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企划-10
动态塑造企业核心竞争力
当企业经营环境变得更加动荡和复杂时,打造核心竞争力的秘诀是什么?
■ 文/ 陈振烨
当中国市场日渐成为国际竞争的主战场时, 我们或许要重新思考一个问题了?? 要想成为全球化的企业,海外扩张是惟一的途径吗?那些活跃在国际市场的知名企业?? IBM、三星、索尼等等,他们无一不是打牢本国市场的根基之后,才开始走向海外,继而崛起于全球的。
那么对于中国企业而言,如今的中国市场既是决定生存的关键,同时也是培养国际竞争力的重要舞台。因此很多企业已经开始慎重考虑,该如何走向海外,又该如何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本届中国CEO 年会上,来自不同行业的领军企业CEO,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精彩的论道。
其中很多观点给我们极大的启发。小肥羊餐饮集团不惜放慢扩张步伐,把加盟店从六七百家缩减到三百多家,这是出于怎样的思考?国内音响第一品牌锐丰,放弃很多向其他领域扩张的绝好机会,12 年只专注于音响行业,这又带给他们什么收获?当企业经营环境变得更加动荡和复杂时,他们打造自己核心竞争力有哪些独到的秘诀?在多数中国企业希望通过扩张获取竞争优势和市场份额时,他们又该如何取舍呢?
论坛主题:中国企业扩张与在全球竞争中的跃进
主持人:
陈玮:Hay 集团大中华区总裁
嘉宾:
陈明哲:动态竞争理论创始人、世界顶级商业战略大师
奚君武:美国metrologic 公司北亚区执行总裁
徐风云:锐丰音响器材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王岱宗:小肥羊餐饮连锁有限公司副总裁
你的竞争优势在哪儿?
陈玮:根据陈明哲博士的动态竞争理论,企业竞争优势都是暂时的,它会随着时间而消失,各位的企业都是行业内的领军企业,你们如何看待自己的优势?
王岱宗:首先是大环境比较好,这几年餐饮企业发展非常快,每年以20% 的速度增长;其次是小肥羊的商业模式适合扩张和复制,这样的模式在中餐企业里并不多见;第三是小肥羊有比较好的品牌;第四就是管理团队,有经验而且心态开放,愿意去学习。
奚君武:metrologic 是家技术型公司,很多人可能不太熟悉,但是我们的产品很常见,有些产品市场占有率在50% 左右,比如机场行李扫描的条码,超市里商品的条形码,饭店点菜使用的移动设备,还有掌上电脑、移动通信等等。
虽然我们公司的知名度不高,但是从产品和市场份额来看,我们的竞争优势非常明显。其实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在中国有非常强的研发和服务团队。为什么说研发在中国有优势呢?因为符合中国市场的产品是很有竞争力的?? 不仅要求价格低,而且质量要可靠。
徐风云:锐丰音响也是一家知名度不高的公司,但在中国,我们是这个行业的老大。北京奥运会主会场鸟巢的音响设备由我们提供,可能行业内的人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锐丰在很多大项目竞标中,打败过众多国际知名品牌,而我们的优势就是专注和勇敢。
在国际品牌中,锐丰是惟一的中国企业,而我们的价格只有他们的一半,所以我们敢和国际品牌竞争。另外,锐丰十几年只做这个行业,积累下的实施和安装经验非常宝贵。
如何持续核心竞争力
陈玮:很多企业昙花一现,半路夭折,也有很多企业历经波折,但常青不倒。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你们在创造并持续核心竞争力上,有哪些独到的做法?
王岱宗:大家可能知道小肥羊的加盟体制,通过过去七八年的快速扩张,加盟店最多时有六七百家。但是扩张过快的话,就会导致管理资源跟不上,而且全国性的餐饮运营体系和平台还很不完善。如果不能很好地管理加盟店,未来将是很大的风险。
所以在过去一两年里,我们开始收缩加盟店,终止与那些做得不好的加盟店的合作,现在小肥羊有三百多家店。虽然数量减少了,但是我们希望质量有个大的提高。下决心做减法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一步。
徐风云:12 年前我们代理国外的品牌,今天现场用的音响设备,就是我们最早带到国内的。刚才我说到专注和勇敢,这是我们打造核心竞争力非常关键的因素。1994 年我们代理国外音响品牌时,每年可以做到12 个亿。当时也有很多挣钱的机会,比如说房地产,我们在广州番禺有五六百亩地,每亩都可以卖几百万元,前几年很多开发商动员我们搞房地产,不过我们最终都放弃了,还是希望踏踏实实做自己的音响品牌。
说到勇敢,我的感触很深。在2005 年南京十运会的时候,因为这次十运会是奥运会前的最后一次彩排,所以如果能够成为音响设备提供商,就等于有了半张奥运会的入场券。当时有十几个国际音响品牌去竞标,锐丰是惟一的国内企业。刚去的时候,很多人都笑我们,认为我们没有这个实力。但是经过半年的竞争,我们打败了所有国际品牌,这也结束了中国大型运动会一直用国外音响品牌的历史。
说实话,过去我们与国际品牌竞争的时候,的确感觉到有很大的差距,完全是凭借一种勇气。鸟巢的项目也是如此,成为鸟巢音响提供商以后,很多国外的厂商专门来买这套设备。所以锐丰一路走下来靠什么?靠的就是专注和勇敢。
奚君武:在打造核心竞争力上,还是我刚才说的两点?? 研发和服务。我们的研发队伍敷衍都在中国,因为符合中国市场的产品很有竞争力,我们全球95% 的产品是在中国生产。现在很多跨国公司把生产和研发转移到中国,甚至是印度。虽然成本下降了,但是对品质的要求却没有降低。所以本地化的研发具有优势,如果客户要求开发个性化的产品,我可以比竞争对手用快得多的时间,给客户拿出解决方案。
另外要特别谈谈服务。很多跨国公司在本地比较注重品牌优势,可能在服务方面考虑得不多。 而服务恰恰是我们的竞争优势,比如在“五一”和“十一”,我们会派技术人员到现场为客户的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即使设备没有故障,我们也希望通过这种服务,防患于未然。还有就是本地化的货源优势,客户的设备出现故障,我们随时可以更换,当天可以把备用设备寄到客户手里。
海外扩张并非惟一途径
陈玮:正如陈明哲博士所说,中国“再崛起”已经将中国企业引导到一个关键的时刻。一方面本土市场有很多机会,另外是准备进军海外,你们是如何看待海外扩张的?
王岱宗:小肥羊获得风险投资以后,如何进行海外扩张,是我们一直考虑的问题。如果我们不去推展海外市场,可能丧失了好机会,如果要去,也将面临很大的风险。所以分析各种因素之后,我们决定放慢进军海外的步伐。主要是不希望管理资源太过分散,这与在国内收缩加盟店的考虑是一样的。
另外也考虑到,目前海外市场还不太成熟,而且从财务的角度,我们在国内投资一家店,回报率在30% 左右,三年可以收回成本,但在海外投资一个店的话,成本至少要五年才能收回。如果海外拓展具有战略意义的话,当然也可以做,但是要非常谨慎。
徐风云:我们海外拓展可能算比较早的,1996 年我们在美国买断了全球最大的两条音响生产线,同时还获得了品牌,我可以说,这就是锐丰自己的品牌。很多老外来中国就是帮我们卖货的,设计、画图都是中国人自己做。我很赞同陈明哲博士的观点,中国现在就是最大的国际化市场,我们已经身在其中了,需要在中国本土把自己的实力展现出来。
奚君武:我过去任职于两家比较大的跨国公司,第一家公司已经被摩托罗拉收购,第二家是现在的metrologic 公司。如果从跨国公司的角度来看国际化的问题,我们会看到,不同的公司,不同的产品,不同的品牌,都有不同的策略。比如我任职的第一家公司是行业内的老大,它的产品和品牌优势很明显,那么到了中国市场以后,它的做法就是找中国最大的分销商合作,更多的是在本土与其他跨国公司竞争。
metrologic 公司同样具有竞争优势,但是品牌不那么强。我们在本土也是与跨国公司竞争,当然与国内企业也有竞争关系,同时也希望竞争伙伴能够成长。如果我们把研发放在美国,主要是与美国的企业竞争,那么放在中国,就可以同中国或者亚洲的企业竞争市场。
其实从跨国公司的角度,它们都在不停地研发,因为竞争会不停地逼着它往前走,只能开发更高端的产品。跨国公司总会有一系列的办法,把自己的优势体现得淋漓尽致。
陈明哲:我本身对专注特别有感受,所以很赞同徐风云先生的观点。我觉得策略和战略,讲来讲去就是专注,执行,讲来讲去就是毅力。如果再加上勇敢,就更不得了了,他就有办法走出去。
小肥羊给我的感觉是,这家企业知进退。我们通常只知进,而不知退。其实我很担心,一些国内企业在不该出去的时候走出去。如果能够抵抗各种诱惑,这是很不容易的。包括徐风云先生提到,他们因为专注而放弃很多挣钱的机会。
再就是如何走国际化的问题,其实是有一定步骤的。首先是先走所谓文化同质性很高的区域。比如中亚,与中国的文化比较接近;然后再往所谓地缘比较远的区域,这样一步一步走下去。
刚才奚君武先生讲到和跨国公司竞争,这就是竞争的不对称性。道理很简单,从A 到B的距离,跟B 到A 的距离不一样,也就是说,甲公司把乙公司当主要竞争对手,但乙公司不一定把甲公司作为主要竞争对手。这就是让对手不太注意你的威胁性。
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国际市场。要想成为一家全球化企业,海外扩张并非惟一途径,中国不仅是你本国的市场,也是培养你在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场所。
附文
对 话
王岱宗:传统文化在中国企业走向国际的时候,能够起到什么作用,应该起到什么作用?
陈明哲:我觉得中国文化要从几个层面来看,比如在西方有一个长期和短期问题。西方企业家说要考虑长期,我说长期是指多久,他说是两个季度、六个月。
再就是文化的特色。今天我们谈到产品文化、企业文化,还有国家文化。联想跟IBM 是个很有趣的现象,企业文化比国家文化更重要。怎么说呢? IBM 和联想整合过程中,中美文化没有冲突,但是后来联想引进一批戴尔的高管,戴尔文化却和IBM 文化有了冲突,所以麻烦就出来了。
对 话
徐风云:我们国内的企业家最需要向国外的企业家学习什么?
陈明哲:互补的地方很多。西方企业家有个共同点是,他们重视分析能力。中国企业家的执行力比较强,回到文化、战略和执行这三个环节。如果中国企业要跳跃式前进,就要把西方的长处??完整的理论体系跟文化的优势、执行力结合在一起。
陈玮:我也有同感,中国CEO 跟西方CEO 相比,过于重直觉,而轻视搜集、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因为过去机会太多,靠拍脑袋就可以了,往往重于进攻,疏于防守。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