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认为长安福特目前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黄金阶段,08年新蒙迪欧的销售能够为公司新增超过5亿以上的投资收益,维持“推荐“评级。
投资要点:
维持“推荐“评级作为福特在中国唯一的乘用车合作伙伴,
长安汽车能够独占性的分享福特在中国高速发展所带来的业绩提升。
08年随着福特新蒙迪欧的销售,预计公司业绩有望延续高速增长。我们预计公司07、08、09年EPS分别为0.41、0.71、0.89元。维持对公司的“推荐”评级。
新蒙迪欧旺销推动08年业绩增长自07年11月8日正式公布价格上市以来,蒙迪欧已经取得了市场的广泛关注。根据我们在4S店的实地调查,目前经销商处的订单已经排到2008年3月,需要加价近2万才能提前拿到现车。我们预计新蒙迪欧08年实现销售7万辆,为上市公司新贡献利润超过5亿以上,成为带动长安业绩增长的主因。
长安福特具有持续增长动力除了已经上市的新蒙迪欧以及马自达2,长安福特未来还将陆续引进新嘉年华、马自达3换代款、S80,新款SUV等具有竞争力的车型。随着销量的增加,南京长安福特发动机工厂也将逐步实现盈利。
本部轿车业绩难有起色长安汽车自主品牌轿车产品奔奔目前最大的作用在于利用闲置的产能,由于定价较低,基本不能实现盈利。08年的两款新车CV8和V101公司预测也仅仅各有1万辆的销量,同样难以贡献利润。
微车业务可能会有改观公司今年对微车业务进行了结构上的一些调整,本部专注于长安之星II代的生产,公司也加大了对于微车业务的投入。从08年开始,微车业务的销量有望小幅提升。
研发费用加大投入对盈利影响较大公司08年将新增2亿的研发投入,研发费用可能从07年的3亿提升到5亿,预计本部轿车和微车的增长很难抵消研发费用的增加,对08年业绩将会产生消极影响。
1、在长安福特的带领下走向致胜之道
在汽车行业整体发展不发生大的转折的前提下,我们维持对长安汽车的“推荐”评级。我们看好公司的主要理由有:
中国汽车行业处于黄金阶段从国际经验及中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国内的汽车保有量和人均汽车占有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未来几年内汽车行业有望保持15%以上的平均增长速度。而长安福特由于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增长速度有望领先于行业平均水平。
新蒙迪欧的热销长安福特新蒙迪欧自11月正式上市以来,持续热销。根据从公司处的了解,新蒙迪欧的订单目前已经排到08年2月以后,在部分4S店需要加价才能够拿到现车。我们认为新蒙迪欧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未来两年内将成为长安福特主要的盈利品种。
长安福特的持续增长能力除了已经上市的新蒙迪欧以及马自达2,长安福特未来还将陆续引进新嘉年华、马自达3换代款、S80,新款SUV等具有竞争力的车型。福特目前已经把中国市场的定位从“全球最重要的市场之一”提升到“全球最重要的市场”,并将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入。作为福特在中国唯一的乘用车基地,长安汽车将从福特定位的改变中得到最大的受益。
微车资产展露希望本部今年对微车业务结构做了一些调整,推出长安之星二代,强化货运功能,将长安之星一代转移到南京长安进行生产,并在销售渠道上进行了一定调整。我们预计08年公司微车销售会略有增长,部分抵消本部轿车业务亏损的增加。
2、中国汽车行业处于黄金阶段
2.1、汽车行业未来10年看好
从国际汽车产业发展历史来看,人均GDP超过2000美元是轿车快速进入家庭的时期。我国06年人均GDP已经超过2000美元,考虑地区不平衡,我国这个进程已经开始(国内一般认为02年为轿车开始进入家庭的开始)。
06年底我国民用汽车保有量为3586万辆,每千人保有量为28辆,而世界平均水平05年底为137辆。即使未来10年达到目前世界平均水平的80%,年均增长率将达到15%,考虑到汽车报废,则需求增速高于15%,如果再考虑到出口因素,销量增速会更高。
从人口年龄分布情况来看,到2015年具有消费力的人口(30-50岁)数量开始走下坡路,我们目前正处于这个浪潮中。
2.2、轿车增长快于行业速度
从国外过去发展情况来看,轿车所占比例随着收入的增加迅速增加,基本稳定在80%左右,但随着收入到了较高水平,轿车所占比例反而有所下降。
目前我国民用轿车保有量1545万辆,所占比例为43%,随着收入的提高轿车占有率会迅速提高,这意味着轿车销售增长速度会大大高于12.5%。
2.3、轿车价格开始趋于稳定
从目前汽车行业的盈利水平看,毛利(15%左右)与销售利润率水平(4.5%)与全社会及国际水平接近。这一方面削弱了厂商大幅降价的经济基础,另一方面也降低了外来资本进入该行业的吸引力,行业竞争格局没有继续恶化的迹象。此外,国家有关部门在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方面加强了控制,也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产需基本平衡的运行局面。
3、长安福特:渐显强者之风
3.1新蒙迪欧的上市为08年的高增长打下坚实基础
新蒙迪欧致胜自11月8日正式公布价格上市以来,已经取得了良好的市场反应。根据我们的了解,目前订购踊跃,公司已经积累有超过1万辆的订单,完成现有订单就需要到08年2月以后。目前在部分4S店,需要加价才能够提到现车,不然就只能等到08年3月以后。
新蒙迪欧是福特近年最重要的研究成果,相比老款蒙迪欧,在外形、动力、操控及安全性上有了较大提升,并且几乎与欧洲同步上市,这也充分表明了福特对于中国市场的重视。我们认为,新蒙迪欧相对竞争对手具有自己的独特优势,未来有望维持5000辆以上的月销量。预计08年全年销量在7万辆左右,有望为上市公司新增5亿元的投资收益,成为带动长安汽车利润增长的最大动力。
3.2新车型不断推出打造黄金组合,长安福特未来成长空间无限
在新蒙迪欧投产之前,长安汽车一直面临着产品线过窄和对明星车型福克斯的过度依赖。但是从08年开始,以新款蒙迪欧的引入作为起点,福特将陆续把一些有竞争力的车型引入中国。除了已经上市的新蒙迪欧以及马自达2,长安福特未来还将陆续引进新嘉年华、马自达3换代款、S80,新款SUV等具有竞争力的车型。福特目前已经把中国市场的定位从“全球最重要的市场之一”提升到“全球最重要的市场”,并将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入。作为福特在中国唯一的乘用车基地,长安汽车将从福特定位的改变中得到最大的受益。
3.3南京基地将解决产能瓶颈问题
目前长安福特在重庆工厂的年产能约为25万辆,如果预计新蒙迪欧明年能有7万辆的销量,那么产能在08年已经达到饱和,对于长安福特未来的发展将形成极大制约。因此长安福特在南京投资兴建了第二个乘用车基地。新落成的南京基地面积约为重庆的8倍,整车厂一期产能16万辆,二期建成后能够达到45万辆;发动机工厂一期产能35万台,最终产能将达到75万台。另外,福特还投资了2.2亿元建成全球研发中心,未来计划每年研发费用率达到5%以上。
产能瓶颈的解决为长安福特未来的高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南京工厂可以很好的辐射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同时大幅度降低物流成本。而研发中心和发动机工厂的建成对于福特产品的国产化提高及成本节约具有长远意义。
4、冰火两重天,自主品牌道路表现平淡
相比于长安福特马自达的蒸蒸日上,我们对于公司本部业务的发展持较为谨慎的态度。
公司自主品牌产品主要有两块:微车业务和轿车业务:
4.1微车业务有转暖的希望
目前微客业务中,上汽通用五菱占据着市场第一的位置,市场份额相比长安汽车以及南京长安领先优势明显。凭借良好的运作和规模化经济效益,目前上汽通用五菱盈利情况较好,而长安汽车的微车业务基本处于微利情况,盈利能力大幅落后于上汽通用五菱,南京长安更是处于亏损的境地。微卡领域,由于河北长安的错位竞争优势,经营情况较好,预计每年盈利约为3000万左右。
微型车是公司的基础产品,公司在04年以前的巅峰时期微客的市场占有率达到36%,但是近年来微车业务有所下滑。我们分析其主要原因是由于长安之星一代产品老化,不能适应农村市场对于货运能力的要求;并且销售渠道多为直销,成本和市场反应能力都不理想。针对这些情况,本部今年对微车业务结构做了一些调整,推出长安之星二代,强化货运功能,将长安之星一代转移到南京长安进行生产,并在销售渠道上进行了一定调整。我们预计08年公司微车销售会略有增长,部分抵消本部轿车业务亏损的增加。
4.2轿车业务难有起色
07年1-11月本部轿车奔奔销量4.6万辆,预计全年销量5万辆左右。公司于04年投资9亿建设了12万产能的自主品牌轿车生产线,但是由于产品缺乏产能闲置问题较为严重。奔奔目前最大的作用在于将轿车生产线的产能利用起来,由于其定价较低,基本不能实现盈利,用公司的话说是卖一辆亏一辆。08年公司还将推出两款新车CV8和V101,排量分别为2.0升和1.5升,在公司的规划中,这两款车明年的销售目标分别为1万辆,也难以实现盈利。江铃控股本部由于产品销量较少,目前处于亏损状况,何时能够盈利尚难以判断。
另外,预计公司08年将新增2亿的研发投入,研发费用可能从07年的3亿提升到5亿,我们认为本部轿车和微车的增长很难抵消研发费用的增加,对08年业绩将会产生消极影响。
5、维持“推荐”评级
5.1盈利预测基本假设
1.汽车行业整体的增长趋势不发生大的转折,福特汽车在未来几年内仍然把长安福特作为唯一的乘用车生产基地;2.长安铃木的盈利保持稳定;3.本部产品不发生大的亏损,暂时不考虑未来轿车产品盈利的可能。4.公司合资产品所得税未来仍然按照15%执行
5.2盈利预测结果
我们预计公司07、08、09年EPS分别为0.41元、0.71元、0.89元,按照08年30倍PE,我们认为公司合理股价应当在20元左右。
我们认为长安福特马自达在未来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基本确定,并且对于长安汽车的业绩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能力。因此我们维持对长安汽车的“推荐”评级。
5.3风险提示
汽车行业增长未来出现长期停滞的情况
由于无序的激烈竞争导致恶意价格战出线
福特在中国寻找第二个乘用车合作伙伴 (来源:朱学东)
搜狐证券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搜狐证券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郭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