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配合奥运会的举行,今年有关应届毕业生工作的最后期限将由每年的7月中旬提前至6月中旬。这意味着应届大学毕业生求职时间缩短。与此同时,由于《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企业的辞退成本将增加,需要承担的合同、法律风险相应加大。
“出口”成本的增加势必导致企业对“进口”质量的把握和重视,企业招聘人才的时候会更加小心,特别是候选人筛选、测评和试用期间的考察会更加细致。在这种大环境下,人才测评服务在选拔适用人才时显示出明显的效用。
目前,人事部全国人才流动中心已经着手启动各省市人才服务机构共同建设统一的规模化人才测评平台的计划。在“2007年人才测评服务月”活动中,凡有招录应届大学生计划的单位,均获得了人才测评系统提供的无偿服务。
测评选拔飞行员合格率超50
%人才测评作为一种科学有效的评价手段,最早应用于战争中对军官和士兵的选拔,并收到良好的效果。目前,大多数国家在选拔飞行员时都要对其进行心理测验。一般而言,培养一名飞行员的费用相当于和一个人的体重差不多的黄金。未经测评的飞行员合格率不足1/3,有的甚至不足1/5,而在测评选拔之后的合格率能达1/2或者更高。由此计算,正确地实施人才测评,每培养出45名合格的飞行员就可节省大约一吨的黄金。
据介绍,人才测评是运用现代心理学、管理学以及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通过心理测验、情景模拟等手段,对人的能力水平、个性特征等因素进行测量,并根据岗位需要及组织特征对测量结果进行评价,以求对人有客观、全面、深入的了解,从而有利于将最合适的人放到与之最相匹配的岗位上,并在人与人之间获得最佳的工作组合。人才测评的发展为人力资源的合理有效应用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基础,做好人才测评工作,对于企业用人,甚至国家人才培养机制都具有极其深远的重要意义。
随着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制度的建立,1989年1月,国家机关用人制度中开始应用现代人才测评技术。至1992年底,全国29个省、国务院3个部门都不同程度地采用了人才测评方法补充人员,取得了良好效果。这使得人才测评开始在中国社会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近几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性发展,人才流动更加频繁,人才测评的应用需求也不断扩大,大大促进了人才测评技术的快速发展,新的人才测评手段不断被开发和使用,从事人才测评研究和服务的机构也不断增多。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提出,要“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科学的社会化的人才评价机制”。权威专家指出,这将是我国人才评价机制的重大突破。据了解,自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结束后,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对人才测评体系关注起来,人才测评市场出现了空前的繁荣。
国内人才测评形成四类模式 经过二十年的发展,特别是中国市场化经济运作模式的确立,我国的人才测评市场已经基本形成,人才测评作为一个行业正在向产业化方向过渡。
目前,在国内从事人才测评的机构众多,大致可分为四个大类,即政府测评机构、科研院校下属的测评机构、商业化的测评机构和国外测评机构。这四大类测评机构的蓬勃发展为我国人才测评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
国外测评机构是伴随中国的市场开放程度逐渐进入国内市场的,如托马斯国际,这些测评机构在国外已稳定成长多年,理念先进、技术成熟,工作人员曾受到过专业训练,能够正确和准确应用各种测评工具。但是,由于对中国社会经济环境和人文环境的不适应和不了解,对中国企业运作模式的不熟悉,造成了较大的观念差异,这些问题成为国外测评机构在中国发展的制约因素。
以人事部全国人才流动中心测评办公室为代表的政府测评机构,服务对象主要面向政府组织人事部门和国资委管理的大型、特大型央属企业以及公务员的选拔工作,这些工作基本都要依靠政府测评机构实现。从中国的人才测评行业发展来看,这类人才测评机构起步较早,拥有大批国内的著名专家,在政府的支持下,地位比较特殊,能够借助各方面的力量,了解国家的相关政策和法规,根基扎实,从业人员专业技术成熟,了解国内的人才测评行业市场,能够在使用专业工具的同时,满足国内客户的需求,因此相对完善程度较高。
当中国经济的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的时候,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人才的竞争才是企业竞争的根本。因此,人力资源引起了企业的高度重视,人才测评日渐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工具。在这种背景下,商业化运作的人才测评机构应运而生,这些测评机构大多起步较晚,规模也不大,但是在人才测评的市场上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影响。
理论上来说,学术研究机构才应该被称作人才测评行业里“最早吃螃蟹的人”。当人才测评还不被广泛了解的时候,由于研究工作的需要,如依托于首都经贸大学的北京首经技术培训中心等学术研究机构已对人才测评进行了接触,并在理论研究的前提下,提前做了相当多的工作,无论是应用于教学也好,还是传播概念也好,或者是进行人才测评的初步尝试以及多角度的工具整合程度,都已经拥有了其他机构不可比及的先驱地位。不足之处在于,由于部分机构真正的“临场”经验较少,研究和应用还停留在研究层面,因此可能应对具体个案的能力较低。
随着人才测评行业市场的进一步发展,这四类测评机构的分类界限也越来越不明显。政府测评机构开始走向市场化,而商业化测评机构随着经验的积累也越来越成熟,有机会接触到更大的企业与客户。国外测评机构也渐渐“入乡随俗”,在市场上形成了一定的竞争力和来源于其本土的一批在华客户群,学术研究机构为了更好地将理念与实践相结合,也迈出了可喜的步伐。
我国每年人才服务产值8000亿元 人才测评技术在西方已得到广泛而深入地应用,已形成一个稳定而庞大的产业模式。仅以美国为例,每年仅人才测评服务的直接收入已达到20亿至30亿美元,如果包括与测评服务相关联的咨询和培训费用,则可达100多亿美元。对于个人来说,在整个生活的历程中,不论是升学、就业,还是晋升、考核,几乎都离不开各种各样的测评,并真正将其作为指导行为的依据。
我国的人才测评市场前景广阔。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围绕着人才的服务每年至少有8000亿元人民币的潜在市场。而我国人才测评市场尚处于萌芽和初步发展的阶段,市场基本空白,因此人才测评的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非常巨大的。从发展方向来说,产业化发展是人才测评市场发展的必然,人才测评已经从目前单纯依靠测评软件实施应用,发展到立足人才测评系统为企事业单位提供专业化的人力资源整体解决方案和咨询服务。
从这个角度来说,为了中国人才测评领域的发展,无论是测评机构中的哪一个类别,尤其是政府测评机构,更拥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政府测评机构应继续发挥其经验丰富、专业化水平较高的特点,逐渐走向大众市场,集结人才测评市场的多方位和多角度的力量,除了做好政府职能中的工作,还建立人才测评市场的联合体,规范测评市场、传播测评知识,发挥领头羊的作用,为人才测评行业朝气蓬勃地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 (来源:北京晚报)
(责任编辑:李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