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也不能断定诺基亚这次转型是否会成功,但它至少昭示了移动互联的发展方向,现在互联网上有的,未来,我们的手机终端上也都有
全球每三个人之中,就有至少一个人在使用诺基亚的手机。但这并不能让这家已经存在了 一百余年的企业不思进取。
春节前后,诺基亚中国公司的1500多名员工将全部“搬家”??诺基亚在北京亦庄经济开发区的新办公大楼2007年末完工。
迁居和诺基亚的战略转型几乎同时进行。从今年1月1日开始,诺基亚开始全面转型到互联网行业。
对诺基亚来说,这并不是一次简单的搬迁。跟随着公司的转型策略,诺基亚在组织架构等诸多方面进行着深刻的变革。诺基亚员工苏西(化名)和她的同事们说,公司正以乔迁新居的方式迎接公司的全面转型。
这个被外界称为“新冒险”的重大决定,注定要在移动互联网发展史上留下印记,也许作为样板,也许作为标本。
全芬兰风格
诺基亚位于北京亦庄经济开发区的新办公大楼刚刚完工不久。
这个诺基亚在中国的新家,照搬了诺基亚芬兰总部大楼的设计方案,外立面的玻璃墙体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而一楼的健身房、咖啡厅、美容场所等使人仿佛置身于高级购物场。这里甚至有原装的芬兰浴。
苏西介绍,从2007年的圣诞节起,诺基亚中国的1500名员工就开始陆续搬到这里办公。而之前这部分人马则分散在北京的和平里诺基亚航星、盈科中心诺基亚大厦和亦庄首信三处。
新办公室的桌椅价格不菲,一套近2万元人民币。桌子是可以自动升降的,最高可以升至1.4米。现在苏西旁边的同事JACK每天几个小时是站着办公的,而之前在盈科中心的时候,JACK常向苏西抱怨凳子太低,让他这个高个子美国人受不了。
在办公地点发生变化的同时,公司的结构也做了新的调整。原先的全球业务重组为终端部、服务与软件部及市场部三大部门,而网络设备业务部门和西门子的通信部门合二为一组成新公司,总部设在芬兰。
作为全球范围机构重组的一部分,诺基亚高层的“调兵遣将”也随之展开。从2008年1月1日起,赵科林升任诺基亚全球高级副总裁,负责诺基亚在东半球的销售。他同时还将继续兼任诺基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同期,邓元?升任诺基亚全球副总裁,负责诺基亚在大中国区(包括中国大陆、台湾和香港)的销售,并向赵科林汇报。二人都将常驻北京。
苏西称,在转型之后,公司的一些流程性的东西也做了相应的调整,垂直性的交流和管理更多了一些。以前不需要上报芬兰总部的很多问题,现在也需要向总部直接汇报。
“即使是办公大楼两边负责电梯服务的人员,如果他们遇到其中的一些问题,也是需要汇报给总部的。”苏西说。
主动和被动
跟庞大业务转型工程相比,搬家以及机构和人事调整都不算复杂的事情。
诺基亚至今已经经历过三次重要转型,逐渐从一个木材生产商转变为国际最大的手机终端产品制造商。眼下,诺基亚新的口号是“把网络放在口袋里,使世界无线化”。
虽然诺基亚在全球的手机用户超过8亿,在全球的手机市场拥有最高的占有率,但是,像很多IT巨人一样,诺基亚也面临增长的瓶颈。有调查数据显示,诺基亚手机平均售价93美元,落后于摩托罗拉的130美元和索尼爱立信的184美元。而诺基亚的股票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最高涨幅到17.5倍。进入2001年之后,其股票却表现疲软,下滑10%左右。
危机的集中爆发发生在2004年第一季度。有数据显示,彼时,诺基亚的市场份额一度从34.6%急剧下滑到28.9%,达到了5年以来的最低点。
诺基亚在寻找出路中,很快抓住了拍照手机和音乐手机的机会,重新夺回了市场份额。对诺基亚来说,依靠现有业务创造曾经的辉煌已越来越遥不可及。
“诺基亚这两年的成功,并不完全取决于它自己。从另一个角度上讲,是摩托罗拉的失误成就了诺基亚。”电信业分析师姚奕说。
如何突破自己的发展瓶颈,重新确定公司战略继而寻找下一个盈利点,成为诺基亚思考的问题。
诺基亚预测,全球移动用户2010年达到40亿。“20亿人已经实现互联,下一个40亿代表着巨大的潜力。”时任诺基亚战略副总裁的盛亚柯认为。
不止是诺基亚看到了这一点。2007年,互联网与移动领域融合的势头在不断加剧。
苹果iPhone这一融合性产品的上市引发了远远超出人们想象的狂热,使苹果机成为移动电话实现互联网体验的新标准,给包括诺基亚在内的众多智能手机生产厂商,带来强烈的震动。
谷歌与众多运营商、手机厂商联合推出的Android平台,以免费的形式,让手机企业免费使用,并建立了集芯片制造商、终端制造商、运营商、软件制造商一体化的联盟。这只互联网巨鳄染指手机的意图表露无遗。
除了苹果和谷歌之外,惠普、戴尔也对手机终端表现出极高的兴趣,不排除进入手机行业的可能性。
在以手机为终端的互联网发展趋势上,Googel、微软、摩托、三星做出一些大的动作,但诺基亚则不只是几个动作那么简单,它要的是全面转型。
2006年6月从原CEO约玛?奥利拉手中接过权杖的康培凯,开始为诺基亚的转型做准备。他认为,“只有手机终端是不够的,用户想要的是更全面的体验……移动性将会成为互联网演进的核心。”
“诺基亚的这次全面转型,实际上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促成的,既是主动的,也有被动成分。以手机为终端的互联网成为下一个发展趋势,诺基亚要想突破自己的发展瓶颈,需要抢占这个点。另一方面,Google、微软、摩托罗拉、三星等也都看到了这个点,也都作出了一些动作,这给诺基亚造成了很大的压力。”电信业分析师姚奕对《财经时报》说。
追赶还是抢位?
“除了以往的工作需要照常处理外,现在每天还要有很多新的、与手机和互联网应用相关的东西需要接触。”苏西告诉《财经时报》。
苏西认为,公司架构的调整之后,有些流程的变化并不足为奇。这更有利于芬兰方面全面把握转型初期的实际情况,并针对实际发生的情况尽快作出反应,适时做出调整。
实际上,转型的基础工作早已开始。苏西称,诺基亚总部很早就开始酝酿此次面向互联网的转型。“转型的讯息早已有所发布。”她告诉《财经时报》。近年来,诺基亚更是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
2006年10月,诺基亚“维信”英文版的发布,被视为诺基亚开拓移动互联网的第一步。维信是诺基亚面向中国手机用户推出的基于移动互联网的Web2.0服务平台,可将互联网信息发送到手机。2007年5月,“维信”中文版发布。
“诺基亚希望通过推动‘维信’的不断发展为手机用户提供更加丰富的互联网接入方式,并与之互动。”诺基亚维信项目中国区总监丁钢说。
而在2007年8月,诺基亚推出全新的互联网服务品牌Ovi,意味着诺基亚通向互联网的大门进一步打开。“Ovi对诺基亚来讲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它是我们转移到一家互联网公司的重大支持。”诺基亚全球副总裁邓元?说。同时,诺基亚还推出在线音乐商店、全球手机联网游戏等一系列互联网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Ovi”在芬兰语中为“门户”之意。
有分析认为,诺基亚转型移动互联网成功的最大本钱将是其庞大的用户基础。目前,诺基亚在全球有超过8亿用户,而且,全球市场上所售出的手机有超过三分之一为诺基亚所制造。
作为诺基亚一个普通的员工,苏西认为,诺基亚不缺乏转型的基因,而且也具备应对全面转型的经验。对这次互联网转型,诺基亚也已经给了员工们足够的准备时间。
“谁也不能断定诺基亚这次转型是否会成功,但它至少昭示了移动互联的发展方向,现在互联网上有的,未来,我们的手机终端上也都有。”姚奕说。■
链接
诺基亚抢位移动互联主要记事
2008年1月,诺基亚宣布全面转型互联网。
2007年9月,诺基亚宣布收购Enpocket移动广告公司,其平台是专门用于移动广告管理和分发的系统,这个平台可以通过SMS、MMS、移动互联网以及视频等多种形式分发移动广告。
2007年8月,诺基亚在全球高调推出Ovi,意味着诺基亚即将打开一扇通向互联网的大门。Ovi对诺基亚来讲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它是其转移到一家互联网公司的重大支持。
基于Ovi平台,2007年10月开始,诺基亚与西班牙Telefonica公司在Ovi服务方面展开了合作。2007年11月8日,诺基亚与沃达丰宣布,联手推出一系列安装了诺基亚Ovi服务版本、可享受全套沃达丰服务的手机。诺基亚2008年推出的手机上,将能够实现在登陆诺基亚音乐商店的同时,享受沃达丰音乐服务的功能。
2007年8月,诺基亚同竞争对手微软合作,在其主流产品Series 60系类手机中引入Windows Live手机版、Hotmail邮件以及MSN短信服务。最初供的软件服务将是免费的,稍后两家公司可能收费,并进行收入分成。
2007年7月,诺基亚全额收购了向用户提供照片、视频等共享服务的媒体共享网站Twango的所有资产。
2007年5月,诺基亚“维信”中文版发布。其英文版发布于2006年10月。在中文版发布之前,“维信”在全球范围内的注册用户达到100万。“维信”被诺基亚看作开拓移动互联网领域的第一步。通过维信,互联网站可以通过诺基亚提供的开放、免费的开发接口,将内容转变为适合在手机阅读的RSS种子,放在“维信”网站上供用户订阅、下载和观看。
2006年9月,诺基亚以80亿美元收购了地图和导航软件公司gate5,这也是诺基亚有史以来最大的一项收购。随后,诺基亚在2007年年中推出了内置了GPS卫星导航系统的高端智能手机N95.N95是诺基亚旗舰型的一款产品,被认为是多媒体电脑手机的一个代表。(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