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第一个交易日,奥运概念股全线涨停,给股市带来了喜气,同时也留下了阴影。值得欣喜的是,奥运概念果然不负众望,成为激励人心的人气股。但奥运概念带得动人气,却带不动其内涵外延所覆盖不到的那些股票,尤其是那些权重蓝筹股。
奥运寄托了太多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尊,但是,这么深重的感情凝聚在有限的若干奥运概念股身上,后者作为载体未免负担过重。事实上,在过去的几年里,奥运概念股的股价一涨再涨,许多个股已在很大程度上透支了业绩增长预期,估计在未来的一段日子里还会有继续涨停的空间。它们的继续涨停虽然让人惊喜,但过度的透支又不免令人后怕,难怪有人会有提前收官之感。毕竟支持股价的不是“市梦率”,而是它的内在价值,而价值终究不可能与自身的业绩或业绩预期离得太远。
既然沪深股市的奥运概念有着那么狭隘的局限性,为什么那么多人还都把它视为中国股市牛市高潮的阶段性标志呢?显然,单纯从奥运概念股本身来看,是找不到支持这种看法的内在依据的。只有一个理由可以解释,那就是政策的意志。即使股市存在调整的可能性,但无论如何,管理层也不会愿意坐看股市在奥运前由牛转熊。有关权威人物“在奥运会之前,中国牛市的趋势不会改变”的观点,透露的就是这样的意思。
当2008年奥运之前牛市趋势不会改变成为空前一致的共识时,即便没有政策面的公开确认,也真的有可能成为一种确定无疑的定式。如果这一推断没错,那么,股市在奥运之前还应有一波较大的高潮。从时间上看,假如股指期货在2008年奥运之前推出,则股指期货推出前助涨、推出后助跌的规律也可能会有所改变。它在推出前的助涨作用意味着今年的春季至少或有一波高潮,而在推出后的助跌期在某种意义上则不妨视为下一波高潮的酝酿蓄势过程,随后下一波高潮接着就又上来了,一直到奥运。这也是顺理成章的。
但是,有时候,预期太一致也并非太好的事情。许多事情,预期太一致了,反而会发生意外。由于预期过于趋同的缘故,会造成奥运概念的过度透支,因此凸显了它的风险性。
中国股市如果是真正意义上的经济“晴雨表”,奥运股市成为牛市的高潮是可以理解的,而如果说它就是这波牛市行情“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标志,那就未免有点不可思议。理论上,既然上市公司这两年的业绩增长幅度那么大,并且反映业绩增长的2007年年报的集中披露也即将揭开序幕,那么,奥运股市演变为一场类似业绩浪的股市奥运也未尝不可。实际上,支持新年行情开门红的,除了奥运概念股的全线涨停以外,业绩预期也是个重要因素,也许可以说是更重要的因素。
我们宁愿奥运股市成为股市奥运,也不希望奥运概念成为一种单纯的“市梦率”的炒作,不希望由于价值的过度透支而使得奥运在形成一波牛市高潮的同时,也成为牛市的终结者。支持中国股市长期牛市的根本动力,毕竟在于上市公司持续增长的业绩回报,而并非任何一种单纯的美好愿望或政策意志,哪怕在这方面看起来似乎有着某种高度一致的共识。
人气市的本质是政策市,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市。在政策市条件下,过多的行政干预使得利益的分配常常脱离市场的规范。就此而言,不要说人民币升值预期和货币政策从紧在利害关系上并不表现为完全一致,就是股市的繁荣和宏观调控的终极目标也未必完全一致。对于股市来说,影响2008年行情的因素,除了宏观面的调控尺度之外,股市自身相关政策的利益分配取向所占的权重似乎要大得多。如果还是像往年一样热衷于将IPO、股指期货时间表当成调控市场的工具,或者将基金的发行和发行规模当成调控市场的工具,可以断言的是,调控工具发威之日也就是市场规律失效之时。
一个没有市场规则的市场是没有必要去预测的,而过于轻信那些带有很大不确定性的预测也是难免要吃亏的。感情上,我们对于那些奥运前卖空股票的说法不能不有所警惕,谁知道这里面是不是又有什么样的阴谋?但是,理智上,我们不能不注意到,几乎所有的预测对于奥运后也都是空前一致的不确定。正是由于奥运股市的不确定性,特别是奥运后的不确定性,投资者对于今年的走势不妨“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