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在有关媒体捅出国际投行瑞银“做局中石油”以后,瑞银集团投资银行中国区负责人在约见国内媒体时声称,有关
中国石油计划回归A股的信息早在去年就已由有关部门透露,几乎可以说是一条公开信息,瑞银集团旗下的资产管理机构、财富管理机构以及自营机构买入中国石油H股完全是一种市场行为,与瑞银证券担任中国石油A股承销商没有任何联系。
然而,海内外专业人士均认为,瑞银负责人的表白并未披露出问题实质,存在偷换概念等问题。更有媒体认为,“瑞银内幕交易门越陷越深,
中国神华正是先例”。
问题是,对于瑞银这样的国际投行,目前的监管体制下是很难监督的,即使现在媒体捅出了这样的问题,瑞银只要说没有,大家拿他又有什么办法呢?
大众评判台
谭晓鸿:关键要调查取证
光是指责而没有切实证据是没有意义的。目前最重要的是,相关部门要进行调查取证。如果瑞银没有违规,它赚得再多,你套得再深,你也拿它无可奈何。
励俊:指望道德约束不切实际 没有健全的法律做保证,道德是根本无法约束金融。指望跨国投行考虑散户们是否被套牢,可以说不切实际。当务之急还是抓紧健全金融领域的法律法规;个人投资者则更应保持冷静和独立的思考,加强风险意识。
曹中铭:肯定有漏洞 即使相关事实真的存在,瑞银在其声明与澄清中也不可能坦率承认。问题在于,对于瑞银这样的跨国投行,内地监管部门鞭长莫及。话说回来,如果不是整个事件中有漏洞,又何以会闹得满城风雨?
沸点特稿
监管网络还要收得更紧些
占豪
从制度层面来看“操纵门”事件,国内资本市场上空的监管网络还要收得更紧些。
“中石油被操纵”的说法缘何成了焦点?因为其在上市一个多月来套牢了一千多亿,因为原本被寄望成为“定海神针”的它却成了砸盘的工具。中石油到底有没有被操纵这里不敢妄下定论,但至少有被操纵的迹象和嫌疑。我认为,我们至少应从中吸取两方面的教训。
一是制度层面。瑞银成为“操纵门”焦点,正是因为其一方面作为中石油A股的承销商,另一方面旗下资产管理机构又大量买入中石油H股,这不得不让人产生联想和怀疑。那么,在中石油上市之前,如果内地有关监管部门能在制度上加以约束并与香港相关监管部门取得沟通、合作,是否可以避免此类事情发生呢?譬如,限制承销商及其关联机构在承销某一股票规定期限内买入对应股票的规模等。
制度层面值得一提的事还有,股票上市后上市公司高管频频对股价发表言论。先是神华高层对其股价“不满意”后的连续涨停,再是中石油高层对股价“满意”后的股价大幅下跌。这些高层表态虽对股价不产生直接影响,却极可能被机构利用而使不明就里的普通投资者受损。因为新兴A股市场的普通投资者对股市风险了解不够,权威人士的言论往往会影响到其对个股的选择。
二是投资者层面。自本轮牛市以来,投资者数量以几何级数在增长,势必造就大量对市场一无所知的投资者,极有必要对他们加强风险教育。中石油上市一个月后,有报道说套住了千亿以上的资金。来自权威部门的数据则显示,中石油百分之八十以上的股份为中小散户所持有。可以说,中石油上市让机构赚了个盆满钵满,却散户亏了个一塌糊涂。
散户们倒在中石油上,原因主要有两个:风险意识的淡薄和市场知识的匮乏。
商品的价值是以价格为市场体现的,而价格会随着市场需求的波动而波动。中石油开盘价在48.6元,高于大部分机构的估价(机构估价已高于其价值),当然更高于其实际价值。再考虑其发行价16.7元,因申购而获利丰厚的机构与普通投资者焉有不抛之理。而很多普通投资者由于缺乏市场知识,依然飞蛾扑火。这种切实的教训应该引起投资者的深思。这还是在牛市!
因此,投资者从中石油的教训中至少应该懂得两条:一、时刻注意风险;二、加强市场知识学习。
搜狐证券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搜狐证券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张雪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