于通南铺村农民现有的住房,由农业园区总公司按质论价,统一拆除,统一补偿。

   这是一个对当地人来说前所未闻也是前所未有的“创举”!如果这一计划得以实施,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山民将洗脚上田,走进甚至连城市人都不敢想象、不曾拥有的“高档生活社区”。通南铺村也将由此成为中国大西南地区最“出类拔萃”的山村。

   这一想法得到了当地政府的极大支持。

   有了政府的支持,夏耀周在通南铺村头选中一块60亩的地块,然后出资请来云南省规划设计院的专家,于2006年3月全面完成了选址、规划、设计等工作,规划共建120套240间钢混结构房屋,每套居住面积265平方米。小区内还建有公共厕所、商品市场、文化娱乐室、医务室;建设一个老年人活动中心,并对全村70岁以上的老人进行集中赡养。工程总投资1600万元,全部由秦家地煤矿出资,统一施工,一次建成。

  让村民了解现代消费理念

   “别墅城”建设紧锣密鼓,一些“配套建设”也被夏耀周列入计划。

   2006年1月1日,由夏耀周出资在通南铺村头紧靠公路的地方建设、开办了一个颇具规模、装修一流、商品众多的超市。他要让常年被大山紧锁的通南铺村民像城市人一样,出了家门就有超市,领略一下城市人的消费方式。他特别请了两位在城市打过工的通南铺女孩当售货员。据介绍,夏耀周开始还打算,村民的一些土特产品也可以在超市里卖。

   夏耀周在村头还开了一家饭店,本刊记者曾在这家饭店吃过一次饭,从内部布置和摆设上,可以充分看出夏耀周的“崭新生活理念”和“超前思维”:无论是大厅还是厨房,一律窗明几净,井然有条,甚至比很多城市里的饭店还要干净整洁;饭店里配备有电冰箱、消毒碗柜、微电脑电磁炉,就连啤酒也不是当地的“土牌子”,而是名气响当当的“燕京”……

   夏耀周力图向当地人传递一种完全不同于以往的消费观念。

   马朝金就负责这家饭店的经营和管理,他是夏耀周的一个远房亲戚,勤快、自尊而又懂得经营,他告诉记者这么一件事:2006年春天的一个晚上,一名男子开车经过通南铺,把车停在超市门前,然后下车,在附近转来转去。马朝金被夏耀周安排过要注意一下当地的治安,见对方“形迹可疑”,当即警觉起来,就密切地关注着对方的一举一动,后来,那人来到马朝金所在的饭店,问他:“夏耀周是不是住在这里?”马朝金说是。对方感叹道:“我老家就在这附近,我在外地工作,10年前我经过这里时,还是一个破败的小山村,没想到夏耀周才来了短短几年,就有这么大的变化,这个人不简单!了不起!”

   实际上,还有很多更具胆识的宏图大略已经被夏耀周列入了议事日程:他准备投资200余万元,在通南铺村的下面建一座小型水库,解决该村及下游农户的生产生活用水,并计划在水库下游建成200亩蔬菜基地1个,在水库周围建一个集休闲娱乐、农业观光、旅游度假为一体的大型娱乐场所。

   马朝金告诉记者,2006年春节前,夏耀周把通南铺村的群众召集到矿部开会,豪迈地向众人说出了自己的理想:让通南铺达到华西村的标准,成为宣威的首富村!

   徐万雄,宣威市人大负责农业口的副主任、市新农村建设办公室主任,有着多年农村乡镇领导工作经验,与夏耀周有过多次工作接触。对夏耀周,徐主任赞赏有加,对夏耀周的这些做法,他表示认可,他说:“夏耀周让男劳动力到他的企业做工,再把农民的土地全部租过来集中起来,付租金,他来投资,然后找来科技人员,用科技指导种植,把女工放到养殖场和果园,搞科技种植园区,还给农民建别墅。这样做,农民的吃饭问题、住宿问题、经济问题都基本上可以统一解决。这种做法有几个优势,一是农民的收入来得比较直接,不像过去,喂一头猪,到市场上去卖,卖掉了,才有钱,种一点粮食,留下吃的,剩下的拿去卖,对市场难以把握,风险大。农业也只有形成产业,与市场对接,产供销一体化,才能把市场对农民的冲击降到最小;第二,农民的收入比原来增加了三四倍;第三,原来农民除了种地心里没有长远目标,现在,农民依托企业,都由一个机构为他们操心,他没有生活压力;第四,让村民统一居住,农民原来的房子占用的土地,就可以节约出来,通南铺因此可以多出250亩土地,除去建别墅用的60亩地,实际节约了近190亩土地,拿这些地去种果树、搞高效农业开发,能产生很多效益。”

   宣威市委办公室主任王所邦也认为,无论是土地入股搞农业产业化,还是为农民建别墅,都体现了夏耀周颇有前瞻性的现代意识。“夏耀周是以他独有的超前思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当地农民传统的生活方式,他的带动可以说是全方位的。”或许正是出于这样一种心理,王主任在那次结束对通南铺村的调研后曾感慨道:“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像夏耀周这样的企业家还少了一点。”“通南铺村的运作模式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选择。”

   但令夏耀周和其他关心支持他的人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的是,正是因为他这些与众不同的做法,让他陷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争议漩涡之中……

  梦想在风中颤动

   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2006年3月,夏耀周成立了宣威市通豪农业开发公司,正式拉开了他集约经营、发展现代农业的探索序幕。

   媒体的嗅觉异常灵敏,对夏耀周和通南铺村的这一“新生事物”,当地媒体很快掀起了报道热潮。有媒体称,夏耀周的农业综合开发园区已全面启动,“挣钱靠企业——穷惯了的农民掂量着将要一天天鼓起的钱袋子,享受着前所未有的喜悦。”有媒体甚至已经宣布当地“农民尝到了集约化经营的甜头。”“夏耀周致富不忘众乡亲,使昔日土地贫瘠、盗窃突出、民不聊生的穷山村变成了宣威市的首富村、和谐村。”

   对“别墅城”建设,媒体更是显得异常兴奋。云南某报2006年5月的一篇报道称,通南铺村民小组的别墅小区目前正在建设中,项目完成后,村民们将像城里人一样,在自己的小区里逛超市、享受文化娱乐和医疗保健。“村民们怀着对新农村的憧憬,希望来一次脱胎换骨式的改造。”“村民们高兴地说:‘明年春节我们就可以住上漂亮的小洋房了’。”

   有中央媒体也参与了对这一“新典型”的报道,在某报一篇题为“通南铺村凸现新型农村合作化道路”中,记者这样写道:“煤老板夏耀周出资8000万元,为村民重盖村庄,彻底改变了一个村的发展方向,使这个村凸现新型的农村合作化道路。”

   报道将夏耀周预计投入的1600万元建设资金陡然提高了5倍,变成8000万元。

   这些报道给读者最直接的印象恐怕就是:夏耀周为通南铺村人设计的“光明大道”一路坦途,进展顺利,当地村民已经从这些惠民措施中得到很大实惠。

   那么,这一切都是真的吗?当地村民真的已经住进了“有花园、有喷泉、有健身中心,门口有保安值勤”的别墅吗?

   记者在当地历经近一周的采访,得到的竟然是一个完全不同的结果。

   2007年10月25日上午。风和日丽。79岁的王传达老人一个人背着手在一片山岗上转悠,心中充满了无限苦恼。王传达是土生土长的通南铺村人,他告诉记者,自己从来没有想过住别墅,如今夏耀周提出要给大家盖别墅,搞集约经营,没想到,两年过去了,自己别墅没住上,地也没有了。另外,夏耀周当初承诺给农民的租地款,两年过去了,一直没有兑现。而在秦家地煤矿上班的人,由于煤矿已经停产一年了,村民没有工作可做,也挣不到钱。王大爷说,现在,通南铺村民的吃饭成了问题,这是多年来从未遇到的。

   这让王大爷很是发愁,没地,没钱,没饭吃,这今后的日子咋过?也正因为如此,他常常一个人呆在村庄周围的山包上,长时间陷入沉思,看着自己原来用于种植人吃的粮食的土地,如今改成了种猪吃的草和玉米,他的心里很不是滋味。

   在通南铺采访期间,其他村民也证实了王传达老人的说法:农民的土地承租款一直没有兑现!大家对此都颇有怨言。“夏耀周当初说每年给一次钱,可现在两年过去了,他还没给一次钱,这不是骗人吗?”

   一位村民告诉记者,在他们的土地刚被“收走”时,夏耀周曾向大家承诺,如果村民们没吃的了,可以到他的超市去“背米”,记账就行,到时从村民的做工收入中扣除。于是,真有不少农民到超市里“背米”,但过了约半年时间,夏耀周就不让村民们“白吃白拿”了,要“背米”,就必须先付现钱!据说是农民拿得多,夏耀周承受不起了。这样一来,村民们又有意见了,你收了我们的地,又不给钱,我们都揭不开锅了,你不让我们拿米,让我们怎么活?

   当地一位女村民向记者谈到,村里的人帮夏耀周收庄稼或种果树,男工一天25元,女工一天17元,公司的人都是先记下来,几个月才付一次钱。“如今几个月都没发了,前不久公司的人说10月15日发,现在都到月底了,还没有发。”

   据王传达老人讲,由于出现生活上的困难,有的村民“就在夏耀周不要的小块土地上种植玉米、土豆”,以维持生计。也有人在已经被夏耀周租走、原来属于自己的土地上种庄稼,遭到通豪公司的阻止,但这种阻止显然是无力的,有的农民还是只管种,“你收了地不给我们补偿,又不让我们种地,这怎么行?!”但大部分农民还是坚守协约,没有种植。

   采访中,记者在旁边的一块地里掰了两棒玉米,想看今年庄稼的长势,临走时递给王大爷,让他顺便带回去。王大爷接过来,费了好大劲把两个玉米棒固定在秸杆上,然后对我说:“这是人家夏耀周的东西,咱不要,咱不占他这个便宜。”

   这是一个善良的农民,一个很有骨气的老者。

  “别墅城”,轰鸣过后的沉寂

   “别墅城”也没有建成。

   记者在通南村村民的带领下,找到了那片被媒体广为报道的"别墅城"地块,该地块位于从倘塘镇到宣威市的路边,紧贴着它的,就是刚刚竣工不到一年的通豪公司办公大楼(该栋楼也是当地最“豪华”、最高的一栋建筑),而对面则是秦家地煤矿的矿部。令记者感到万分诧异的是,在这片被媒体称作“已经开工建设”的“别墅城”规划区上,不仅没有一栋已经建好的别墅,甚至连地基都没打,现场所见仅仅是一片空地。从公路边看去,更像是一个大坑。依记者的眼光看,周围的风景很一般,很难与远近不同的山川融为一体。加上临近公路,而这条公路通过的重型拉煤车又较多,显得很吵杂。有村民说,夏耀周选择将别墅建在这里,唯一的“好处”就是将来建好后,各类来来往往的车辆和行人可以看到这里发生的“巨大变化”。

   当地一位村民告诉记者,这块地是夏耀周花钱买下来的,一亩地1万元。为了这块地,夏耀周当初还颇费了些周折。村民代某一家就居住在这块地上,秦家地煤矿的人找到他,说要在这里建“别墅城”,让他搬,代某已经住了几十年,对这片地很有感情,不肯搬。对方提出给他5万元钱,这在当地是个不小的数目。但即使如此,代某也不想搬。双方展开了拉锯战。最终,代某还是被说动了。据说,夏耀周给了代某8万元的补偿款,但也有人说是11万。这让很多当地人羡慕,感叹为什么夏耀周当初没看上他们的房子。

   2006年春节过后,推土机轰鸣着开进这片一夜间沾染上“贵气”的土地。但热闹的场景并没有维持多久,地被推平后,当地村民就再也没有听到动工的消息。

   住在这片“未来别墅城”附近的一位村民告诉记者:“这块地都弄出来快两年了,说是今年8月盖起来,可至今连个别墅的毛儿也没看到,还是一滩烂泥巴。”

   另一位女村民告诉记者,2006年初,夏耀周曾把“别墅城”漂亮的规划图竖立在公路边,还是彩色的,很是气派,过往的人都能看得见,但不知为什么,今年春天撤掉了。

   记者问当地农民,有报道说夏耀周要免费给农民建别墅,是不是真的。很多村民对这一说法感到纳闷,后经记者进一步解释,他们说:“骗人的,免费是不可能的。”

   “别墅不是免费提供”这一说法也得到了当地政府部门的证实。宣威市委办公室主任王所邦向记者谈到,“别墅城”的建设和使用是这样安排的:资金全部由秦家地煤矿垫支,一次建成后,给村民按照成本价结算,但这个“成本钱”也不是直接从村民的口袋里掏,而是在保证村民生活开支、不影响他们正常生活的情况下,从煤矿上班人员的工资和土地入股的分红资金中逐月扣除,就像城市的银行按揭,但又不用付利息。

  据了解,这么一栋别墅要十三四万。

   另有当地村民告诉记者,即使将来别墅建好了,也不是全让当地村民住,而是谁有钱都可以买,可以住。

   马朝金也承认,“别墅建好以后,一部分让矿上的工人和当地农民住,剩余的卖给外地人。”

   “别墅城”带给人们的似乎只有无边的荒凉与无奈。

   而夏耀周用于展示现代消费方式的超市也是冷冷清清,记者上午10点赶到超市,发现只有两个孩子在里面玩,据说,超市由夏耀周的大女儿在打理,两位营业员告诉记者,一天的营业额只有二三百元,顾客基本上是过往司机,本地村民不多。

   饭店也没有人。中午应该是一个饭店一天中最繁忙的时候,但记者在这里吃饭并与马朝金聊天的3个多小时中,从头到尾没有其他人进来,只在记者快要离开时,才有本村一位女人带着孩子来吃了一碗牛肉米粉,价格是3元钱。

  承载着希望的山坳与山坡

   相对于上面的诸多不利局面,规划中的养殖场建设倒是顺利得多了。记者在一位当地人的带领下,翻过几座小山,在一个叫翻坡的山坳里,终于看到了养殖场的庐山真面目。只见一排排崭新的蓝瓦红砖房已经建好,所占面积相当庞大,俨然一个巨大的现代化工厂。后据记者了解,该养殖场由云南农业大学负责设计,2006年7月建成,包括32幢1800多平方米猪舍以及2200多平方米辅助用房及构筑物、600立方米沼气池一座、20立方米水池四个,年产饲料5万吨的饲料加工车间,总投资3260万元。现存栏猪达到4000头,年收入达到几十万元。记者站在院墙外的小山包上往里看,没有发现工人的身影,也听不到其他声音,有的只是无边的寂静。

   有村民说,养殖场现在也不是每月都按时发工资。

   在养殖场周围大大小小的山坡上,种植着夏耀周的无数希望,有核桃树,有梨树,有桃树,记者在现场观察到,所有的果树还很小,有的还不到一米高,树干约有中指粗。带记者前往养殖场的那位农民说,这些果树,至少要等两年后才有可能挂果。山风阵阵吹来,那一棵棵承载着夏耀周梦想、也承载了当地农民渴望的小果树在迎风颤动。

   由于所有的一切都未如当初想象和许诺的那样美好,当地老百姓现在怨气很大。王传达老人告诉记者:“如果夏耀周再不把租地费给我们,我们就要回自己的地,他不给,我们就住到他家里,他吃啥我们就吃啥,没办法嘛。”

   那么,夏耀周规划中的“欧式连排别墅”为何“胎死腹中”?他又为什么没有兑现当初答应给农民的土地承租费?秦家地煤矿为何关了?夏耀周的事业到底遇到了什么问题?

   在宣威期间,记者多次联系夏耀周,但其手机一直无法接通,秦家地煤矿也拒绝回答记者提出的问题,理由是:“凡是不是上级介绍来的、私自来采访的记者,我们一概不接待,因为有的记者是来找事的。”直到记者即将离开的前一天,才与夏耀周联系上,但他以“在外地学习”为由拒绝了记者的采访要求。这愈发引起了记者的好奇和追根溯源的决心,通过连日的走访,记者终于了解到出现上述问题的症结所在。

  夏耀周困局

   夏耀周目前所遇到的这一切,都跟一个字有关:钱!

   也就是说,他的经济状况出现了问题。

   而这一切,都跟秦家地煤矿的关停有极大关联。

   秦家地煤矿为什么要停?

   当地人几乎众口一词:受富源矿难的影响。

   2006年11月25日,云南曲靖市富源县昌源煤矿发生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造成32人死亡、28人受伤。该煤矿属于个体私营企业,早已列入关停之列,但因为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煤质好,当地管理部门就用其他煤矿置换过来,把这个矿井保留下来了。不料很快发生特大矿难。事故发生后,以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局长赵铁锤为组长的国务院工作组抵达富源县。在昌源煤矿,赵铁锤当着众多媒体的面,严厉斥责富源县县长对煤矿安全管理不力,当地干部作风飘浮、工作不实,各项制度措施大部分只停留在口头上、会议上和文件上。后查明,富源县煤炭工业局原局长敖成璧等4人存在渎职受贿现象。

   云南由此揭开了对煤矿进行最严厉整顿的序幕。曲靖市在关停“问题”煤矿的同时,把“整顿关闭”列入了地方政府的工作目标纳入政绩内容,对关闭矿井不力、安全监管松懈的领导干部坚决调整撤换,对失职渎职、弄虚作假、官煤勾结的各种行为严厉查处。

   宣威市是曲靖市辖下的一个县级市,面对从上到下的整顿高压,当然不敢掉以轻心。2006年年底,秦家地煤矿被宣威安监局要求停产。有当地居民向本刊记者透露,秦家地也曾短暂恢复生产,但很快就又停了,从此再也没有开采。

   记者在通南铺村采访时也看到,在倘塘镇前往宣威市的公路上,拉煤的车不多,有时二十分钟才有一辆经过。一位当地村民感叹:“过去在倘塘到宣威的公路上,你坐在一个地方,一天总有1000多辆车经过,现在,一天可能都不到100辆。”

   煤是夏耀周的主要经济来源,也是他的命根子,秦家地煤矿一停产,夏耀周就等于被卡着了脖子,显得“上气不接下气”。

  实际上他并没有什么存款,挣的钱几乎很快就花掉了。马朝金也坦言:“夏老板只是事业大,手里的现钱并不多。”宣威市委一位官员也说,在倘塘那个地方,夏耀周并不算非常有钱,说他身家过亿,可能是总资产。

  一个令人尴尬的现实

   夏耀周这两年铺的摊子过大,“战线”过长,也是造成他资金紧张的主要原因。

   夏耀周的养殖场花了他3000多万元,这对一个年利润1000多万元的企业来说并不是个小数目。同时,他的“农业科技园区”建设,购买“别墅城”用地,搞规划等,每一项都需要花钱。据说,在此之前,夏耀周刚刚为秦家地煤矿更新了现代化的采煤设备,也动用不少资金,现在煤矿停了,花出去的钱就无法立即转化为效益。还有人告诉记者,夏耀周去年在昭通开了两个煤矿,但被人骗了,“这个矿井是别人采完的,资源已经枯竭了。”而马朝金的话似乎也从某种程度证明了这一传言,他向记者谈起,“昭通煤矿现在开出来的煤质量不太好,不好卖,要新建洗煤设备,采上来的煤经洗后才能卖上好价钱。”

   没有钱,而等着花钱的地方又多,通南铺农民的土地承租费就无法及时兑现,而属于“锦上添花工程”的“别墅城”建设也只能暂时停下来。一位当地村民还告诉记者,包括夏耀周盖通豪公司大楼和内部装修的钱,也都没有给工程方支付完,人家还在向他要。

   这不仅让人想起王所邦主任当初在他的“调查报告”里说的一句话:“对一个企业或一个村而言,这无疑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建设资金哪里来,难道天上真的会掉下‘馅饼’吗?这个问题,夏耀周作了一个相对完整的诠释。”

   现在再读这句话,不免让人五味杂陈。

   据说,原来经常帮别人的夏耀周目前开始向银行借款了。

  村民就业是最大的问题

   其实,依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的情况看,夏耀周在通南铺村面对的困局不仅仅是资金紧张及其由此所导致的一系列问题,还面临很多出乎他当初意料的思想和现实问题。

   首先是村民的就业问题。在土地被租走后,通南铺全体村民的就业或者说工作问题就成了夏耀周必须面对和解决的最迫切问题,如果村民的这一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许多后遗症很快就会显现出来。而在目前的情况下,夏耀周原本最可以依赖的煤矿被关停了,他也因此失去了一个最大的“用工资源”,使得他解决就业的问题陡然变得严峻起来。

   而有关人士则一针见血地指出,即使夏耀周的秦家地煤矿复产了,养殖业、加工业发展起来了,果树长大了,他也未必能完全解决好通南铺村人的就业问题。其一,煤矿本身是夕阳产业,夏耀周所拥有的煤矿资源总有一天将会枯竭;其次,国家大的能源、环保政策是节能减排,改善生态环境。受政策影响,秦家地煤矿面临很多不确定因素;其三,据介绍,夏耀周的养殖场目前是曲靖乃至整个云南省科技含量最高的养殖场,采用的是最先进的养猪技术,自动化程度高。这是一个明智之举,但其他问题也因此产生:现代化的养殖场本来需要的工人就少,就是需要大量人员,也是需要那些懂得现代养殖技术的专业人员,而当地村民文化程度低,不懂这些技术,根本无法在现代化的养殖场找到自己的位置,夏耀周也不可能安排他们去这样的岗位。据悉,夏耀周的养殖场现在共有20多名工作人员,大多是相关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养殖专家、防疫专家,只有五六个人是当地村民,从事着一些较为简单、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其四,即使是到果园劳动,到的也是“农业科技园区”,也需要懂得相关栽培、嫁接、管理技术,并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做的。

   最适合当地村民做的恐怕只能是一些采摘之类的活儿,但这又有很强的季节性,而且时间很短。

   农民的就业解决不了,生活如何解决?

  村民不认同“别墅”生活

   再说住别墅的问题。

   很多当地村民告诉记者,就是别墅建起来,他们也不愿住。

   一是村民们认为,如果自己建造同样的房屋,根本花不了十三四万元钱。一位当地年轻人告诉记者,“如果我有这么多钱,自己去盖,不仅想盖什么样的样式就怎么盖,而且盖得比夏耀周盖得还要好。同时,我自己建房,由于有宅基地,用地根本不用花钱,其他事情也可以找村里的老少爷们和亲戚朋友帮忙,不要说十三四万,有七八万块钱我们就可以盖得相当不错了,而夏耀周让我们住的房子,他却要多花很多钱,比如购置土地的费用,基础设施等等。“我们为什么要花那么多钱去住他的高价房?更何况,将来我们住进去后还要受他管,并且要像城里人一样,交这费那费我们觉得不划算。”

   记者说,如果是让你们自己盖,上哪儿去一下子弄那么多钱?这位年轻人说:“不错,夏耀周是说先用他的钱帮我们把房子盖好,让我们住进去,然后再从我们的工资和土地分红中扣除。但是,你们想过没有,这笔钱对我们来说太巨大啦,偿还起来也是困难重重。”他当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在当前的农村,一个家庭一般只有一个主要劳动力,一个劳动力每月1000多元的工资,即使这笔钱其他地方都不花,全部用来还钱,要还清这笔“巨债”也要10多年。更何况,这1000多元工资不可能都去还钱,平时还有很多花销,包括生病住院、孩子上学,家里添置家具、家电、新衣等。同时,由于农民没有地,没有粮食,吃的米、面、蔬菜、油等都需要到市场上购买,一个月没有几百块钱根本不行。如此一算,一个月也就能还上500元左右,一年也就是约6000元,整个还下来,需要20 多年。农民是最讲究现实的,他们不可能为了住一住别墅而去这么“背债”,对一个农民来说,这么做的心理压力和精神压力太大了。

   这位村民还说,其实,上面算的数字是完全建立在夏耀周的企业长盛不衰、村民们的工作能得到绝对保证的基础下,如果像现在秦家地煤矿被关停了,“他自己都保证不了啦,还能保证我们吗?”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拿什么给你钱?到时你还让不让我们住你的别墅?如果别墅被你收回去,我们原来的老房子又被推倒了,我们怎么办?”

   当地一个农民还告诉记者,目前在通南铺这个地方,盖一栋两层楼高的房子,如果不是要求很高,花上三四万元钱,就已经建得很不错了,而且得山得水。

   三四万块钱,对当地农民来说,还是能赚得起的。

   二是不少村民们已经适应了传统的生活方式,对住别墅所带来的生活改变无法认同。

   一位村民告诉记者:“我们住在自己家盖的房子里,可以在房前屋后种点菜,养鸡,养羊,养猪。养鸡有鸡蛋,这鸡蛋比养殖场养出来的好吃,营养丰富,价格也贵,城里人都喜欢吃,养鸡还可以在家里来客人时杀着吃,不用再到市场上买,土鸡肉也好吃。同时,房前屋后种些树,既美化环境,遮阳避日,还可以增加收入。种菜也可以改善自己的生活,还能在农闲时锻炼一下身体。我听说现在很多城里人经常到农村吃农家菜,有的城市小区还专门辟出地让市民去种点菜。城市人都想这么做,我们正在这么做,难道我们这儿做就是落后?”

   当地一位官员在接受采访时也向记者坦承:“炊烟,鸡鸣,狗叫,牧归的老牛,小河里嬉戏的村童,田园风光,这是很多人记忆中的农村。现在虽然时代进步了,但农村建设中,特色不能丢。在乡村建连排式别墅,猛一看上去是很漂亮,但古朴的乡村风味将荡然无存,农民的房子整齐划一就好吗?现在很多地方搞旅游,让人们看的就是独具特色的古村落,如果这些古村落当年都被他们所在的朝代推倒了,盖上了整齐划一的连排房,我们还能看到这些文化遗产吗?农村就是农村,农村要有农村的特色。”

   在夏耀周所规划的“别墅城”用地的上方,有一户人家,主人名叫赵斌,他的房子是去年才盖好的,花了3万元。记者观察到,他的房子左边是个猪圈,里边几头猪膘肥体壮,右边栓了一头骡马,门前有几只鸡在悠闲地踱着步,房檐下挂着一排排刚采摘不久的玉米,是一个典型的农村之家。记者走进屋里,见正堂贴着一张年画,画上的三个大字“财神到”显得特别醒目,两边的对联上则写着“财神永住全家欢”。赵斌的妻子说,“夏耀周的房子我们不住,住不动,我们也不喜欢住别墅,就住现在的房子。”

   而当地一位老人则是提起夏耀周的连排式别墅就来气,“老百姓只懂吃饱穿暖,你(指夏耀周)弄这些东西干啥。他的想法都是空想,是自己坐在办公室想出来的。”他说,“夏耀周刚提出来建别墅时,大家还感到好奇,有人想要,但后来知道要钱,没几家愿意要了。现在就是他说不用花钱我们也不住了。住我们的旧房子,虽然破,但是自己的家,很温暖。天大,地大,我有自己的家,我就不怕。夏耀周的别墅,还是让有钱人住吧。”

   一位青年农民则提出这样一问题:“夏耀周要是真心想帮我们,为什么不拿出一笔钱作为基金,然后请来昆明的专家,按照我们通南铺村的地理环境和农村的实际需要,帮我们把村庄设计好(而不是搞什么欧式连排别墅),让每个农户用无息贷款的形式去他设立的基金申请'贷款',然后让申请者每月用打工挣的钱固定还他的钱?”

  土地情结是另外一个坎

   农民的土地情结也是夏耀周迈不过去的一个坎。

   农民世世代代跟土地、跟庄稼打交道,对土地的感情很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们终于分到了地,由于国家领导人每年都说稳定农村政策,他们的心里是安定的,现在突然有人提出来要把土地“集约起来”,他们难免忐忑不安。就像王传达老人告诉记者的,“我从没想过自己会没地,现在突然土地没了,就好像自己丢了什么,接受不了。没地可种,没事可做,就心慌,你总不能天天背着手在山上转吧。对农民来说,可以没有工作,但不能没地,没有了地,就等于丢了半条命。”

   还有一位农民说,“原来我们有地,就感觉自己是主人,干与不干,什么时候干,怎么干,干多久,都是我们自己当家做主。现在没地了,一切都得听他夏耀周的,他好像是过去的地主老财,我们的命运完全掌握在他手里,我们接受不了。”

   一位60多岁的老农民则表达了自己“独到的担忧”:“夏耀周现在把一切说得都挺好,可万一将来形势有变化,连他自己也控制不了,到那时,各家的地是不是又要变成公家的,如果那样,那我的地不就变成人家的啦,那我还有什么?”他还说,“夏耀周说用土地入股,到时给我们分红,但他夏耀周也不是做什么生意都稳赚不赔,他要是对市场把握不准,或者经营的方法不对路,亏得一塌糊涂,我们咋办?”

   可能连夏耀周都没有想到,他原本想为老百姓做点事,却惹出这么大的风波,出现如此多的声音,导致如此复杂的局面,又从中展现出如此多的各色心态。

  是“个人实验”还是参与“新农村建设”

   要真正说清夏耀周所进行的这一切,以及他所遇到的诸多难题,有一个大的社会背景不能不提,那就是国内正在如火如荼进行的“新农村建设”。

   2005年末,中共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十一五规划,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第三部分的第一条:推进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内容则是二十个字: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国家的大政方针一定,各地纷纷行动,根据省市的统一部署,宣威市也很快制定了自己的新农村建设规划。2006年,该市确定48个村作为重点示范村,以带动全市的新农村建设,2007年又确定了35个重点示范村,并决定此后每年启动35个村,用八到十年时间彻底改变当地农村的面貌。

   作为一个仍不富裕的农业大县,要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如此浩大的工程,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也不是一个号召几个会议就能完成的,要真正改变农村现有的落后面貌,需要很多具体的配套措施,而其中一项就是钱。

   但政府财力有限,钱从何来?

   不少地方把眼光投向了有钱人。

   于是,“能人带动”,“以企带农”、市号召企业家捐款或直接参与新农村建设,就成了各地纷纷上演的保留节目。宣威市在这方面自然也不甘落后,这正如当地一份材料中说的,“如果说企业带动新农村建设是一种模式,那么动员和引导千万个企业家的有效参与,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据宣威市新农村建设办公室主任徐万雄介绍,从2006年到2007年上半年,该市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捐资“支持新农村建设”,捐资人数达到1.5万人。2007年7月,宣威市对参与这项活动的“先进个人”进行了隆重表彰,其中捐资1000万的1人,获“特别金奖”;捐资100万以上的有6人,获得“金奖”;捐资10万元以上的有40多人,获得“银奖”;捐资1万元以上的有100多人,获得的是铜奖。

   从这个获奖结果可以看出,奖项的轻重完全是根据一个人捐钱的多少来决定的,除了万元以上捐助者147人外,另外1480多人根本没有上台领奖的机会。

   据介绍,在宣威市捐资100万以上的6人中,就包括夏耀周。

   与此同时,夏耀周所在的旧堡村也被宣威市列为新农村建设重点示范村。

   旧堡村在制订自己的“新农村建设计划”时,也充分考虑到了“动员企业家积极参与”这一“行之有效的手段”,“旧堡村煤矿企业多,企业的快速发展,为矿村结合、共建新农村提供了可能。”“要发挥矿主、企业老板多的优势,全力推进。”“村里的发展思路是,以煤炭企业为龙头,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以工促农,以工带农。”当然,村里也不会忘记夏耀周这个在公益事业中“出手大方”的特点。记者从该村的新农村计划上看到,其中多次提到夏耀周的秦家地煤矿,“充分发挥秦家地煤矿万头标准化生猪养殖园区的带动作用”、“通南铺新村建设以秦家地煤矿为主统一安排”。

   夏耀周就这样被卷了进来。

  是被动还是主观能动?

   行文至此,可能大家心中都会生出两个问题:第一,夏耀周在通南铺村的所作所为是不是在参与当地政府的“新农村建设”?或者说,夏耀周所进行的这一切,是不是当地“新农村建设”的一部分?第二,他所做的这些事到底是主观能动性在起作用,还是被动响应当地政府的号召?

   对第一个问题,应该说,既不是,又是。

   为什么要这样讲呢?首先,当夏耀周在2004年下半年萌发在通南铺村建“别墅城”、搞高效农业园区时,中央的“新农村建设”这一提法还没有出现。但是,夏耀周的这一想法也不是凭空产生的,一是他经常阅读各类报刊,对中国农村未来的发展走向有所了解,他自己也想在通南铺村进行“试验”;二是这一时期曲靖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一个名为“三村四化”的创建活动,以推动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所谓“三村”即是:文明村、小康村、和谐村。“四化”是指:农村工业化、农业产业化、住房新型化、社会和谐化。宣威当时也制定了自己的“三村四化建设”目标,夏耀周也就是在那时开始动起来的。其次,在夏耀周刚刚起步,中央的“新农村建设”规划向全国下发,其内容与曲靖的“三村四化建设”有很多相通之处,于是,宣威市便加大了自己的新农村建设步伐。而夏耀周看到从中央到地方都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也觉得和自己的想法很吻合,自己这么做是选对了路,他的劲头更足了。

   说到这里,第二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已经明确:夏耀周的行动既是自己主动,又有政府在后面推动。按照王所邦的说法,“主观能动性是主要的,外力推动是辅助性的,外因和内因相辅相成。”徐万雄也认可这一观点,他说:“不排除各级地方政府和领导对夏耀周做了宣传,但宣传的对象也不是他一个人,很多,可为什么别的企业老板没像夏耀周那么做?还是一个主观能动性在起作用。”徐万雄告诉记者,他曾和夏耀周谈过这个问题,“夏耀周说得很理性,他说,自己之所以能致富,除了国家的好政策,全靠当地百姓对他的理解和支持。对一些事,倘若党和政府让他做,如果确实是好事,而他又有这个能力,他绝对去做;有的事,即使政府没有号召,只要对当地老百姓有好处,他也会去做。”

   也正由于夏耀周在“新农村建设”方面表现出来的主动性(实际上是与他自己的想法不谋而合),以及他的这些做法与当前的政策贴得紧,既解决了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资金短缺问题,又给老百姓带来一些具体的实惠,因此,夏耀周的计划一经推出,就得到了当地政府和领导的肯定与支持,前去视察的、学习的络绎不绝。据当地一份资料记述,宣威市委书记、市长以及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及农业、水利等众多职能部门相继深入通南铺村调查研究,协调项目、资金,帮助制订规划,解决诸多难题,加快推进这项工作。当地媒体在一篇报道中这样写道:“在通南铺村的示范园区地块里,李书记仔细查看规划,详细了解有关情况,认为园区建设是工业反哺农业的农村发展好模式,思路正确,符合地方实际,要求镇党委政府于各方面给予产业和技术支持,进一步加快新农村的规划设计实施。”

   荣誉也接踵而至。2006年,夏耀周被评为云南省首届农村“创业之星”和第七届全国“创业之星”,受到中央领导的接见。被曲靖市委、市政府授予“新农村建设十大功勋人物”,2006年度曲靖十大新闻人物。他还被农民日报、云南日报等媒体进行了报道。当地媒体的报道也统统把夏耀周的这一举动和“新农村建设”挂上了钩,称他“带动当地群众致富,在全市起到示范带头作用。”

   出乎夏耀周意料的是,这么一来,新的麻烦又来了。

  衍生出来的质疑

  

   一些人怀疑夏耀周这么做是另有动机,是在追名逐利,是一次别有用心的策划。“你一个煤老板,好好的生意不去做,却要在一个偏僻的山村搞什么'别墅城',搞'新农村建设',这不是在出风头、哗众取宠吗?”有人说,夏耀周在搞所谓的“农业园区”和“别墅城”建设中,有着太多的“统一行为”,比如“统一征地、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施工,统一拆除,统一补偿”,给人以强烈的政府行为的意味和痕迹。

   客观地讲,夏耀周所做的这些事,如果得不到政府的支持和协调,也确实很难顺利开展,但这么一来,老百姓就有看法了,“你现在有政府支持,这也'统一'那也'统一',实际上就是让我们什么都'同意',如果我们不'同意'你的这一套做法,你就让政府出面'统一'我们的思想,最终我们还是要'同意'。”

   还有的村民说,“我们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对'集约经营'、'高效农业'等新玩意根本闹不懂是什么含义,夏耀周怎么说我们就怎么听,完全被动。”

   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细节,即村民们在谈到他们的土地被夏耀周租用时大多不使用“租用”这个字眼,而是用“收走”。

   怀疑的野火一旦点燃,就会趁着“风势”四处蔓延。

   由于对夏耀周的动机产生疑问,一些村民甚至开始对他过去做的很多好事,也表示出一定程度的怀疑。

   有村民认为,夏耀周所做的很多好事“说白了都是为他自己”。“他要运自己煤矿的煤,就修通往煤矿的路;要建养殖场,就修通向养殖场的路,他是为使自己赚更多的钱才修路,而不是为村民修路。而这些,在上级眼里、在报纸上,都成了为老百姓修路做好事。”

   有村民向记者提起,通南铺村中有一条路,尽管一下雨就泥泞不堪,行走困难,尽管就在夏耀周的眼皮底下,但他一直都没有帮村民们修。记者前去采访时,村民正自己出工出力修这条路,大家说是上级拨的款,一位老大爷对记者说:“夏耀周不给我们修路,我们自己修。”

   据悉,通南铺村的生产队长赵庆忠在接受京城一家媒体采访时,谈到夏耀周也是一肚子的怨气,“别的村都是水泥路,我们这个地方呢?”

   还有人告诉记者,虽说通南铺村这几年的变化是翻天覆地的,但主要的“变化点”都是他夏耀周的,通南铺村有三栋三层以上的楼房,其中有两栋楼房是夏耀周的,一个是他的矿部,一个是他的通豪农业开发公司;另外一栋就是学校,已经改为“耀周希望小学”,校园前立着为他“歌功颂德”的石碑,处处显示出夏耀周的存在。而老百姓的房屋,几年过去了,并没有什么大的变化,依旧是破败不堪。另外,方圆几十里内唯一的超市也是夏耀周开的,由他的女儿在管理;通南铺村唯一的饭店也是他开的,由他的一位亲戚在打理。

   有村民甚至还认为,夏耀周建别墅其实是打着村民的名义,取得政府的支持和许多优惠政策,为自己赚钱。“那块别墅用地是夏耀周花钱买来的,建起来也是他个人的,而且谁有钱他都卖,没钱不让住,他其实是在搞房地产开发。”

  解密夏耀周


   了解夏耀周的人都知道,他不是一个在乎名誉的人,对金钱的追求也不贪婪,而且奉行的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名誉有时也是他无法拒绝的一种“副产品”。

   面对村民的质疑,也有不少人为夏耀周打抱不平。

   一位夏耀周的朋友就对记者说:“如果说夏耀周是为了自己,10 年前他挣的钱就够他家几代人吃,如果他不是把钱投到当地,存起来,在昆明也能买十几套别墅。很多人有了钱都往外走,而夏耀周却对这个小地方不弃不离,把钱都留在家乡,想办法为百姓造福,办好事,太可贵、太难得了。可是,他做了这么多好事,大家不感激、理解他,反而这样那样议论、伤害他,真是太让人寒心了。”

   徐万雄认为,农民对夏耀周的不领情和质疑,充分反映了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的一个问题:公众对企业家的信任度不高。他说,也不仅仅是在通南铺这个地方,也不仅仅是对夏耀周一个人,在别的地方,其他的企业家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耀周希望小学”的秦本泽老师觉得,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当地老百姓的文化层次比较低,很多人没有上过学,对夏耀周的做法认识不到位;其次就是利益冲突。"即使大家原来觉得夏耀周很好,做了很多好事,很感激他,但只要一涉及到各自的利益,就不同了,都站在自己的立场考虑问题。"再者,众口难调。

   而夏耀周在接受云南当地一家媒体采访时,“境界不同”成了他的口头禅,他对采访他的记者说:“这个事情太复杂,主要是人心太复杂。”“我觉得他们的思想不行!”

   应该说,夏耀周也清醒地看到了他所做的事存在一定的争议与误解,那么,他又为何要执意去做呢?

   宣威市委办公室主任王所邦说,夏耀周之所以把心留在农村,把根扎在农村,主要是因为他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在农村做出了一番事业,“他从骨子里,从血液里,对农村、对这片土地有感情,确实想用自己的财富为当地老百姓做点事。”

   宣威市人大副主任徐万雄也说,夏耀周对农村、对农民有着朴素的感情,这是他自觉在当地做这么多好事的基础,“夏耀周明白,他发的是资源财,虽然资源是国家的,却是在当地老百姓的房子下,所以,他有钱了,就想帮村民们做点事。”

   另外,徐万雄也谈到,夏耀周做这些事,也是为了使自己的事业能够更加顺利。“因为他的煤矿在那里,他尽可能与当地村民处理好关系,否则,他的企业也很难获得发展。”

   王所邦主任也认为,“企业和农民的关系搞好了,就是鱼水关系;搞不好,可能就是水火关系,两败俱伤。”

   记者在采访中也了解到有这么一个事例:当地一家煤矿往外运煤必须经过一个村子,长期过往的超载煤车把公路轧得稀烂,一到下雨天村民就无法出行,村民多次找到这家煤矿的老板,要求他出钱,村民出工出力,把村里的路改成水泥路,那样既方便了村民,也方便了运煤车辆进出。

   但该煤老板每次都以资金紧张为由推托,有时还态度蛮横地说这不关他的事,村民一气之下开始和他“过不去”,常常在夜里把村头的路挖断,让运煤车无法通行,煤矿的生意因此大受影响。多次发生冲突后,2006年3月,该煤矿老板终于答应出资24万元,把村里一公里的路面铺上了水泥,并重新对路基进行了加固。

   而夏耀周则把这种关系处理得很好。据徐万雄讲,在宣威的众多煤矿中,时不时会遇到群众上访或堵煤矿的事情,但夏耀周的煤矿从来没有出现过这种问题。王所邦在他的那份调查报告中也提到:“在众多煤炭企业中,农企关系普遍紧张,这是不争的事实。但在秦家地煤矿,周边群众对矿长却有一种亲和力。答案是——企业在发展壮大的同时,也在不断地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感化民心。”王所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还谈到:“夏耀周对农村投入大,农民觉得这个有钱人还不错,缓和了穷富之间的对立,有助于社会矛盾的化解。”

   有人说,这其实正是夏耀周的聪明过人之处,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促进周围人文环境的和谐,实现互利双赢。据知情人士透露,当夏耀周在发财致富后,提出投些钱支援当地的公益事业时,他身边的一些人表示不理解,甚至连他的妻子和儿女也站出来反对,觉得企业只要遵纪守法、做好自己的事就行了,但夏耀周却不这么看,他说:“你们都说我傻,但我还是觉得我比你们要聪明那么一点!”

   也正是因为如此,过去数年间,夏耀周与当地人的关系一直处得很“和谐”,甚至可以说彼此尊重,相互温暖。

   但没想到,一个“集约经营”、一座“别墅城”,竟然让他败走麦城,使多年来培育出来的“鱼水情谊”面临最严峻的考验。

  相关链接:宣威

   宣威市位于云南省东北部,东与贵州省盘县接壤,北与贵州省威宁、水城山水相依。横亘市境的山脉属乌蒙山系,分两支穿境而过。1935年4月26日下午,红军长征过宣威。1994年2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宣威县改设宣威市(县级市),目前属曲靖市管辖。宣威是云南省人口大市,13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有122万,因此又是个典型的农业大市。这里煤炭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煤炭储量在20亿吨。目前全市煤炭年产量1000万吨。宣威有五大支柱经济:煤炭、火力发电、化工、建材、运输,几乎都跟煤有关联。

  企业家参与新农村建设利与弊

   夏耀周之困,给我们带来很多有益的启迪。

   首先,企业家应该回报社会,也只有回报社会,才能真正拥有光明的未来。

   亚洲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阿里最近说,亚洲是世界上最具活力的地区,但是,在亚洲各国正忙着庆祝自己取得的更快的增长速度时,也必须注意到,亚洲富人积累财富的速度远比穷人改善生活的速度快得多,问题的严重性超乎人们的想象,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他说:“亚洲拥有两副面孔——一张在发光,另一张在颤抖。”

   据媒体最近披露,中国超过10亿美元的富豪的人数已经超过德国,仅次于美国,居全球第二。但另一方面,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5年社会蓝皮书报告显示,中国最富有的10%家庭与最贫穷的10%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将超过8倍(甚至不止8倍),贫富悬殊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并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

   即使是在小小的宣威——在这个还相当偏僻落后的地方,实际上也存在因贫富悬殊而带来的诸多社会问题,有当地官员向记者承认,“与煤老板的巨额财富同步增长的,是收入差距的拉大和农民心理的失衡,这使当地的社会对立日渐严重,嫉富仇富情绪日益突出。”

   阿里指出,“除非(贫富悬殊的)问题得到解决,否则颤抖的一面将完全吞噬发光的一面。”“穷人的不满也许最终会扰乱富人所拥有的一切,因寒冷而颤抖的普通大众会吞噬光明的未来。”

   那么,“问题”又怎么解决?

   除了国家加大对穷人的心灵关怀和政策扶持力度外,还有一点就是要尽快缩小贫富差距。那么,又该如何缩小贫富差距呢?其中一个途径就是:先富带动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而要做到这一点,完善经济领域的立法固然很重要,但从根本上改变富人的财富观念也很重要。有人说,商人的最高境界是让财富回归社会,服务于最需要金钱的贫困人群。假如富人们都能像李嘉诚、比尔·盖茨那样:捐资助学,济贫帮困,则整个社会不仅充满竞争和活力,也不会出现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的情况。

   很多富人已经意识到这一点,积极参与各种公益活动,用自己的财富回报乡亲,试图缓解双方表面上看来还算“和谐”——其实内心已经“剑拔弩张”的紧张情势。

   夏耀周就是这样一位“觉醒”的企业家,并自觉自愿地参与到改变家乡面貌的“新农村建设”热潮中。

   但是,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让企业家参与新农村建设,有利,也有弊。

   在经济相当发达的欧美国家,到目前为止,我们还很少听说有某个大企业或企业家参与某地的“农村建设”,或者直接为农民建连排式别墅。比尔·盖茨、巴菲特、李嘉诚那么有钱,向公益和慈善事业捐助了那么多钱,但从没有听说他们为某个地方的穷人盖别墅。

   事实上,在当今的新农村建设中,政府应该是这场“戏”的主角,而企业家应该是一台戏里面的某个角色,不能代替政府承演这台戏里的所有角色。

   让我们再看看夏耀周为当地农民构想的“别墅城”,在这个“城”里面,不仅有一套套住房,还有公共厕所、商品市场、文化娱乐室、医务室、老年人活动中心,并对“全村70岁以上的老人进行集中赡养”。夏耀周以个人之力,似乎承担了太多的社会功能。

   企业就是企业,很多问题并不是企业或企业家所能解决的,承担太多的社会功能不仅会牵扯到很多精力,无法全心全意将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同时,企业功能社会化也会将企业本来与民众良好的互动关系扭曲,把民众对政府的不满意转化为对企业的不满意,事与愿违,陷入被动。

   因此,企业家在回报社会的过程中,一定不要盲动,不能仅仅凭一腔热情就跳进对自己和企业来说完全陌生的“水世界”,而是要看准目标,有所为有所不为。即使是“为”了,也要真正走进所帮助对象的内心,明白他们真正的需求,找到最佳的帮助途径。

   而作为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不能为了减轻自己的责任,把“角色”一古脑推给有钱的企业和企业家,自己只是去当导演或灯光师。有很多问题是一个企业和企业家根本无法解决的。对那些一心要回报社会、回报百姓的企业家,政府更应该保护好他们的积极性,应该由政府做的,绝不让企业或企业家做,避免他们陷入被动。

   夏耀周之困还给我们带来的另一个启发是:新农村建设切不可盲目冒进,应该在科学发展观方针的统领下,一步一步有效实施。

   在目前的中国,江苏的华西村、河南的南街村、刘庄等地的“新农村建设”搞得相当成功,几乎家家住上了别墅,这些地方也因此成了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但这些地方都有三个显著而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集体经济壮大;全面发展;长期建设!

  

   夏耀周失败了吗?

  在记者与夏耀周联系时,他希望到明年再与他联系,看来他是希望明年有所转机的,尽管我们不知道他的转机到底是什么,但我们猜想,他一定是希望有一个好的局面。

  徐万雄主任也说,"如果夏耀周把和农民的关系处理好了,循序渐进地按照他的规划把方案实施了,在通南铺这个地方,企业如何带动农民发展,带领农民致富,企业如何参与新农村建设,那就是一个很好的典范,就能起到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阿里说:“亚洲必须在未来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这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挑战。”

   而夏耀周目前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即为失地的当地农民创造足够多的就业机会。这对他来说也是个巨大的挑战。这尽管艰难,但必须这么做,也只有这么做,才能取得经营环境和秩序的“和谐”,否则,他独树一帜的“光亮”将会变得黯淡无光,甚至被那些“颤抖”的力量所“吞噬”。

   我们希望夏耀周成功,愿他一路走好!

  编后

   我们关注夏耀周,关注因他的行为所产生的争议,是因为透过这一典型个案,让我们看到了在当前中国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诸多令人难忘的原生态影像:“三农”问题;穷人与富人问题;资源与财富问题;财富与公益问题;企业与所在地居民关系;企业与政府关系;新农村建设进程,等等,它虽是一个“微缩景观”,却透过一个个细节,向我们展示了相当宏大的景象。通过这些细微而宏大的景象,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更加真实而生动的中国,我们为这些真实而生动的影像而深思,也在深思中寻找更加精准的步伐和力量。

  相关链接:

  富豪·慈善·数字

   中国富豪目前从事慈善事业的比例非常低,对社会的回报不尽如人意。一份慈善公益组织的调查显示,国内工商注册登记的企业超过1500万家,有过捐赠记录的不超过13万家,即99%的企业从来没有参与过捐赠。一份来自中华慈善总会的统计数据也显示,目前每年收到的捐赠大约75%来自国外及港台,内地富豪的捐赠仅占15%,另外10%来自平民百姓。2004年,中国国内入榜的135位慈善家共计捐款9.85亿元,约合1亿多美元。而2000年至2004年,美国50名最大的慈善家捐款总额是650亿美元。

   富人缺乏从事慈善事业的热情,民众对富人的“热情”也不高。根据中国青年报最近进行的一项调查,在3990名45岁以下的被调查者中,有大约67%的人认为中国富豪的名声或品质“很差”或“较差”,大约82%的被调查者认为富豪缺乏社会责任感,67%的人认为富豪缺乏爱心。有意思的是,在同一项调查中,世界华人首富李嘉诚当选为“最受尊敬的富豪”,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排名第二,人们投票给他们是因为他们的发家传奇和慈善行为。

  

(责任编辑:李瑞)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夏耀周 | 云南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商机在线
医 疗 健 康 保 健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