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频道 > 国际财经_搜狐财经

全球经济驶入通胀轨道

  全球经济驶入通胀轨道

  《环球》杂志记者/陈昕晔 邓喻静

  经历了10年物价平稳的中国百姓,在2007年感到有些措手不及,食品价格的大幅上涨让人们感受深刻,却又有点茫然。“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12月14日公布了近期对在中央党校学习的部分地厅级领导干部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物价”已经超过了一年多来一直居前的“居民收入差距”和“腐败”,成为这些领导干部最关注的社会发展中最严重的问题。

  2007年12月14日,《环球》杂志记者在北京中关村家乐福随机采访了几位消费者。一对退休老夫妇表示,他们的对策是“少吃点,少买点”;另一位接受采访的女士家庭月收入在一万元左右,食物价格的上涨还不至于影响这个三口之家的生活质量,但食品支出明显上升,“不算外出吃饭,光吃就得花掉2000元左右。”所有的随机受访者对食品价格的上涨都非常关心,一位年逾60的大妈甚至脱口而出:“新闻不都说了吗,11月CPI又涨了6.9%!”

  最触动人们神经的是基本生活物资价格的上涨。12月16日在金源易初莲花,某品牌5.4升装花生油价格为105.9元,而一个季度以前该商品价格还不到80元。即使这样,“这些天(这种花生油)每天都能卖两三百桶。”超市促销员催记者抓紧购买,因为“过两天就要涨到119元了,同类品牌已经调价了”。在北京邮电大学,食堂里的尖椒肉丝中的肉丝变成了植物蛋白的“素肉”还是卖5块钱,在学校的BBS上,500多学生发帖,大多对此表示不满。

  在世界范围内,食品价格也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涨,英国《经济学家》的“经济学家食品价格指数”显示,从1974年到2005年,世界市场的食品价格按实际水平计算一直在下降,自2005年以来上升了75%。现在从英国的面包到巴西的牛肉,从德国的啤酒到印度的洋葱,世界范围内的食品价格上涨,让人们格外错愕。粮农组织刊物《粮食展望报告》11月发表文章说,粮农组织食品价格指数在2007年9月达到172点,比2006年增长37%,而在2006年,同一指数只比前一年增长6%。

  油价上升和城市化进程加快

  造成此次全球范围内的食品价格上涨的原因有暂时性的,也有将产生长期、持续影响的原因。

  暂时性的原因比如灾害性的气候和动物疫情。2007年,主要粮食出口国如澳大利亚、阿根廷、乌克兰等遭遇罕见旱灾,严重减产;中国的猪肉价格也受到猪蓝耳病疫情的影响。但是正如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卢锋在接受《环球》杂志采访时所说,“猪蓝耳病疫情的影响也许被低估了,但是如果疫情发生在其他时候影响是不是也有这么大?”卢锋不同意将目前通胀归因于结构性通胀,因为现在中国的通胀已经不只是部分产品的价格上涨。

  “价格上涨已经显示出从能源价格传导到食品价格再传导到其他商品价格上涨的态势。”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贸易研究室副主任姚枝仲在接受《环球》杂志采访时表示。

  油价上涨时,人们没有意识到它会导致食品价格上涨,但它的确导致了本轮全球食品价格上涨。一方面,石油涨价,以石油为燃料的加工、运输业费用提高,从而抬高食品生产成本。粮农组织的数据显示,与2006年相比,2007年全球的粮食运输费用上涨幅度超过80%;另一方面,乙醇等生物替代燃料被普遍生产应用,如美国玉米产量的20%用于乙醇生产,比2000年生产乙醇消耗的总量多两倍。除美国之外,全球还有40个国家政府鼓励生产生物燃料。玉米价格上扬,导致了饲料价格上升,然后是猪肉价格上升。 玉米种植面积增加的同时,也直接导致其他农作物种植面积的减少。因此油价上涨直接推高了粮价。

  导致全球食品价格的上升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新兴市场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姚枝仲分析说:“在这个进程中,新兴市场国家的耕地在减少,同时农民种粮的机会成本提高,农民选择去城市打工比种地、养猪的收入要多很多。”

  全球进入通胀时代

  2007年11月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6.9%,创2007年月度新高,其中食品一项让CPI涨了6.2%,也就是说CPI的九成涨幅是食品贡献的。美国劳工部14日表示,11月CPI月升0.8%,年升4.3%。核心CPI月升0.3%,年升2.3%,均高于预期。欧元区11月CPI年率上升3.1%,已远超出欧洲央行2%的上限目标。

  CPI的普遍上涨,显示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已经进入全面通胀时代。而导致食品价格上涨的原因不会在短期内消失,石油作为稀缺能源,姚枝仲认为“油价在2008年可能会出现波动,但从长期看,一定会上涨”。中国农业银行总行高级分析师何志成在接受《环球》杂志采访时指出:“油价涨会带动许多行业的工薪和产品价格出现普涨,交通运输和取暖制冷都会涨价,最后只能迫使企业提高工资而消化职工的怨气。而一旦工资和物价轮涨,将引发恶性循环。”

  全球粮食形势目前不容乐观,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宋国青对《环球》表示:“所谓中国粮食产量连续4年增长的判断是不准确的。和10年前相比,中国粮食产量实际上没有增加。”(见表)

  荷兰数据集团11月27日发布的粮食行业报告认为,“截至2020年,农产品价格将持续提升40个百分点”。美国和中国等国家都已开始动用粮食储备,美国的粮食库存开始减少,“美国小麦的库存不断下跌,现在已经跌至6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何志成指出,在全球粮食紧张之际,美国粮食库存不增反减,发出了一个不祥的信号。“由于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小麦出口国,随着其他出口国削减供应,各进口国一定会争相竞购美国的农作物,使世界这个最大‘粮仓’告罄。”

  加息,世界经济付出减速代价

  如何控制通胀?唯一的选择是加息。

  “必须在百姓产生通胀预期之前马上加息,否则通胀将难以控制。”何志成对中国目前的通胀感到非常忧虑。2007年,有人在股市上暴富,有人在房市中投机,但是那些中低收入者却在经受着财富缩水:刚刚涨了一点的退休金被物价上涨抵消;几十年辛苦的积蓄,为供子女买房化为乌有。少喝点牛奶,少吃点肉,在和CPI的赛跑中他们无能为力,2007年来央行连续5次加息后,11月的CPI数据依然高扬,何志成认为:“央行需要立刻加息,控制通胀,现在各方面的经济指标都很好,是一个好机会。”而让人最担心的是出现通胀预期,发生囤积事件,“到那时再加息,恐怕还会加剧通胀预期。”何志成说。

  姚枝仲同样持应该马上加息的观点,同时他也指出,“加息应该逐步调整到合适的利率,避免经济的大起大落,让中国经济实现软着陆。”

  加息和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的货币从紧政策,都将朝着控制通胀、使中国经济结构更合理的方向发展,这些调控政策将使经济发展速度有所放缓,股市、房市等资本市场的泡沫将被挤出。但只要能够逐步调整到位,企业将能够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消化生产成本的上升。从长期看这有助于经济发展。

  从世界经济的总体趋势上看,由于次贷危机的影响还没有完全暴露,美国经济在2008年将有可能陷入经济衰退,高盛在11月27日发布的研究报告中指出,未来美国经济衰退的可能性将达到40%~45%。12月13日,格林斯潘在接受美国CNBC电视台采访时,将其预计的美国经济衰退可能性由原先的30%上调至50%。而14日美国公布的数据显示CPI上升,劳动者收入下降,这对美国经济来说又是坏的信号。美国目前处于控制通胀和经济衰退的两难之中。欧元区和美国经济联系紧密,金融融合度也更大,因此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也比较大,所以尽管欧盟对通胀的警惕性很高,目前的CPI也超过了2%的通胀警戒线,但欧洲央行还在观望中,等待美国经济稳定还是衰退的信号。

  2008年,整个世界经济将进入一个伴随着通胀的放缓时期,控制通胀将给各国经济发展踩刹车,但是世界经济并不会出现大起大落,而会有一个平稳的过渡。宋国青认为,“中国央行目前的货币紧缩政策可以控制住通胀”。姚枝仲则对中国和世界经济表示乐观:“世界经济在经历了几次繁荣、衰退周期之后,有了非常成熟的经验可以控制通胀,不会出现失控的局面。”

(责任编辑:李瑞)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