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银行业“第三梯队”的城商行,刚刚经过“轰轰烈烈”的合并重组,调控大棒又不期而至。日前,央行宣布将在元月25日再次上调银行存款准备金率,此前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明确定调,2008年将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有学者指出,2008年的宏观金融形势,将对多头受挤压的城商行产生较大影响。
刚刚改制后的城商行将以何种姿态面对日益趋紧的金融生态?曾以“6+7”模式开启我国城市商业银行改革发展全新模式的徽商银行给出了一份很好答案。
提前消化调控成本
“将外在金融环境与银行发展对立起来,夸大城商行风险,其实是一个误区。徽商银行2005年底成立时,不良贷款率为6.03%,两年以后,也就是2007年底,我们的不良贷款率是1.77%,而这两年对我们来说,也是公认的风险与压力最大的两年。一方面,国内、国际两个金融市场变化迅速,另一方面,我们重组刚刚结束,但通过强化管理,我们很好地控制了风险。”采访徽商银行风险管理部副总经理让记者“费了一番周折”,此时,他正忙于给全行贷款进行“全面体检”,而第二天,他还将参加一个全国性的城商行系统风险管理会议。
按照银监会对城商行的“改造”规划,对于监管评级较好的城市商业银行,银监会将给政策、帮改制、促发展、出特色,在业务准入、经营范围上给予优惠的政策扶持,并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和公开上市,促进其治理结构和经营机制的根本转变。
作为“第一方阵”代表,徽商银行最终目标是治理结构和经营机制的根本转变。
“因此,从去年开始,我们对贷款客户单位不再仅仅满足于款项跟踪,还帮助他们进行市场分析,提前做好风险控制。蚌埠市一家房地产公司,在我们帮助下,调整了原定的商品房结构,使得房型更加符合市场需求,同时还成功地开展了资本重组,不但我们的到期贷款得以成功回收,还重新盘活了企业。”
他告诉记者,由于提前做足了功课,基于宏观调控,2008年他们只是部分调整了应对措施。比如在新增贷款方面,徽商银行把眼光更多地投向安徽省的优势产业和重点产业,优先支持重点客户、存量优质客户、中小企业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严格控制“两高一剩”行业贷款增长,加快贷款结构调整优化。
“从去年9月份开始,徽商银行全面实行分行存贷比控制和贷款新增限额制度,严格控制新增贷款发放。总行对各分行按月下达贷款限额计划和存贷比控制计划,严禁超计划发放贷款。对全行已经审批的授信总额进行全面梳理,逐户清理,根据全行贷款总量控制和客户实际需求缓急情况,合理控制贷款发放节奏和进度。”
而其中,一个影响更为深远的变化是,多元化经营的探索。2007年,徽商银行累计向三家金融同业转出信贷资产10亿元,通过首批资产转出业务,徽商银行意识到在同业市场上为资产转让提供中介业务,可以转变为一种长期性的业务。
“通过多元化经营,降低信贷业务集中度,在宏观调控力度加大的时候,能有更多的应对措施和渠道,也把集中度过高的风险加以分散。以后我们将从会计制度、财务管理、评级系统建设等方面进行完善,将资产转让作为资产经营的一种方式,成为一项长期的业务。”他说。
面向长三角
纵观国内比较有实力的城商行,它们的发展路径非常清晰,在完成增资扩股后,都在努力争取上市,然后走出地域限制实现跨区域经营,最终成为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这种趋势是金融国际化使然,也是市场经济必然要求。
“异地行走”是各家城商行在打破区域限制后的第一个期盼,徽商银行也不例外。
成立之初,徽商银行制定了自己的“四大战略”:即资本补充战略、跨区域发展战略、突出中小、发展零售银行发展战略、民族品牌发展战略。而按照“根基本地化,经营市场化,管理现代化,战略全球化,品牌民族化”的原则,科学制定发展战略,迅速提升整体竞争力,尽快缩短与国内外先进银行发展水平的差距;立足安徽,面向全国,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积极争取上市,努力打造管理规范、内控健全、资本充足、质量优良、效益良好的现代商业银行,是其最终目标。
作为最为引人注目的跨区经营战略,徽商银行的目标是,第一步,在安徽省内尚未设立分支机构的城市设立分支行;第二步,积极争取早日走出安徽,在经济金融发达地区设立分支机构,实现跨区经营;第三步,创造条件,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实现与金融市场的全面对接。
“目前,徽商银行下辖总行营业部及12家分行,机构网点达157个,2008年底,有望在全省17个地市实现全覆盖。在外地经营方面,我们今年也将有大的动作,银监会给我们的定位是先面向长三角。”徽商银行发展规划部总经理对记者说。
在他看来,徽商银行将在2008年走出安徽,迈出历史性的一步,胆量来自于自信。2005年12月28日在合肥挂牌成立,当时,徽商银行注册资本25亿元。两年来,通过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和制度建设,努力拓展市场,强化风险控制,截至2007年12月末,徽商银行全行资产总额1038.32亿元,突破千亿元大关,较开业时增长113.42%;各项存款余额823.86亿元,较开业时增长89.97%;各项贷款余额550.28亿元,较开业时增长80.50 %;不良贷款率1.77%,较开业时下降4.53个百分点,资产质量持续提高;累计实现经营利润23.15亿元,其中2007年实现经营利润13.78亿元。
由于资产年均增长速度大大超过原定的24.8%计划指标,其原定到2010年未,资产规模达到1500亿目标,也将顺利完成。
“通过跨区经营,徽商银行亦将会借助资本与市场双重力量,加快脱颖而出的步伐。”他认为,市场准入门槛提高,会更有利于徽商银行这样监管评级较高的银行快速成长。
从业务管理全面迈向战略管理
“在重组方案中,我们明确制定了2006年到2010年发展纲要,两年来,我们发展规划部又陆续制定了2007??2011业务发展规划等几个分规划,目前,基本上形成了一个从一级规划到二级规划比较完整的规划体系。”他向记者介绍说,目前徽商银行在规划方面已经自成体系,下一步,他们考核的重点将从绩效考核向提高执行力转变。
按照 “一级法人,二级管理,三级营销”经营管理架构,两年来,徽商银行迅速建立起集中管控和统一运营的一级法人管理模式,实现了全行数据、资产授信、人事、财务、账务、机构、授权等集中管理,为提升全行经营管理水平奠定了体制保证。
细化到管理体制方面,主要有七大方面。一是新型的市场营销体制基本形成,初步实现了 “公司业务经营重心上移,零售业务经营平台下移,小企业银行业务流程化,国际业务全行做”的总体目标;二是合理的信贷审批体制日趋完善,建立起统一的客户信用评级标准,全行统一的信贷授权授信体系基本形成;三是全面的风险管理体制稳步推进,以五级分类为基础,全面、准确、真实、动态地揭示资产的风险状况,加强信贷资产风险管理;四是独立的内部审计体制已经建立,构建了新型的、独立的内部审计组织框架和审计工作模式;五是集中的资金管理体制初显成效,总行统一经营债券业务和集中缴存法定存款准备金,实现了全行资金业务集中统一管理;六是统一的财务管理体制逐步规范,统一和规范了财务授权、集中采购、财务、营业费用等管理,建立全行统一财务核算和管理体系;七是科学的考核管理体制初步完善,引入经济资本管理理念,建立“两率一约束”为核心的考核模式,促进全行经营管理理念和经营模式的转变。
“规划是一个动态、滚动的过程,我们的管理也将依托现有的平台,作进一步调整,下一步,我们将基于发展战略模式进行考核。因为规划建立以后,它需要分解、滚动变化,落实到每一年,从现有的业务管理发展到战略管理,最后进入到文化管理的层面,这是我们的目标,也是我们规划部所希望达到的目标,应该说也是最高目标。”他说。
而从战略管理自然进入到“四大战略”的民族品牌战略,徽商银行前行的每个足迹清晰扎实。
思变者胜,谋势者强。“无徽不成镇”,历史上的徽商在中国经济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而诞生于徽商的故土、以徽商命名的徽商银行正通过自己的创新,走出一条新“商行”之路。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