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展望论坛”由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搜狐网 金融界 中信出版社共同主办,邀请众多学者、政府领导、企业家盘点2007经济,展望2008发展,并对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来中国经济的发展作一次全面的回顾。第三场主题: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邀请到国家发改委国有资产研究中心高梁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吕政所长,以及北京大学工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谢天宇教授进行一场精彩的对话。以下是搜狐财经从现场发回的报道:
吕政:其实产业选择不是算命,产业选择是有规律可循的,这种规律,比如说日本有一个经济学家叫小元,他提出一个小元定理,所谓先导性的或者主导性的产业是由需求来决定的,需求收入弹性系数决定了这个产业未来发展的前景,也就是说当需求的增长与居民收入增长的比例,他们之间的比例关系如果大于一的情况下,这个产业一定会增长很快,就是说通常表现为,比如说这个产品社会的需求、消费需求的增长率,与当年和这一个时期居民收入增长率之比,大于1说明需求增长的快,比收入增长还快,这个产业应当是先导性产业,是增长性比较快的产业。 但是就中国而言,由于需求是多样性的,随着人均国民收入的提高,需求的结构也在发生变化,需求结构也在升级,只是说这个阶段某些产业增长快,不能说其他产业就没有需求了,比如说粮食永远有需求。而技术创新或者科技创新是根据整个国家不同的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的地位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来选择科学技术创新的重点。大家知道2005年公布了国家的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这个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全面的阐述了未来中国科学技术进步的方向或者是科学技术创新的方向,同时又筛选出一些科技创新的重点。 这个重点有16个重大专项,实际上就是覆盖了所有的产业。但是首先摆在最前面的,或者说这16个钟点首先要解决制约中国未来发展的瓶颈,中国未来发展的瓶颈主要的制约因素是什么,首先第一位的是能源领域的创新,从能源的开采到能源的加工、以及到能源的消费,整个全过程,如何用新的科学技术解决中国能源供给不足的矛盾。比如石油开采,石油储量低,但是我们石油可采储量低,能不能把现在埋藏在地下的石油更多的开采出来,就需要在开采技术上有突破。比如说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70%左右是煤炭,煤炭又带来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的排放,那就需要解决煤炭在消费过程中带来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的排放,就需要研究能源的技术。 比如常规的矿物质的能源储藏有限,就需要有替代能源,比如新的清洁能源、替代能源,比如要开发新的替代能源的技术,所以说16个重大专项是能源技术从开采到消费到加工,仍然是未来技术创新的重点。 再比如关系国计民生的粮食安全问题,在有限的土地上如何确保中国主要依靠自己来解决中国自己的粮食问题,农业的稳产、粮食的稳产、高产,以及无公害的绿色的食品等等,我们说技术升级不完全说升天到升空探测才是未来的方向,实际农业的技术进步、科技的开发也是重点。 第三,关系到亿万群众的健康,就是生命科学技术、生物工程技术、医学技术、卫生防御技术,是涉及到13亿、14亿和更多人口未来的声名赫健康问题,所以把这个也作为重点。 第四,比如装备制造技术,仍然是国民经济物质技术的基础,不管是哪一个部门,都需要由现代的技术装备来武装,从机床到重型成套设备,从机床到运输设备,包括机床、汽车、管道运输,包括发电,这些重大技术装备也是作为今后技术创新的重点。 再就是新材料技术,另外就是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比如说极端制造,就是超细制造。像大规模集成电路,现在中国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的消费需求占世界是20%,甚至更高,但是生产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的装备制造,我们几乎全部以来进口,这样就受制于人,什么概念呢?比如我们的中芯国际,中芯国际是台商在大陆投资的,还有我们自己的花红、华金,生产大规模集成电路都需要从日本、美国、法国、德国进口,但是进口有一个条件,定期检查你的芯片生产线生产了什么样的产品,如果发现你生产军工委托的产品,就会封锁你,就不会再给你这种装备。所以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装备制造是整个未来IT产业的基础,所以这种超细微加工的制造装备,这16个专项的筛选也是经过科学家、经济学家和工程技术专家,根据中国国民经济未来发展的方向筛选出来的16个重大的领域,所以这个方向是非常明确的,所以今后的5年、10年,甚至到2020年,这些领域都是中国产业技术创新的重点。
(责任编辑:康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