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最大的国资转让标的??浙江省丝绸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江丝绸”)成功出让100%股权,价格为14.01亿元,再次刷新了浙江国有产权转让金额的纪录。
至此,浙江丝绸的改制划上了句号,其主营业务由原旗下浙江凯喜雅国际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凯喜雅”)承接。
凯喜雅行政总监钱国明认为,浙江丝绸的改制既保证了企业的完整性和延续性,又兼顾了各方利益,凯喜雅将在国有参股、产权多元的全新的体制下,振兴浙江丝绸。
他认为,浙江丝绸的改制会成为浙江省属国企改制的一个典范。
三步曲
1994年,浙江丝绸集团公司经批准成立,2001年重组为浙江省丝绸集团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亿元。浙江丝绸曾是浙江出口额最大的企业,也是全国丝绸产品出口额最大的企业。旗下子公司凯喜雅营业额占浙江丝绸整体的70%以上,其盈利占整体的50%以上。
2005年浙江丝绸改制的序幕正式拉开,当时整个行业都面临体制带来的压力,大部分企业进行改制,有的因经营困难而倒闭。钱国明说,当时的浙江丝绸形同孤岛。
凯喜雅原系浙江丝绸旗下控股企业,承接原浙江省丝绸进出口公司的主体进出口业务,是由浙江丝绸联合上海英纳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等共同发起设立。其中,上海英纳是由浙江丝绸全体职工共同出资8300万元成立的投资性公司,除了投资凯喜雅,本身并无实体业务。
“自成立以来不断发展壮大,其经营规模的比重已占到整个集团70%以上,是一个很好的改制平台。”凯喜雅战略投资部部长助理张锋说。
顺着这条思路,一个以凯喜雅为平台,受让集团所属与主营业务密切相关的成员企业、上海英纳单项增资扩股、集团资产整体挂牌的三步走的改制方案出笼。
这三步实际上是首先由凯喜雅承接浙江丝绸的主业资产,然后对浙江丝绸的国有股权进行调整,即由原来的52%调整到20%。这其中的32%(2000万股共计8500万元)由上海英纳收购,资金来源由上海英纳以自有资金加借款。20%则直接划转凯喜雅,以其收益保障浙江丝绸的离退休人员的开支。就这样,实现国有资本退出。
2006年2月,浙江丝绸改制的总体方案获得浙江省省属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的同意。2006年11月10日,浙江产权交易所发布公告,浙江丝绸集团将所持的10家公司的国有股权,以约2.75亿人民币的价格转让给凯喜雅。此后,对上海英纳单向增资扩股,凯喜雅的注册资本从1.28亿元上升为1.48亿元,国有股份则从52%下降到20%,另外几家国有股东分别占到1.73%的股份,而上海英纳的股份上升至70%左右,实现控股。
2008年1月25日下午,经过160回合的竞拍,浙江省民营企业红楼集团超越实力雄厚的竞拍对手万事利集团,如愿拍得浙江丝绸挂牌的100%国有股,接盘价超过起拍价2.6亿元。
下一步
随着国有股权的成功拍卖,浙江丝绸的改制也划上了句号,但此番改制是否能为凯喜雅的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呢?
面对当前人民币升值加速、生产经营成本增加、国际贸易保护等多重因素,我国丝绸行业乃至整个纺织业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中国第一纺织网的数据显示,2007年前三季度丝绸行业的净利率只有2.7%,整个行业为3.5%左右,整体的盈利状况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尽管形势不太好,但估计基本能够保持业务的稳定增长”,钱国明说,2008年公司将不会出现大幅下降,能实现营收的基本稳定。
在浙江丝绸的改制中,原有浙江丝绸的全体员工包括领导被全部安置进入了凯喜雅公司,并确保90%以上在岗职工继续在岗就业。
“凯喜雅承接浙江省丝绸集团公司的进出口业务和经营管理团队,不是简单的取代,而是制度的创新,是优势的提升。我们有信心克服困难。”凯喜雅董事长李继林这样认为。
搜狐证券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搜狐证券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张雪琴)