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近日指出,现在有很多产品都与央行制定的某种利率挂钩,央行调整利率时就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但是,平衡利益关系涉及不同的利益集团,情况会越来越复杂,这就需要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客观的基准,那就是Shibor。
为此他建议,以后更多的产品都与Shibor挂钩。
易纲是在1月11日的“2008年Shibor工作会议”上作上述表示的。他指出,“从国际经验来看,Shibor应该是一个方向。如果Shibor不成功,那就说明中国的货币市场不成功,债券市场不成功,人民币没有定价基准,人民币也不成功,中国经济也就不成功,所以Shibor建设只能成功不能失败,没有退路。”易纲表示。
但是他也认为,Shibor现在还有一些缺点,很多产品创新还在应用Shibor之外的其他基准,例如7天回购等。从市场的角度不应该排斥,应持欢迎态度,因为有竞争大家才可以相互比较、借鉴,才能真正树立Shibor的基准性地位,不应该用行政手段予以压制。
在Shibor与利率市场化的关系上,易纲指出,现在存贷款利率仍处于管制状态,但随着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推进,定价必将是商业银行资源投入的一个主要方面,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加以研究。实际上,Shibor可以提供一个基准。
考虑到Shibor必须要成为一个公认、权威的利率基准,来替代中央银行设定的存贷款利率,中央银行对利率的管制才能逐渐淡出。易纲认为,存贷款利率的格局还要维持一段时间。
易纲还表示,一年来Shibor进步很快,但对Shibor报价的质量和真实性应高度关注。“我们希望Shibor报价能够更单纯,而能否成交属于授信问题。银行根据对手方的不同信用加上风险溢价,这样是最规范的。”
(责任编辑:张雪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