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华图”供稿,仅供网友参考。本文观点与本网观点和立场无关。 笔试的失败没有痛苦,偶然性是我们的安慰剂。面试的失利遗憾终生,千军万马闯过,三比一却与梦想失之交臂,回味使我们久久地痛苦,痛苦又让我们无数次回味。
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面试又一次向我们走来,让我们来看看这个让人欢喜让人愁的面试到底是什么。
公务员录用面试程序 1.进入考场,工作人员核实身份;2.入场抽签决定面试顺序,在休息室等待;3.进入面试室,落座。考官宣读导语,3分钟时间看题(主考官宣读考生抽中的试题,宣布答题时间不超过15或20分钟,考生回答);4.开始答题,计时开始;5.答题完毕,考生等待计分审核:提问完后,主考官请计时员从评委手中收回《评分表》,《评分表》交计分员计分;6.公布得分:主考官重申考生得分;7.考生退场:主考官宣布"请考生退场",同时工作人员通知下一名考生入场。
这一程序设计,包括了工作人员叫考生入场、考生抽签确定试题、考生自述等,公务员录用面试一般不少于30分钟。
什么是结构化面试 结构化面试,也称标准化面试,是根据所制定的评价指标,运用特定的问题、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严格遵循特定程序,通过测评人员与应聘者面对面的言语交流,对应聘者进行评价的标准化过程。由于吸收了标准化测验的优点,也融合了传统的经验型面试的优点,结构化面试的测验结果比较准确和可靠。正是结构化面试具有的明显优势,目前公务员面试主要采取结构化面试。结构化面试是考官通过与考生直接交谈或置考生于某种特定情境中观察,从而对考生的知识、能力、经验、气质和性格等基本素质进行测评的考试活动。
不客观不等于不公正 在许多面试考生心里都有这样的疑虑:相对于客观公正的笔试,面试似乎水分很大,可能暗藏许多不公正因素。考生首先要明确面试的不客观不等于不公正,大家都知道相对于笔试的试题,面试是由一个个活生生的考官来组织,每个考官的性格、学历、专业、心理、思维都不一样,在考官中出现对同一个人同一个问题的认识分歧很正常,这也就是面试的不客观性,但不客观不等于不公正。从面试的公正性出发,广大考生要树立充分信心备战面试,不要心神不定、疑虑重重,在犹豫和徘徊中浪费宝贵的时间。
熟悉部门岗位职责 很多考生报考的部门和岗位是自己以前从未接触过的,尤其是应届毕业生。考生不熟悉应考的部门或岗位,又怎么能在面试环节应答考官以部门和岗位为背景设计的题目呢?考生可以在网上或通过其他途径找到应考部门和岗位的职责说明书,从而了解自己未来工作的内容、职责,并熟悉相关专业词语和工作流程,真正做到有备无患。
目标职位的各种信息包括工作的性质、中心职能和职责、对工作人员的知识素质结构、能力素质结构、心理素质结构的要求,等等。
例如,面试中有一个重要的评价要素,就是应聘动机。主考官经常会问起这类问题:你对我们单位了解吗?你对你要应聘的职位了解吗?你为什么要应聘这个职位?假如你被录用后,将如何开展工作呢?对于这样的问题,回答绝不仅仅是技巧问题。华图面试专家张协云指导说:如果你没有进行过调查研究,你的回答很可能不着边际,你可能自以为回答得很得体、很巧妙,而实际上犯了重大的错误。假如你所应聘的职位本来就要求循规蹈矩、照章办事,你却大谈标新立异、时尚前卫,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考生面试前需调查了解的内容大致有: 第一,要调查研究应聘单位的性质、主要职能、组织结构和规模。第二,要调查研究应聘单位的人员结构,如年龄结构、专业结构以及人际关系状况等。第三,了解应聘职位尽可能多的信息。如工作的性质、中心任务和责任,所需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以及对兴趣、爱好、个性特征、技术特长等的专门要求。
挖掘自身优势、讲究说话技巧 保持良好的心态,这里我将北京大学法学院朱苏力教授在2006年学生毕业典礼的讲话摘录一段奉献给大家:
"就像在这个因市场竞争而日益理性和匆忙的年代,说实话,我希望你们保持这样一份真性情。有所追求但不刻意,渴望成功也接受平凡,无论是在学业上还是在事业上,无论是从政还是经商,无论是面对爱情还是面对功名。我在其他地方说过,不是一切努力都没有结果,但也不是一切努力都有结果;不是最努力的就一定最有结果,更不是努力就有一个确定的结果。不要把生活变成一项志在必得的竞赛,因为生活不是竞赛。"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和缺点,在短短几十分钟内如何将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展示给考官,取得面试的好成绩。这就需要考生在准备过程中挖掘自身亮点、讲究说话技巧、模拟应考环境和题目。
很多人面对考官和一些提问时会不知所措,通过模拟使考生熟悉环境和题目,会使考生进入状态,不怯场。比如,问:"不被录取你会怎么看?"答:"我继续求学考研。"问:"如果你考不上研究生,你怎么办?"答:"我参加工作。"问:"工作也找不到。"答:"我相信总有一缕阳光属于我。"考生最后的回答既巧妙地绕开了考官的逼问,又展示了自信和豁达。(张协云)
(责任编辑:悲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