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熊 毅 郝 静 上海报道
在2008年1月4日和8日,去年底新任上海市副市长的艾宝俊,先后考察了上海国资委此前组建的两个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光明食品集团和百联集团。
光明食品集团和百联集团尽管重组已经告一段落,但其内部整合“远远没有结束”。
同样在1月初,上海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杨国雄谈到上海国资改革时称:“国企要做大做强,一定要注意产业链的上下游连接,把资金堆在一起不一定效果很好。”同时认为,完全靠行政手段来推动国资重组,整合效果不大。
但没有拒绝运用行政手段。
有分析认为,对于上海国资委而言,2007年和2008年的交替更叠,可能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除旧换新的蝶变。2008年,这座被誉为中国最具国际化气质的城市,其国有资产有可能走向比较彻底的重组。
尽管它具体的重组方案是目前最为棘手和敏感的问题,但并没有完全掩饰它的重组方向,即“集中优势资源培育一批知名企业和知名品牌,推动优势产业集聚”。
根据上海市国资委主任杨国雄的介绍,2008年,上海国资委将从四大方面提高国有资产的流动性。
一是对如文教科研、卫生体育等领域“不以盈利为导向的非经营性国资”,根据实际需要一方面保留或加大投入,保障其正常功能发挥,另一方面通过市场化方式剥离其附带的经营性资本,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投资;二是对如水、电、煤、气、路桥、管网、公交等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3954.209,-35.25,-0.88%,股票吧)领域的政府投资企业这类“以社会公益为导向的政策经营性国资”,不宜轻易实施市场化退出,将采取产权多元化予以保留;三是对上海支柱产业国资等这类“以竞争优势为导向的战略经营性国资”,在确保绝对控股或相对控股地位的基础上,尽快明确主业。
另外,对“以经济利益为导向的一般竞争经营性国资”,特别是国有资本不具备优势、社会资本有意愿而且有实力支撑的领域,国资将加快退出,一些中小国有企业可以采取出售、转让、嫁接等方式,鼓励社会资本介入,加速这些产业的社会多元化。
“关于上海国资新政的思路,不外两点:政府主导型的国资运营模式需要反思,原有国资整合造成的遗产如何承继。”
有官员称:“政府完全积极掌握国资系统,则国资委的出资人权利力际上处于半剥夺状态,权责不符;而国资监督力量极为薄弱,面对市属国企领导,往往只高半级甚至平级,监督管理尤为艰难。”
“只有政府放开国资委,才能形成逐渐权责相符的国资监管体系。不过此点对于一贯强势的地方政府来说,难得如此开明。”有评论说,上海国资可能因此在2008年有彻底洗牌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