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的行情存在11大变数
⊙阿琪
行情运行到目前为止,部分投资者认为6000点附近是个阶段顶,但另有部分投资者也认为5000点之下已是阶段底,两者在分歧中形成对峙,而各个专业机构普遍在忙于2008年投资策略的制定。
"从紧"不破坏牛市根基
本周,央行决定大幅上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其后公布的11月份CPI是再创新高的6.9%,显然,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通胀指标创新高与存款准备金率超常规地大幅上调,使人们对调控政策"从紧"的含义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本次存款准备金率超大幅上调也被市场普遍视为"从紧"信号的第一枪。尽管紧缩政策是严厉的,通胀指标也是高居的,但近日股市行情却没受什么影响,使投资者的市场感觉似乎又回归到几个月之前的炙热氛围中。我们认为,股市对"从紧"政策没反应,这除了之前行情已经调整了近22%的幅度之外,另一个原因是,在美元处于降息周期,之前已经连续加息且效果不明显的情况下,后续有关于货币政策方面可用的调控措施空间已经不大,最典型的是,在CPI再创新高后,市场对加息的预期已经没有早先强烈;更主要的原因是,此类紧缩政策还不足以动摇A股的牛市根基,因为股市行情的根基是由公司利润增长趋势和市场估值水平所决定的,而非政策性影响。
明年行情是个"小年"
2007年已尽尾声,已经有许多投资者开始图谋2008年的行情。就当前来看,2008年的行情大致有以下变数:(1)根据"从紧"基调,2008年的股市可能将面临10多年来最严厉的紧缩政策环境。与严厉紧缩政策相对应的,是民间资本的流动性仍非常充裕,以及通胀压力居高难下,且通胀性质可能出现变化,防止结构性通胀演变为成本推动型的全局性通胀将是明年各项严峻政策的核心。因此,2008年的股市环境将比较复杂;(2)随着宏观调控的进一步落实,"中国需求"出现周期性减弱,以及美国经济的增长因次级债问题而减弱,基础能源与原材料价格可能会出现周期性回落,相应行业的景气度可能会降温,相应股票的估值标准可能会下移,从而使相应股票行情可能出现周期性的调整;(3)美国次级债危机带来的损耗将在2008年的上半年达到顶峰,受此影响下的国际股市还会有波折,也会阶段性地影响到A股市场;(4)中移动、中电信在2008年将会"海归",此前可能会带动电子与通讯板块预热,在"海归"前后又会带来市场资金流和权重结构的新变化;(5)股指期货开,还是不开仍可能是贯穿2008年的市场悬疑,在开与不开之间仍会影响到成份股与整个市场的波动;(6)2008年是奥运年,股市可能形成周期性的奥运效应,概念类股票的表现、市场祥和思维的潜意识、政策周期性地维护、投机类机构的借题发挥等有望能使行情有一个比较平稳的阶段;(7)如果2008年启动创业板,小盘股和概念股将有周期性的表现机会;(8)随着节能环保政策的推进和相关措施的深入,相对于2007年的行情,市场投资主题可能会推陈出新,但局部性主题行情多,规模性行情将较少;(9)人民币升值进度可能继续加快,这将进一步巩固升值受益股是行情主线的地位;(10)通胀是2008年的经济主题,通胀收益与通胀受损,以及两税合一对公司利润影响的优劣不均,将会继续促使个股行情进行结构性分化;(11)到目前为止,大多数专业机构预测2008年行情的波动幅度是4500-6500点,乐观一点的是4500-7500点,几乎众所一词地认为4500点是2008年行情的底部,但市场机理告诉我们,市场形成一致性认识的点位往往是最危险的。因此,在复杂性的市场形势下,对于2008年行情应注意"不破不立,破则恐慌,慌后着底"的现象。
基于以上认识,2008年行情将会比较复杂,相对于前2年的"奔牛"走势,2008年行情的波动幅度将会明显收敛,市场的财富效应将是个"小年"。
年终因素带来阶段性机会
随着岁末年初的来临,近期行情中的年终因素已经越来越明显,业绩预增和年终分配的年报效应、基金做高年度净值的市场效应、2008年新投资主题的推陈出新等构成近期行情的主要亮色。但此类个股行情在当前阶段具有独立性和区域性特征,规模性效应略差,对整个大市行情的贡献度较小。不过,这是当前阶段交易量萎缩、增量资金缺乏、大盘受权重股拖累市况下,市场活跃性资金最佳的谋利途径。由于年报效应的温度还会持续升高,这种大盘横向运动,年终题材股唱主角的行情可能还会持续较长时间,这预示着现阶段行情中交易性机会多多,策略性或战略性投资的时机尚不成熟。
高通胀构成股市上行压力
⊙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
市场研究总监桂浩明
在周一表现尚好的股市,到了本周二走出了冲高回落的行情。尽管股指一度挑战5200点,但最后是得而复失。其中的原因并不少,但是午间公布的11月份CPI指数,无疑是导致大盘下跌的一个重要因素。换言之,高通胀对股市的压力已经十分明显地体现了出来。
在公布10月份CPI之前,当时不少研究机构的预测是,虽然10月份的CPI指数可能会反弹,表明这阶段的通胀压力又有所加大,但是考虑到去年11月份的物价基数比较高,因此还是认为11月份的CPI同比有可能下降。后来,国家调整了成品油的零售价格,这使得分析师们不得不调高对11月份CPI数据的预测值,比较一致的观点是,认为11月份的CPI可能继续保持在高位而不会下降。但现在国家统计局披露的数据是上涨6.9%,这就不但是创了新高,而且是打破了多数人的预期。在这种情况下,股市也就不可能不受到这一消息的负面影响。
在不久前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决定把执行了10年之久的稳健的货币政策调整为从紧的货币政策,并且把防止物价的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如果说当时人们对此的认识还不那么全面的话,现在随着11月份CPI数据的公布,应该说人们都会认为这是未雨绸缪的举措。站在证券市场的角度,自然从中也会有许多新的感受。而有关方面反通胀、抑制流动性的政策也一定会逐步推出,所以就整个股市运行的宏观环境而言,会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处于比较严峻的状态。这种状态,不仅仅是表现在因为市场上银根被收紧,股市的资金供应会间接地受到影响。同时,可以想像的是,在紧缩的背景下,上市公司的效益不可能不受到冲击。调高准备金率对银行股的影响,大家已经在周一的盘面上看到了。如果接下去为了化解负利率状态,加快并且加大升息的节奏与力度呢?这对于非金融板块的上市公司会构成很大的压力。在高利息背景下,利息侵蚀利润的局面是最为常见的,从中国上市公司业绩的变化曲线来看,长期以来其运行方向都是和利率的运行方向相反的,如果为了解决通胀问题而大幅升息,客观上也就一定会导致上市公司利润增长的明显放缓。对这一点,作为特别关注企业业绩成长性的投资者,恐怕也就不得不多加关注了。事实上,自从中国经济结束了高增长、低通胀的格局之后,不断走高的通胀对证券市场已经构成了不小的压力。而现在,可以很明确地说,这种压力近期还会加大。
当然,也有人会提到,由于CPI指数很高,因此现在居民储蓄还是负利率,所以这会导致居民存款继续从银行向股票搬家,这样通胀高一点也不是对股市没有好处。应该说,在温和通胀的背景下,资金的确比较容易流向股市。但是,如果CPI走高到5%,且持续多月,那么情况就会变得比较复杂了,这个时候因为居民对于CPI的不断上涨会产生担忧,甚至出现恐惧,这就会迫使其投资行为趋于保守,这未必对股市是有利的。数据显示,11月份居民存款回流股市明显,这里当然有同期股市下跌的因素,但至少也表明通胀的不断攀升并不一定会导致资金流向股市。那种简单地认为CPI高一定有利股市的观点,显然是片面的。
当然,股市的运行并不完全受制于通胀水平。问题是现在的较高的通胀,的确对股市构成了压力,这是需要充分认识的。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于未来的股市走势,大家无疑应该更为谨慎。(上海证券报)
银行股风险不容忽视
⊙东莞证券首席分析师李大霄
A股市场里银行股票比较受到欢迎,在2007年高峰时,银行股票的市值占A股总市值25.9%,非常明显地表露出来对银行股票偏好,但这其中有没有隐含着市场的风险?我们对银行股没有丝毫防备之心,这样的状况是否安全?
对银行股的政策溢价期望值应该降低
中国银行业的改革除了汇金公司的注资和剥离不良资产等手段外,还需要通过上市来辅助完成改革,而这一上市任务在2007年基本完成,四大银行中已经有三大银行完成上市,大批的中小商业银行也大部分完成上市,银行类股票的市值也占到了整个A股市场的相当高位。
中国拥有17万亿的巨额储蓄,但现在长期处于负利率的状态,负利率的含义就是财富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减少。而银行以存款利率支付给储户,企业拿到的资金却是加上利差后的贷款利率,而企业的资金成本的高与低是企业发展的非常关键因素,过高的资金成本并不利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所以,我们要长期向银行倾斜维持高利差?还是照顾一下生产企业的利益是一个要深刻思考的战略问题。
我们拥有在世界范围内比较高的340个基点的利差,而正是这些高利差支撑起了银行业庞大的利润。但随着银行改革的进程渐渐接近尾声,再度倾斜银行利益的动力就没有之前强烈,这样再盼望国家采用政策手段过度倾斜银行可能性也就大幅下降。因此,投资者对银行股的政策溢价的期望值也许应该降低。期间若银行的中间业务又没有迅速成长起来的话,风险就暴露在对银行股票的过度追捧行为之中,因为我们银行的利润构成的现状是利差收入占比在85%以上。
从紧货币政策对银行股影响将逐步显现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中提出要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这是多年以来首次出现,紧接着央行在12月8日宣布提高保证金率1个百分点,从紧的气氛初步显现。在明年可能会采用总量控制的方法来进行调控,还有可能采用季度额度控制的方法来调控全年的信贷投放节奏,这将有效改变银行以往年初就完成全年大部分额度的情况,业绩的超常规的增长就会放缓,更加有可能的是,随着特殊阶段的结束,银行利益的不再过度倾斜得到渐渐修正,银行股票的高估值也许就应该重新评估。
打开国门使银行业竞争不可避免
由于银行业的特殊性,进入门槛是受到严格控制,现阶段具有垄断的特点,而在没有充分竞争的基础上,行业的利润完全靠政策维系,所以很多投资者对这个享有超然的地位的行业给予了过于乐观的预期,但风险就凸现在过度的追捧之中。因为这种政策调节只是特殊阶段的产物,并不具备长期性。从纵向比较,340个基点的利差建国以来少见,就有力地证明并不具备长期性,而以一个短期的峰值评估出来的股价并不能经受时间的检验。
更加重要的是,虽然在国内的垄断依然,但是一个不可以忽略的事实是,更加强大的境外对手已经悄然屹立在国内银行的周围,垄断将长期不复存在。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