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2月5日电(记者蒋旭峰)中国国家体育总局官员5日在北京说,在承建2008年奥运会场馆设施的过程中,从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了场馆的赛后实际利用问题,力争为群众提供更多的健身场所。
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助理、中国奥委会副主席晓敏在参加“2007年(第三届)中国国际体育设施建设与场馆运营展览会”开幕式时接受记者采访表示:“在设计和建设的过程中,国家体育总局注重把为奥运服务和为百姓服务相结合,积极开发场馆的附属设施和配套措施,注重"以馆养馆",让这些体育场馆成为百姓进得去、用得起的健身场所。
”
据了解,国家体育总局负责为北京奥运会新建2个比赛场馆和改扩建6个比赛场馆,目前8个场馆都已经如期竣工并验收完毕。
国家体育总局早在2003年就率先在国内提出场馆运营概念,并在2005年和2006年成功举办了两届“中国国际体育设施建设与场馆运营展览会”。第三届展览会吸引了国内外85家公司和机构前来展示其产品、服务和创新成果。
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中国奥委会副主席王钧等国家体育总局负责人以及国际体育与休闲设施协会、国际集会经理人协会等国际专业机构的负责人出席了本届展览会开幕式并参观了展会。
与展览会同期举办的论坛还将针对中国体育场馆在实现建设、运营、管理一体化等问题进行探讨,与会者将一起分享国际专业技术和场馆实际运作的经验并努力寻求贴近中国实际的场馆运营模式。
据悉,本届论坛将突破传统意义上的体育设施建设,专业人士还将探讨场馆专业化设计、环保与节能降耗、降低运营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化等内容。
据本届展览会组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世界体育场馆建设的发展已进入到第五代体育场馆时代,体育场馆的科技含量已经越来越高。根据中国近10年来体育场馆数量平均4.1%的年增长率,预计到2008年底中国体育场馆数量将达到104万个,每万人拥有体育场馆7.9个,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体育设施市场。”
展会主办单位之一的德国科隆国际展览有限公司亚太区副总裁德瑞先生表示:“继奥运会之后,中国还将相继举办亚运会和全运会,这些在基础设施和体育场馆建设上的新投资热点将进一步激发国际企业参与中国市场的热情。”
晓敏认为中国可以充分利用本次展览会提供的国际交流平台,吸收国际先进理念,提高国内场馆设施的运营和管理水平。
(责任编辑:悲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