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源电气最近发布了一则不起眼的公告:公司授权公司董事会处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但正是在这则公告中,思源电气透露出将出售持有的全部平高电气股权。这无疑是一个重要的信号,它意味着思源电气鲸吞平高电气的雄心已然不再,双方的战略合作将以思源电气的全面退出而告终。
战略控股受阻
思源电气在2006年9月与当时平高电气的第二、第三大股东科瑞集团和北京亚太世纪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签署了股权转让的战略协议,拉开了并购平高电气的序幕。2006年底,思源电气收购了平高电气17.8%的股权,位列平高电气第二大股东。但是,希望通过市场化手段来达到控股目的的思源电气,最终并没有能如愿以偿。
“当时思源电气面临两个难题,一是平高电气的股权还在限售期内,能不能过上级审批关是一个问题,另一个问题是当时的第一大股东平高集团无意让出控股地位。”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在平高电气做二股东的日子并不好过。公司流传一则笑话,说从前平高电气的董事会议,传统作风比较盛行,议案经常全票通过,但是思源电气进入之后就带去了新作风,因为思源电气经常不投赞成票,而投弃权票。弃权票是一个缩影,反映的是思源电气在平高电气的董事会里缺乏话语权的状况。
“当时我们计划收购这项资产时有很好的设想,但是这些计划最终都没有达成。”思源电气的内部人士并不讳言公司在平高电气董事会里的尴尬位置。
中投证券行业研究员熊琳告诉记者,平高电气和思源电气在企业文化上有很大差异,前者是老牌国有企业而后者则具有典型的民企作风。
在试图鲸吞平高电气之前,思源电气就曾一举并购亏损中的江苏省如高高压电器有限公司,并成功使这家公司扭亏为盈,而参股平高电气后,思源电气又并购了业绩同样并不好看的清能公司和曦能公司。
“但平高电气与思源电气并购的那些绩差企业是有本质区别的。”银河证券的分析师沈文春向记者分析道,“平高电气是平顶山市的形象企业,而思源电气不论从资产到盈利都不及平高电气的一半,不论是平高集团还是当地国资委都必须考虑到上市公司易主之后的风险。而且双方的企业文化相差太远,平高电气很难接受思源电气那样的治理模式。”
投资收获现金
不过,哪怕战略投资平高电气最终使得思源电气尝到了“鸡肋”的滋味,不少研究员依然佩服思源电气在这场并购中显露出的眼光。在为投资成本留出了足够的安全边际之后,思源电气不仅可以从容而退,还将取得一笔可观的投资收益。
“思源电气深谙并购之道。收购平高电气的股份,他们进可攻退可守,如果可以控股最好,如果不能收购的成本也并不算高。”沈文春说。
国泰君安研究员王稹告诉记者,由于接连并购,思源电气目前资金确实比较紧张,而平高电气的这笔投资占了公司资金量的很大一部分。因此,套现对公司来说是确保今后发展的必要措施。而且按照目前资本市场的情况来看,套现也是恰逢其时。当思源电气这条“小蛇”最终放弃了平高电气这头“大象”之后,平高电气股权带来的投资受益,将能帮助公司完成之后收购的清能公司和曦能公司的整合。
事实上,在发布公告之前,思源电气已出售了部分平高电气的股权。平高电气2007年中报显示,思源电气持有平高电气17.8%的股份,而到了2007年12月20日,思源电气已减持了近400万股,目前还持有平高电气16.76%的股份。按平高电气当时的股价来看,这部分减持给公司带来了7000万元左右的收益。
这笔投资收益对公司的业绩的影响是立竿见影的。公司于2007年10月29日在披露三季报中预测2007 年度的净利润与上年相比增长50%至80%。但到了12月,预测就发生了变化,公司预计2007 年度净利润同比增长80%至120%。而增长的原因正是“由于最近下属公司出售了部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获得了较为可观的投资收益。”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