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频道 > 国内财经

200万-700万年薪QDII全球募贤 内地基金人士惆怅

  “我认识的不少熟人现在都在考虑,是否要回国来加盟国内投资机构。”12月21日,在法国巴黎百富勤北京的办公室里,公司总经济师陈兴动在电话那头对记者说。

  QDII业务开闸以来,国内投资机构向全球投资人士发出了召集令。

与国际接轨的薪酬体制和爱国思乡的情愫交织在一起,成为打动这些海外精英的主要原因。

  上海某基金公司督察长告诉记者,业内委托猎头公司给QDII投研人员开出的每年薪酬高达200万-700万人民币。

  而上海某著名咨询公司2007年对国内24家公募基金所做的摸底调查和评估报告显示,基金经理岗位的平均收入为70万元。显而易见,QDII投研人员的薪酬是国内基金经理至少3倍以上。这一水准亦超过了台湾、韩国共同基金从业人员的薪酬水平。

  即便报出如此高价,优秀的投研人员依然难觅。不少内资投资机构正在思索,不计成本开展QDII业务是否理性。

  对此,陈兴动表示,金融开放比产业开放要困难得多,要想在这条路上有所突破,“引进人才是唯一的路”。

  全球招募风行

  自2007夏季中国证监会正式启动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业务(QDII)以来,招募QDII投研人员成为一时潮流。

  上海某内资基金公司督察长告诉记者,虽然业内给QDII投研人员开出的薪水在200万-700万人民币之间,但优秀的投资人士依然难求。

  上述人士透露,这个数字,超过了台湾、韩国甚至美国部分共同基金投研人员的收入,在亚太新兴市场中,仅低于香港的平均薪酬。

  “在香港市场,行业研究员的薪酬在10万-20万美金上下,优秀基金经理的薪酬虽然也有天价,但200万人民币可以招到外资金融机构的中层人员。”麦格理投行一位中方员工告诉记者。

  他坦承,周边已有不少熟人受到了猎头的骚扰,“国内招聘QDII人员如此迫切,必然要支付比平时高出几成的溢价。”

  业内人士认为,“1+3”人才储备的硬框框是促使国内投资机构高薪揽人的重要原因。

  在中国证监会2007年6月颁布的关于《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境外证券投资管理试行办法》(简称《试行办法》)中,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应具有“1名具有5年以上境外证券市场投资管理经验的中级以上管理人员和3名具有3年以上境外证券市场投资管理经验的人员”。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4名以上合格的境外投资人员,投资机构根本拿不到QDII业务的“准生证”。

  热潮或将消退

  截至目前,已有十家基金管理公司、四家证券公司和多家商业银行、保险机构获得了QDII业务牌照。为此,投资机构正在支付着高昂的成本。

  上述评估报告显示,作为国内薪酬整体水平最高的行业,2006年大牛市以来,基金行业薪酬整体水平较前几年不断攀升,但国内公募基金的基金经理和研究员的平均薪酬仅为70万和50万元。

  某内资基金督察长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单单一位海归业务人员,每年的薪酬支出都在两百万以上。这和国内基金经理的报酬有3倍的差距。

  “这还仅仅只是一笔开支”,他说道,公司要想顺利发行产品,还要花巨资搭建后台清算系统、聘请外方投资顾问。这样的投入,使得开展QDII业务只能是赔本赚吆喝的买卖。

  为预防QDII出海水土不服的情况,基金公司大多选择了一家境外投资顾问作为合作对象。比如南方选择梅隆集团,嘉实选择德意志资产管理公司等。

  基金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从目前发行的几只产品来看,外方大多采取了管理费分成的办法,但中方要承担巨大的前期投入。

  考虑到开展QDII业务的成本确实高昂,不少国内机构正在重新思索公司的定位,自己的优势是什么,自己的资本实力如何等。

  某基金人士认为,理性的思考过后,投资机构热捧境外投资人士的现象可能退潮。

(责任编辑:铭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陈兴动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商机在线
医 疗 健 康 保 健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