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式挂牌成立近3个月后,中投公司12月19日晚亮出了最新投资动向:将出资约50亿美元,购买美国摩根士丹利公司发行的一种到期后须转为普通股的可转换股权单位。如果不算近日少量参与中铁H股IPO,这是继入股黑石后,中投公开的第二个大动作,由于这笔交易占中投可投资总额十二分之一,加上摩根士丹利的独特地位,因此引起海内外高度关注。
根据中投和摩根士丹利达成的交易协议,此种可转换股权单位期限二年七个月,按照年息9%按季支付利息,到期后转换成摩根士丹利公司上市交易的股票,转换价格最高不超过参考价格的120%,股权单位全部转换后,中投持有摩根士丹利公司的股份将不超过9.9%。
简单地理解,这应当是一种比较独特的被动型固定收益投资品种,它融合了可转债和期权两种金融产品的特性,对投资方的权益有所锁定,也有所限制,反过来对被投资方的权益也就有所保护。至于谁在这样一笔交易中更占便宜,则需要进一步了解交易细节和相关约定。
当然,有些数字现在也可以大致算清。比如在未来两年七个月时间里,中投可获得约12亿美元的利息收入,这远高于同期投资美国债券的收益,而且不受股权转换前市场波动的影响,从而保证了这笔投资在到期转换时,基本上不会重演类似持有黑石股份而出现的账面亏损,因此看起来是满划算的一笔买卖,也表明了中投在重大投资决策上的明显进步。
更积极的评价因此倾向于认为,中投这笔投资是恰逢其时,等于趁美国次级债风波,抄了摩根士丹利未来股价的一个底。比如曾供职摩根士丹利的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就声称,以50亿美元获得摩根士丹利近10%的股权,成为其第二大股东,是很有价值的投资。而类似中投的亚洲国家主权财富基金,近期的确在美国市场不断出手,收购金融机构股权。从这个角度上说,新成立的中投也是赶上了这股热潮,其投资思路、方向和选择开始有些章法了。我们还应当相信,在具体交易和细节约定上,后动的中投,应当会充分吸取其他亚洲国家主权财富基金近期投资华尔街金融机构的各种经验教训,尽可能争取更优条件。
不过,细心些的人更敏锐地关注两年七个月后,中投将以什么价格,将股权单位转换成摩根士丹利公司的股份?或者说,到时候进行转换的参考价格如何确定?会不会出现因为参考价格过高,而使中投可能持有的摩根士丹利股份大大下降?
中投就此披露的信息并不充分,因此也引起外界的猜测和担忧。有分析说,中投注资等于坚定看好摩根士丹利的增长潜力,这给全球资本市场的信号非常积极,摩根士丹利的股价大幅上涨是肯定的。虽然未来两年多时间里,中投可获得24%以上的利息收益,但如果最终进行股权转换的价格过高,还不如按现价直接买入摩根士丹利的股票更合算些。
这就需要交易双方进一步解释了,特别是对中国人而言,我们比较容易评价投资黑石的账面亏损,也可以理解9%的年收益颇为合算,但可能会不太明白这种有些强制意味的转债股权单位究竟有何价值。毕竟两年多以后的事,存在太多不确定,而不确定就意味着风险。
倒是远在美国的中投副总经理汪建熙,不经意间给出的一个信息,让人略感安慰。据他透露,两年多以后进行股权转换时要参考的价格,“由2007年12月17日开始的这一周确定”。而该交易公布时,已经是美国时间12月19日早上,这一周里的两个交易日已经过去。这一交易虽然刺激了摩根士丹利股价在当天大涨,但我们应当相信,交易双方可以确定一个相对公平的参考价格,以确保两年多以后中投进行股权转换时,比现在直接购买股份更合算。
我们也有理由相信,这种可能形成的合算买卖格局,是中投充分审时度势,恰当利用摩根士丹利急需资金的特殊情况而获得的战略性投资机会。甚至最高不超过10%的股份转换约定,也有利于中投未来顺利操作,而不必经美国有关监管机构审核。而相比于黑石,摩根士丹利更代表华尔街的传统与实力,中投巨资入股这样一个老牌资本主义的超级金融机构,按正常情况很可能碰到许多麻烦,甚至容易被美国某些政客搅局,造成投资交易难以达成的僵局。
而现在这种听来有点陌生的可转换股权单位,则比较好地满足了摩根士丹利的现实需求,也在事实上回避了中投成为摩根第二大股东的敏感性。美国人也将有两年多的时间,慢慢接受这一现实,毕竟中投的钱也不是白给的,除了要拿利息,还得有转换成股份的权利。相对于当年中海油公开叫价竞购优尼科的激进做法,中投的投资路径和策略设计,无疑要高明得多,也更符合金融投资的惯例,难怪华尔街上下谈起来虽难免有些酸溜溜,但基本还算接受。
更进一步分析和评论,当然还需要观察,特别要基于更充分的交易细节和约定。不过,从中投此次交易决策与操作来看,我们应当感到更多一些的宽慰。如何管理数额庞大的国家主权财富基金,在全世界都是难题,对中国这样一个初步建立市场经济体系、刚刚开始全球化金融投资的发展中国家而言,管好国家主权财富基金就面临更大的挑战,更多的压力。
因此在观察、评论中投的每一笔交易时,我们都需要有更大的耐心,更多的理解,特别是要从大处着眼,看到设立、管理这笔巨额资金的不易,更着重关注每一笔投资的战略价值。当然,对中投的管理层和投资团队而言,则必须始终以国家利益为重,全面运用好专业知识,尽可能准确地做好方向判断和风险评估,有选择地进行有战略价值的投资,既稳步实现国家主权财富基金的保值增值,也为更多中国资本走出去探索积累宝贵的实战经验。
(特别提示:本文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李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