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2月20日电(记者赵晓辉、姚润丰)今年,我国粮食生产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粮食总产量有望超过1万亿斤,实现了粮食连续四年增产。虽然形势喜人,18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全党必须增强做好“三农”工作的紧迫感,粮食安全的警钟要始终长鸣。
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认为,国际粮食市场、气候因素、农业劳动力结构的变化以及政策激励作用下降等都使我国保障粮食安全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
受全球粮食产量下降和消费持续增长的影响,近年来,全球粮食供求关系偏紧,粮食库存不断下降,总体粮价持续上涨。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全球小麦库存降到近30年的最低水平,低于17%至18%的安全警戒线。今年上半年国际小麦平均价格为每吨175.1美元,较2005年全年平均价格上涨了28.1%。特别是国际石油价格的不断攀升,不仅刺激了粮食的能源化利用,而且增加了粮食运输成本,局部地区的粮食供求失衡状况将逐步加剧。
气候变暖对农业的影响也不容乐观。近几年我国极端天气气候明显增多,使农业灾害发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加大了农业防灾减灾、灾后恢复生产的难度和压力。
农业部提供的数据显示,最近三年,我国粮食生产因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越来越大,具体损失数字从2004年的610亿斤增加到2006年的894亿斤,而今年前9个月就达到890亿斤。此外,气候变暖也明显增加了病虫害发生的频度、重度和防治难度,增加了粮食生产成本。
近几年来,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呈明显加快趋势,这一方面使得农业劳动力结构呈素质下降和老龄化趋势,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商品粮的需求量,粮食供给压力增大。
今日国内聚焦
(责任编辑:悲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