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进园区是世界性的潮流,而地处西部的重庆,地方政府兴办的30多个特色工业园区,以其出色的表现,成为中国工业园区大家庭中一个耀眼的“星座”。为什么说他们出色?他们出色在哪里?他们是怎么做的?
相信重庆的经验对我们全国的读者会有一定的启发。
重庆定位是西部的增长极,工业是重庆的增长极,特色园区又是重庆工业的增长极
胡锦涛总书记在评价重庆的“314”总体部署时,曾提到一个增长极理论,把重庆作为增长极。这个定位很高,重庆作为整个西部的增长极,其整体经济水平应该高出整个西部的平均水平。
就重庆而言,工业是重庆的增长极,它应该高出重庆整个经济发展的基本水平。
园区又应该是重庆工业的增长极,它的发展就应该高出重庆工业的平均水平。“现在的事实证明,确确实实是这样,我们的特色工业园区这几年都是以80%-90%的速度在发展。”重庆市经委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时报。
他的判断是有依据的:从增加值来看,2007年重庆特色园区的增加值占重庆工业增加值的30%,但是全市工业经济增加值的增量有将近70%在园区。
而重庆特色园区的发展,才不过短短五年时间。
五年前,“重庆市给我们的任务是,到2010年再造一个重庆工业,当时重庆工业总产值是1500亿元。”重庆市特色园区规划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重庆市经委主任吴冰告诉中国经济时报,“2007年我们的产值超过1600亿元,这其中有一部分企业是退城进园的,但是今年我们就敢说,我们将提前两年实现再造一个重庆工业的目标,因为今年将超过2500亿元,其中仅新建企业及搬迁企业的新增部分就将超过1500亿元。”
一份调研报告显示,2006年,重庆GDP增量的1/4来自特色园区,“2007年至少不会低于这个比例。”重庆市经委工业园区处处长刘风说。
据了解,重庆的工业园区实际上是几个概念,对外说的是“1+4+30”,“1”指的是北部新区;“4”指的是经开区、高新区,还有两个属于市管的开发区:西永微电子园和长寿化工园;“30”就是30多个特色工业园区。
“当时的计划,经开区、高新区他们再造一个重庆工业,我们32个特色园区再造一个重庆工业,就是再造两个重庆工业。”刘风说。
贯彻“314”,特色园区的特殊作用
2007年12月24日到25日,重庆市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在讲话中表示,“我到重庆后,重中之重的任务,就是与大家一起贯彻落实总书记作出的‘314’总体部署。‘314’既确定了重庆的地位和目标,也为我们新时期发展指明了任务,是当前和今后重庆发展的总纲。”
薄熙来指出,城市是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火车头,近现代经济发展的重心在城市。纵观人类发展史,市场的发展和城市紧密相联。农村经济的发展也要靠城市市场的辐射和带动。只有壮大我们的城市经济、工业经济和服务经济,才有条件、有能力更好地拉动农村经济。
就在经济工作会议闭幕的当天下午,重庆市经委主任吴冰面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时信心满满:“薄书记在讲话中多次提到要加快工业发展。”
中国目前还处在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中,地处西部的重庆,要走的路更长。
工业园区的发展,加快了周边基础设施和生活配套设施的建设,形成了城市的雏形。通过工业化发展带动城市化进程是现代新型城市建设的基本模式之一。
在这方面,星罗棋布于重庆8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特色工业园区将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重庆市经委2006年的一份材料中,提到这样一个案例:九龙园区在发展二产的同时,坚持“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以城市化促进工业化”,不断拓展城市化空间,提高城市化水平,实现商业、房地产、社会服务业等三产与二产齐头并进的良好发展局面。通过以三产用地出让收益贴补工业用地亏欠,缩短了园区负债周期,确保了园区资金运转正常。目前,九龙园区以九龙镇、华岩镇的5个行政村范围为平台,正大力推进该区域城市化进程,城市化率已达100%。
这样的情况,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也时有发现,比方说,北碚同兴园区通过即将竣工通车的嘉陵江大桥,很快将与北部新区、北部新城连成一片,成为重庆主城区的有机延伸,现在同兴园区的招商引资已经从“找米下锅”发展到“挑米下锅”了。
在建桥园区、空港园区、茶园园区、九龙园区、港城园区、西永园区,记者发现,他们的道路规划、建筑形态、空间布局,跟任何国家级的园区相比,已经难分伯仲了。
在重庆住久了,你就会发现,哪个地方工业园区发展起来了,资源就往哪里集中,地方经济就繁荣活跃起来了。主城西进、主城北上,这些房地产商率先喊出的口号,背后都有产业发展的背景。
在这方面,南岸区茶园工业园区是比较典型的。2007年,茶园园区完成工业增加值31.2亿元,与之对应的,现在“茶园新区”已经是规划中的重庆主城副中心了。
与渝北区空港园区2007年度34.57亿元的工业增加值相对应,规划容纳100万人口的“空港新城”也在有条不紊地推进过程中。
可以说,工业园区的发展推动了重庆的造城运动。
产业集聚,特色园区的特色表现
重庆的特色园区群,关键就在特色两个字上。正是走特色之路,重庆特色工业园区才得以脱颖而出,在中国工业园区大家庭里,群星闪烁,熠熠生辉。
西永微电子工业园,到2007年还有人在怀疑是否能成功。而今年初,投资9个多亿美元的茂德芯片项目将试生产,启动快速增长的序幕。怀疑是因为特色,对企业的吸引力也源于特色,快速成长的后劲也是因为特色。
同样的情况也曾经发生在长寿化工园区,当然现在长寿园区已经成为全国性的名牌,甚至在海外也很有号召力了。长寿园区的规划和布局,连跨国巨头巴斯夫都赞不绝口??巴斯夫将在长寿园区建设一个数百亿的大化工项目。他们还请教曾经作过化工规划院副院长的园区管委会副主任苟华:您觉得我们怎样布局才能更好?
璧山园区在打“西部鞋都”这张牌的时候,很多人都将信将疑,但是他们的邻居铜梁县不怀疑,他们也搞了一个西部鞋业基地。为了把蛋糕做大,政府放水养鱼,现在鞋都已经有20多个亿的产出了。
大渡口区区委书记刘本荣把“特色”解释为“错位发展,差异化竞争”,大渡口建桥园区以此为指引,搞了几个特色产业,比如数百万头的生猪屠宰、玻璃钢产业链、人造皮肤、数码模具、秋田齿轮等等,该区百姓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港城园区依托海尔工业园,消费类电子很快就能做到几百亿元的规模,其依托寸滩港的物流园区,已经引进了几个几十亿元的大项目。
还有西彭的铝加工产业链,也成长迅速,重庆市拟将其打造成中国“西部铝都”。
产业集聚缓解了土地供应的压力,就目前来看,特色园区土地仍然是很紧张的,刘风给我们算了一笔账:比方说2007年新增工业销售值达到1000个亿,按照50亿一个平方公里就是20平方公里。实际上现在我们基本上每年能够供应给工业园区的用地,大约就是20个平方公里。但是,我们说的50亿,是对主城区的要求,渝西地区的要求是一个平方公里30亿,“两翼”是一个平方公里20亿。
这还是指纯粹的项目用地,不是园区用地。搞过园区的人都知道,一个园区100平方公里,真正项目用地只占到70%,也就是说还有道路、绿化等占地。所以20平方公里,只有14个平方公里可能在做工业项目,所以土地是非常紧张的。
产业集聚提高了效率,节约了资源,减少了环境污染,有助于实现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比如说我们的西彭,做铝产业,做熔炼,然后热轧、冷轧,如果电解铝距离很近,就可以直接热送到轧厂,进行轧制,而不需要把它冷却成铝锭再去熔化,就可以大大节约能源了。”刘风告诉中国经济时报。
引领发展,特色园区的特快速度
几年前,全国兴起工业园区“圈地”风潮,而重庆是比较干净的。借发展工业之名大搞房地产开发,在重庆特色园区非常罕见。这里面有体制因素,也有认识原因。这就可以解释重庆特色工业园区群为何每年有80%到90%的增长速度。
对这个速度,重庆市经委主任吴冰的解释很谦虚:“起步晚,基数低。”但是另外一些事实用这个就解释不通了。
比方说,投资强度,重庆有个指标,就是主城区不得低于每平方公里50亿元,渝西地区不得低于30亿元,“两翼”(就是渝东南、渝东北地区)不得低于20亿元。
但是这个指标很多园区都超过了。比方说,大渡口建桥园区,每平方公里已超过90亿元,这个水平,很多东中部地区都达不到。再比方说长寿化工园区,属于渝西地区,但是其投资强度已经超过主城标准了,而且它的工业用地地价,也已经远远超过主城一些区县了。
再比方说,九龙园区,从35万元起家,在财政运行困难,征地拆迁矛盾尖锐,建设开发停滞不前,招商引资一筹莫展的情况下,经过了艰苦的创业历程,通过公司运作资金,按照效益原则,探索出一条“盘活资产、自我积累、自费开发、滚动发展”的新路子。2007年,九龙园区工业增加值51亿元。
这些特色园区,除了西永微电子园区和长寿化工园区属于市管园区以外,其他都是属于区县管辖。工业进园区是方向,有些区县工业几乎全部在园区了,而工业是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支柱,所以区县政府给园区大力支持,这是特色园区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比方说,北碚的同兴园区,2007年发展速度刷新了几乎所有历史记录,2007年成了同兴园区和北碚区经委干部群众心中的同心“元年”。北碚区经委副主任李力告诉中国经济时报,北碚区区长雷政富曾跟区经委负责同志开玩笑说,“我们区四大班子都在为你们经委打工”。
重庆特色工业园区今天的发展,离不开主管特色工业园区的重庆市经委所做的大量细致的前瞻性工作,还有重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清醒认识和大力支持。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履新第三天就会见了台湾贸德集团董事长,后者在重庆西永微电子园投资9亿美元建芯片基地,记者见到的西永微电子园区的干部提到这件事,都是神采飞扬的。
统筹城乡,特色园区的特别贡献
胡锦涛总书记在“314”部署中,提出建设“统筹城乡的直辖市”,2007年6月,重庆又获批成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除了通过发展,壮大工业经济推动城市经济发展,在重庆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中为统筹城乡做贡献,特色园区还能做什么呢?
最直观的数据是,2007年特色园区安排的就业人数到目前为止是36万人,占了全市工业就业人数的将近16%,其中很多园区的就业人员有近50%是来自各个区县的农民。
但是,这个跟基于园区经验的主城对口帮扶库区县共建移民工业基地相比,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在重庆市北碚区,记者见识了这一模式对库区的意义:
过去,广东对口支援远离重庆主城的库区县巫山,累计提供了以十亿计的资金支持,但是没有改变这个地方的面貌。投资者来了又走了,因为赚不到钱。
而北碚巫山共建移民工业基地的诞生,却具现实意义。用的还是园区的办法、园区的管理,北碚出地,巫山移民就业;税收市级部分全部给巫山,区级部分两家对分,基地还盖了“移民新村”,以低廉的价格提供给巫山移民。这个项目2007年4月挂牌,已经启动,而且当年就吸引了北大方正旗下一家企业和西南合成制药入驻。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