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可能翻版当年的“招行可转债事件”,A股流通股股东虽反对,但再融资方案获通过的可能性仍很大
中国平安(601318,2318.HK)再融资正演变为第二个“招行可转债事件”??庞大的融资计划,流通股股东用脚投票,股价暴跌。
短短两个交易日,中国平安总市值缩水近20%,达到1200亿元,约占其再融资计划的四分之三。
“平安此次融资将对ROE(净资产收益率)带来40%至50%的摊薄。”
中国人寿首席投资官刘乐飞表示,作为中国平安的同行、十大股东之一,中国人寿对其大规模再融资计划似乎并不认同。
包括众多基金在内,事先毫无知情,事后无力反对的A股流通股股东选择了用脚投票。而按照相关再融资的规定,方案在中国平安股东大会上通过的可能性极大。
流通股股东无力反抗1月21日,中国平安公告称,董事会决议拟公开增发不超过12亿股A股及不超过412亿元分离可转债。按照此前的股价,融资量将超过1600亿元。
当日,中国平安A股、H股双双暴跌,又恰逢美股大幅下挫,A股、港股两个市场连续两个交易日深幅下跌,中国平安成为市场下跌的万矢之的。
是巧合还是刻意为之?中国平安新闻发言人盛瑞生对《证券市场周刊》表示,再融资计划并不是一时之举,早在去年平安根据自身的战略发展的行进就有此计划。
一位投行人士则认为,中国平安的择机可能和H股对A股相对折价接近极限有关。此前,A股走势相对强劲,而港股随着美国股市逐步走低,两地价差越拉越大。51只A+H股票H/A比价均值已跌至0.418,创下近期新低。在两地比价差距巨大之时,相关公司存在较大的A股再融资动力,中国平安的举动很可能不是个案。
按照中国平安的公告,此次再融资方案尚需3月5日召开的临时股东大会、内资股及外资股类别股东会议审议,并报证监会审批通过之后才可最终实施,也就是说据中国平安再融资的实施至少要经历半年左右的时间。
安信证券分析师杨建海认为,中国平安把股东大会召开时间选择在了3月5日,距此次公告相差45天,可能与其3月3日将有31亿股“小非”开始上市流通有关。
3月3日,中国平安将有3.45亿股战略配售与27.77亿股“小非”内资股解禁进入上市流通,合计约占中国平安73.45亿股总股本的42.51%。而目前,中国平安实际流通A股数仅为8.05亿股,约占总股本的11%。
业内人士认为,按照规定,上市公司再融资时,经出席股东大会股东所持表决权2/3以上通过即可生效。由于中国平安的再融资是在A股市场,再融资价要远高于H股股价,25.59亿股的H股流通股股东投反对票的可能性并不大,而能否取得“小非”的认可就成为再融资方案成败的关键。目前已流通A股股东投票表决权占比较小,并无实质性决定力量。
此前,“招行可转债事件”中,虽然基金等A股流通股股东联合起来反对,但由于手中砝码有限,方案仍在临时股东大会上获得通过。按照中国平安目前的股本结构,A股流通股股东即使反对,最终的胜算也不大,只能用脚投票。
机构担忧背后意图如同“招行可转债事件”一样,此次A股流通股股东对于中国平安再融资的突袭之前也毫无准备。
“事先并未沟通”,几家重仓中国平安的基金经理表示,他们在此之前对中国平安的再融资计划并不知情,即使知道一些但也不曾料到有如此大的规模。由于事发突然,他们在公告当天都或多或少进行了减持。
基金经理普遍认为,目前正值全球股票市场动荡、资金供应缺乏之时,中国平安如此大规模的再融资,对A股流通股股东并不是好消息。即便需要融资,也应该考虑到现在的市场状况和自身资本金扩张上的要求,逐步进行。
广发基金管理公司投资总监朱平表示,中国平安目前本身估值就已很高,此次计划公开增发的数量过于巨大,等于让市场大量的流血。
2007年基金四季报显示,基金共减持中国平安169亿元,是全部个股中遭基金减持最多的两只股票之一。
基金经理表示,之前减持的主要是对保险公司未来投资收益的不确定以及对3月3日“小非”解禁的担忧。30多亿股“小非”上市,将使中国平安目前的流通市值扩张近4倍,对市场冲击极大。
“在非流通股大幅解禁的同时,中国平安还要大规模再融资,无异于雪上加霜。”一些基金经理表示,“在目前的价位上,我们是不会参与中国平安的增发的。”一位基金经理则对中国平安再融资的背景表示了极大的担忧。他表示,“如果中国平安如此大规模的融资计划获得了监管部门的默许,其背后所隐含的监管调控意图更值得注意。”或将进行海外收购对于再融资募集资金的投向,中国平安公告上仅用了寥寥数语??全部用于补充资本金、营运资金以及有关监管部门批准的投资项目。
中国平安对本刊记者表示,将以开放的心态把握境内外市场可能出现的投资机会,有针对性地部署资本,推动战略目标的实现。此前,中国平安高层曾多次表示,在保持既有业务加速发展的同时,中国平安未来的战略方向是坚定不移的“国际领先”与“综合金融”。此次,业内人士也普遍认为,中国平安的再融资用于加快银行业务的发展或进行海外金融集团收购。
目前,中国平安虽然获得了深圳平安银行的控制权,银行业务也已经开始贡献利润,但总的来看平安银行仍规模尚小,网点有限,要想加快发展速度,收购一家有互补效应的国内银行是打开局面最好的方式。
“中国平安用所募资金收购规模类似于深发展这样的一个全国性商业银行也绰绰有余。”东方证券分析师王小罡表示。
另一方面,中国平安觊觎海外收购的意图也非常明显。在成功参股富通银行后,中国平安有可能加快迈向国际一流金融集团梦想的步伐。
有分析人士认为,从投资时机来看,现在正是海外并购的良机。目前,国内保险股的市盈率和市净率分别超过了35倍、5倍,而欧美多数国家的金融股估值相对比较低,一些金融股的市盈率不到10倍、市净率不到1.5倍,在次贷危机影响下还有进一步下降的可能。
“尽管从短期来看,次贷危机的影响还没有结束,短期内海外并购可能会造成账面浮亏。但是从长远来看,当欧美等国家从次贷危机中走出来,资本市场再次进入牛市时,海外并购将会带来丰厚的投资回报,而长期投资也是与保险公司债务的长期性相匹配的。”此前,市场传闻称,中国平安将斥资600亿元收购
汇丰控股5%股权,而且,中国平安还在海外物色好一家小银行,欲对其高度控股,成为中国平安海外业务的拓展据点。
杨建海认为,按照中国平安的战略发展,再融资的投向有可能是控股一家拥有全球性网络的保险集团。比较一下中国平安的募集资金与国际巨头的市值,如果是全资控股,平安可以收购300亿美元市值的公司;如果是相对控股,可以收购600亿美元市值的公司。而现在市值最高的寿险集团ING也只有760亿美元,可以收购的标的范围很大。
有消息人士透露,英国保诚集团是中国平安潜在的收购对象。目前,保诚集团股价已接近17个月以来的最低点,总市值约140.30亿英镑(折合1974亿元人民币),中国平安再融资后,完全有能力进行控股收购。
对于投资海外,刘乐飞则表示,中国人寿在此方面非常谨慎,虽然也一直在寻求海外投资机会,但看不清楚的时候绝不会随便投资。
“巴菲特都说看不清楚的时候你怎么能知道这资产的估值是高了还是低了呢?我认为现在就是看不清楚的时候,中国人寿是不会贸然行动的。” (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搜狐证券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搜狐证券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张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