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据说单大伟有四部手机,里面存着中国地产界几乎所有有名有姓的人的电话。冯仑曾经说:对地产界最有影响力的人有三个,单大伟将是其中之一。而单大伟自己更喜欢被称作“中国地产界最大的知道分子”
在中国地产界,如果有人要为地产明星著书立说,单大伟的名字一定会和王石、潘石屹、冯仑这些地产大腕并驾齐驱。
人称“地产界奥斯卡”的中国住交会,每逢开展,平时难得一见的地产商老总都会悉数到场。普通的地产展会是盼着地产商屈尊降贵来参展,而“住交会”却是年复一年地高朋满座,用“住交会”自己的方式一年又一年地造就地产界的新星。其中最响亮的名字,大约要算天津顺驰的孙宏斌了。
还不止如此。2004年,单大伟审时度势,将“住交会”从发源地深圳移师上海,尽管那一年全国房地产的“冬天”都有点冷,但是上海住交会的辉煌程度只能用“疯狂”来形容。更疯狂的是,有媒体事后惊呼,“住交会”离开深圳给当地的会展经济带来的直接损失超过2亿元人民币。曾经有人给“住交会”算了笔帐:“住交会”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其展览规模为46000平米,超过法国嘎纳地产节(MIPIM)的两倍多,参展企业290多家,前来参观的专业开发商1万多家、4万多人,报道的媒体记者1500多人。两天半的“住交会”,产值过亿。
把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公司办成国内最专业的房地产展览,他只用了不到5年的时间;而从初涉会展行业,到被评选为“中国会展十大新闻人物”,他只用了3年的时间。他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能将全国的媒体组成联盟为自己的会展服务的人。此人三十来岁、又高又瘦。他就是中国住交会的秘书长??单大伟。
“高交会”引发的蝴蝶效应
1998年4月,当时的深圳市主要领导带领各有关部门和各区的主要负责人共40多人,赴厦门、上海、大连学习考察,他们完全没有想到,这一次看起来极为平常的考察活动,在接下来的十年时间里,会对全国的高新技术、会展、经济等领域,产生持续性的影响。
在大连,考察团注意到,大连举办的“国际服装节”影响力大、传播广泛并且对大连市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于是,深圳市委、市政府决定举办科技节。时任广东省委书记的李长春同志在听取了深圳方面的汇报后,非常高兴,他建议,将科技节的名称定为“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指示要将其办出“广交会”的水平、“广交会”的规模、“广交会”的影响。至今为止每年十月都会如期举办“高交会”。
1999年,深圳因举办第一届高交会显得热闹非凡。而这一年,单大伟说他很烦。
单大伟早年从国营企业下海,凭着勤奋、热情,做过医药销售,后进入艺术品经纪行当,并通过办演唱会掘到了他人生的第一桶金。
通过筹办大型演唱会,单大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从1998年底开始,单大伟发现事业遇到了瓶颈。“这个行业竞争太激烈,我觉得继续做下去很不乐观。于是,我每天都在想,我要转型,一定要转型。可是该怎么转,转到哪里去,心里没有底。所以很困惑,不知道方向在哪里。”
单大伟不断地和身边的人讨论这个问题,虚心向别人讨教,请教别人“假如你处在我这种状况,你会怎么做?”这样持续了几个月,他慢慢开始做一些其他的尝试,比如他尝试与深圳电视台合作主办一档关于置业的电视节目。这档节目至今还在深圳电视台播出(《家园》)。1999年5月,深圳首次“高交会”之前,来自中科院、科技部等部委的官员在深圳开筹备会议。那一天,单大伟在五洲宾馆遇到了一位老朋友。几句寒暄后,单大伟就开始向老友讨教。这位科技部的朋友,向单大伟介绍了一些展会情况后,突然说,“你不是在做一档地产节目吗?现在地产行业很热,为什么不趁‘高交会’举办的时候,做一个有关地产的分会展呢?”
听友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我顿时茅塞顿开,是啊,为什么不可以用房地产、住宅和建筑科技成果作主题做一个展览呢?”单大伟对当年的选择经历记忆犹新。
也许是巧合,1999年8月20日,国务院转发了《关于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质量》的72号文件,文件的内容中对住宅建筑质量进行了非常详细的规定。
单大伟对72号文件不眠不休地研究了几天,并四处向人请教文件的政策规定,最后他确定:关于加快住宅与建筑科技成果产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是一个值得注意的信息;另外,当年7月1日商品住宅认定制度开始正式实施。这两条不谋而合的政策,让单大伟坚定了信心,他要乘着第一届“高交会”的东风,举办一个房地产行业的展会,而这个切入点,就是住宅产业和建筑科技展览。
一次尝试成就了一番事业
单大伟没有想到,他当年办演唱会的经验后来会被他移植到办会展中去。
单大伟天生是个有激情、敢冒险的人,他从不讳言当时他一点也不懂地产,更加不懂会展业,不认识一个地产人,但是他一旦觉得这是一个机会,便立刻彻底投入进去,包括他所有的资源和资金。用他的话说,他当时是抱着第二次创业的决心来做这件事,把车都卖了。不懂地产,他就找了一个地产方面的专家做合伙人;不懂会展,他就用原来做演唱会的那班人马,用做演唱会的推广方式去做会展的推广。当然,最主要的是,他的这个创意,得到了当时国家有关部委的支持。
1999年11月26日,第一届住交会以高交会分会场的形式,在深圳问世。
一个双重门外汉的转型之作,竟让单大伟赚了200万!
一年之后,第二届住交会依然成功。对于最开始的两届住交会,单大伟后来并不经常提及,他说那两届住交会的历史意义大于实际意义,是两届将他从外行引入内行的练手之作,是住交会真正腾飞之前所必须经历的成长阶段,“所有的企业都要有一个从小到大的过程,就象孩子一样,有的成长比较缓慢,有的成长迅速,有的没病没灾,有的磕磕碰碰,有的从初试啼声便光芒万丈、一鸣惊人,有的却像仲永一样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对于我来说,前两届的住交会给了我足够多的东西,更重要的是,从一开始我们没有赔钱,这给了我很大的信心,让我相信自己选对的行业,也找准了方向。”单大伟对自己在会展业的成功,始终很冷静。
单大伟无意中搭上了“高交会“的便车,更重要的是,他无意中踩着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引爆点踏入了这个行业。从1999年开始,中国的房地产就像一个极度兴奋的“孩子”,见风就长。这个行业里所有的人都精力充沛,跃跃欲试。而应运而生的住交会,给这些处于高度亢奋的地产商们搭建了一个自由表演的舞台。大环境催生了住交会,也成就了住交会。到2002年,住交会已发展成为中国内地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房地产行业盛会,被称为“地产界的奥斯卡”。
随着时间的推移,住交会日渐成熟,并走入稳定、务实的发展阶段。很快,住交会不再满足于在展览行业的成就,而迅速成为行业内最重要的一个投资交易平台和品牌推介基地。2001年“住交会”主流媒体联盟的出现,标志着“住交会”的力量已经不再局限于自身,借助媒体的力量,“住交会”具有了品牌推广和塑造的不可替代的中坚地位。时至今日,在品牌评选泛滥成灾的时代,“住交会”的“中国房地产风云人物”、“中国房地产著名品牌企业”、“中国房地产名盘”等奖项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影响力。
“住交会”的品牌建设具有双赢的效果。最初,由于房地产开发的地域特征,企业对品牌建设往往持怀疑特度,甚至以“低调”、“地方诸侯”为荣,随着以万科为代表的知名企业跨地域开发的开始,一些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企业在拿地争项目当中的优势逐渐凸现出来。大量中小开发企业逐渐把目光投向“住交会”,人们认识到,“住交会”不仅人气旺而且能塑造推广自己的品牌。近几年来,“住交会”在品牌建设中的投入越来越大,不仅推动了行业内品牌建设,也完善了住交会自身的功能建设。
2003年“住交会”的“天津日”,为天津吸引了众多的外来投资,这既是城市品牌建设的成就也是务实的投资交易。2005年,“住交会”的目光更加宽广,“亚洲地产节”的主题引起了韩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关注,其中,REITS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论坛成为当届亮点。在“资本为王”的时代,及时向资本交易平台转型,显示了“住交会”对中国地产发展的准确把握。到2007年,“住交会”再度审时度势,移师北京。单大伟认为,“住交会”已经从“为沟通地产企业创新模式、打通融资渠道、提供土地信息、促进商务交流、达成商业合作,共同规划和前瞻中国房地产行业的未来发展”角色定位中跃升至一个新的高度。
单大伟其人
从一个外行到业内的风云人物,单大伟的成功引人注目。
单大伟的“亲密战友”,多年合作伙伴肖勇(前搜房网副总裁,房龙公司董事长)评价单大伟是个敢想敢干、精力充沛的人,他身上有种一往无前的气质。肖勇曾经在《深圳商报》工作,在前两届的住交会中参与过对住交会的报道,从此成为单大伟智囊团的成员之一,动不动就被单大伟急电请来出谋划策。2000年的住交会结束之后没多久,肖勇就发现单大伟开始不满足,又开始频繁找智囊团说感觉困惑,遇到了瓶颈,但是肖勇发现,实际上单大伟当时的痛苦在于他开始模模糊糊地预感到一个巨大的机会在他身边漂浮,他却无法描述,更不能把握??这其实是一种激情和冲动,而这种激情,感染了周围很多的人。肖勇回忆说,“住交会的基础只是深圳的一个展会,当时一屋子的人海阔天空地狂想,大家都受到单大伟的感染。圈内评价单大伟是“资源整合商”,他善于发掘身边人的共同需求,让大家走到一起,然后尽心尽力地为他想办法出主意。
房地产业的“点子大王”王志纲,也是单大伟的“亲密战友”和合作伙伴,说起当年单大伟的创业过程,王志纲用了五个字:“无知者无畏”。他说,“单大伟在做住交会之前仅仅做过贸易、做过演唱会和活动,当时他既不懂展会,也不懂传媒、地产,可以说连王石、冯仑是谁都不知道。第一届住交会之后,单大伟就整合了庞大的资源。他为人热情大方、自信、执着,他善于听取客户、朋友的想法……
善于“把别人的智慧变成公司的智慧,”或许正是单大伟的成功秘密。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