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裴衡萍夫妇终于在上周陪着老母亲到丽江去“闪旅”了4天:老裴每年的年休假有半个月,2007年里,一直在忙一个综合改革的试点,把早就答应老母亲坐一回飞机这件事一推再推。更重要的是,这几天假期,是衡萍公司老总特意给衡萍这个总会计师几天假期的“嘉奖”。
从丽江回来,衡萍一算账,来回一个人才500元的机票,其他消费也比节日里省,这个“清静的假期”感觉很“划算”:既没影响工作,又尽了做晚辈的孝道,自己还放松的休息了一周,花费反比预算大大节约了。
和老裴两口子的经历不同,更多的人可以在明年1月1日起,就提前安排好自己的带薪休假计划了。备受关注的《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和前期讨论的黄金周休假调整方案一起,日前由国务院公布。与征求意见稿相比,条例加大了对用人单位的约束力度,规定对职工应休而未休的年假天数,单位应3倍支付报酬。对此,从上述这部“条例”的内容看,无论是应休而未休职工年假天数应按日工资3倍支付报酬还是探亲假不冲抵年假,或是欠假不整改要加赔偿金的规定,其中所透露出的对劳动者权益的倾斜性保护原则,应当说是清晰可见的。
这两天,要说最热的词是什么?一定是“质疑”。你看,从“周老虎”这个专有的词一火就是两三个月就可见一斑。所以,当前一段时间国家发改委在网站上公布了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同时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听取社会的意见,对“黄金周存废”的调查,很多人是带着观望犹豫的心情去投上自己一票的,结果是赞成和反对的几乎是“旗鼓相当”。
“这头取消了,那头能休得了吗?”
这说明,这种质疑和众多的担心既来自于一项涉及民众利益的公共政策,其制定和出台需要更为开放的、透明的、完善的民意吸纳机制,更是因为劳动者的休假权利长期得不到保障的现实。
1995年,带薪休假制度就被写入了《劳动法》,但12年“弹指一挥间”,这条制度却一直未得到强有力的实施,而我国劳动关系的现状也决定了“带薪休假”依然是少数人的权利。所以,被公众批评为“一项仅仅写在纸上的权利”,只是个“画饼”,就不奇怪了。
其实,已经有更多的人认识到,在社会生活中,一些公共政策,由于其所涉及的往往是和民众最贴身,最关切的利益攸关,参与讨论和参与决策,拥有“质疑”的声音已经是自己的一份权利,甚至是促进社会进步的一种责任了。有时,一次小小的质疑,虽然事情并不大钱也并不多,但其中所透露出来的探求公平的信息和最后得到的改变模式最能教育民众认识“权益”的真实含义:一位律师很较劲,因为在火车上买了食品没有得到发票,而把铁道部告上法庭。现在的结果是火车上所有出售食品的地方,都准备了发票。在这里,律师的小诉讼,就是文明的一大步。
带薪休假无疑是一件利民的好事。但还会有人“质疑”,中国的特色就是什么事情都需要来个行政的“一刀切”吗?还会有人“质疑”,休假立法固然重要,可如果缺少强有力的监管以及相关违法问责的执法机制,这个带薪年假的规定会不会依旧落入“纸上权利”的困境?还会有人“质疑”,由《劳动法》到《劳动合同法》的演进,并不能一蹴而就地解决现今的社会劳动环境里的问题,由于诸多的就业“潜规则”实际的存在,要让这种权利真正成为劳动者所普遍享有的自由,更重要的,劳动者者期待的有效性执法监管如何能早一步“落地”?
据有关公众调查显示,国家公布正式《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以后,仍有67.2%的人悲观地认为,自己单位不能很好地执行这个《条例》。在某些调查中,被调查者选择不休假的竟占到70.62%。
一个国家的法定节假日制度,从来不是简单的休息制度,而是这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的重要反映;不仅表达着人民群众的权利,也表达着一个国家的文化追求与“民众感受”。中国的人均GDP已经迈上了2000美元的台阶,生活水平的提高呼唤着生活方式的变化。
也许,让保护民众权益的法规“走下纸面”,以和“民众感受”合拍,其真实意义还有待时日的证实。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